【摘要】事业单位为长远发展考虑都会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但因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很多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这些问题,进而分析内控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强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内控管理 事业单位 作用
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在内部管理上缺乏严格、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随着政府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更多的事业单位把服务社会作为第一宗旨,从而忽略了对自身发展的考量,在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内在动力。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不够科学,分工不够明确,造成人员的冗余、工作效率的低下。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未能遵循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机制,对各项事务的审批、执行缺乏管理力度,容易造成舞弊现象,不利于单位的长久发展。
(二)预算控制薄弱
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单位的管理质量。但在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缺乏严谨科学的预算编制计划,执行上也不能严格依照计划,对预算的管理相对较差、力度薄弱。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在预算的执行上出现了较大的随意性,经费任意改动的现象频发。在预算的执行与计划产生偏离的时候,单位内部不能通过内部控制及时发现,错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纠正,使预算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这给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风险的评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给领导层做决策提供良好的指引。
(三)信息系统缺失
虽然,信息化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仍然是依赖于传统的纸质记录,信息的传递也是实物资料的传递。对于内部控制,在单位的一些事物处理产生错误时,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得到预警。有些单位的信息系统设定过于简单,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单位的运营实际,缺乏本质层面的深入。有些单位及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系统,但由于操作上的阻力,很多单位缺乏能够良好掌握系统运行的专业人员。利用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效率低下,不能跟上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脚步。这主要源于传统的口头传递、材料传送已经深入人、形成习惯,信息系统的开展也需要人们意识的转变。
(四)缺乏外部监督
一个单位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的协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提升与强化,而事业单位正是缺乏了这种竞争。事业单位的外部更多的是监督,需要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定期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监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往往是不力的,事业单位的发展缺乏一个严谨的外部监督环境,使监管过度依赖于主观臆断,缺乏客观公正的评判。这是财务部门、税务部门工作的漏洞,也是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内部控制管理法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的作用
(一)强化管理体制
内部控制管理是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良好监督,是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规范和约束。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可以及时的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发现管理制度上的弱项,并根据设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出能够及时更正错误的方法和手段,让错误得到及时的更正。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人员,有效分配人力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合理分配资源,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明确对各岗位的监控和管理,明晰责任的划分,有助于对人员、资产的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在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保障企业化管理的有效展开。
(二)完善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良好的内控管理制度可以让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精细的内部控制管理为预算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规范了预算的编制标准。在预算执行时,内部控制管理是执行的监督机制,可以实时监督预算的执行效果,杜绝预算资金相互占用,经费超标使用的现象,杜绝了腐败的滋生。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是对财务管理效果的评价。使财务管理更好的结合单位的特点,更好的预测出每一笔资金的投入产生的效果,有效预测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事后审计的具体标准,便于财政、税务等外部部门对单位账务的审计,利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统筹管理。
(三)优化信息传递
内部控制管理的实现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完善,需要单位日常工作完成信息化的转变。这间接的促成了单位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信息系统与单位经营性质的协同。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事业单位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使工作人员更方便地调取所需信息,完成相关工作,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对于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轻松的从信息系统中获得相关的指标数据,对经营成果进行评估,方便决策的制定。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对一些指标设置强制监控条件,阻止违规行为的发生,控制了人为因素的参与。实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很好的约束了单位资源的使用。
(四)提升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管理在对人员的管理上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当前事业单位存在权责划分不清、人力资源管理不健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事业单位完善用人机制。内部控制审计要求人员都拥有较好的素质,对单位的日常工作都能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内部控制能与单位绩效工作结合,对单位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对工作状态也能够及时监督,保障了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内控管理也为单位营造了用人方面公平的环境,明确对员工的奖惩机制,对表现好、为单位创造业绩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消极怠工的人员进行惩戒,有利于事业单位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升人员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娄群.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化作用,2013年第2期.
张秀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