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些焦虑随风去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新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8 12:16
清明时节,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关于汽车媒体何处去的文章,文章比较悲观地谈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也谈了自媒体,最近一直认为自己撰文、做事过于焦虑,这篇文章的焦虑更甚于我。
焦虑无外乎两种情况:“当下状态不可控”和“未来前景不明朗”,虽然作为自由撰稿人连续五年来写了上千篇稿件、联合出版书籍等,我仍然在汽车媒体门槛内外徘徊,希望这种徘徊能够让我以“走出庐山观庐山”的视角谈谈媒体。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媒体仍然是行业羡慕、敬畏的对象,“不可控的状态”以及“不明朗的变革”也仅仅存在于媒体自己的思考之中,这种感觉从媒体翻过来看汽车行业也是这样,几年前,在微薄上谈“汽车科研课题”,当时崔东树老师回复“羡慕你们还有学术可以做”,事实上,搞学术与搞媒体一样,属于外面人看着光鲜,内心心酸无人知的情况,从事科研的人都轻视应用领域的科研,认为这是体力活,但是如果仅仅是理论层次的科研,想要拿到企业资金支持又很困难,科研活动是一项极其耗钱的“贵族活动”,这种悖论,和媒体一样,一方面要客观公正的报道,另一方面要保证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这是让人反复纠结的事情。
纠结的根本在于生存危机,每天挣扎在生存线的群体,可能不是失败的群体,但是绝对不能称之为主流成功的群体,对于媒体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关于媒体的现状与未来,两个名词搞清楚极其重要:价值和渠道,价值需要不断的提升而不屈服潮流,渠道需要不断的调整去适应潮流。
关于价值论,任何一个事物,如果价值体现的不明显,即便短时期内获得巨大的关注、甚至资本的兴趣,也未必长久,这是笔者最近看待互联网热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无价值的东西都是浮萍之花、不能长久。对于媒体来讲,价值是什么?足够丰富的资讯内容、深度而准确的事件解读、详实而预测准确的动态信息等,这些信息永远都不会过时,也不需要为了所谓的潮流而迷茫。
已经很久没有花钱在报纸上面,不过,仍然会花上百美元订购一些新闻机构电子版内容,这些新闻背后的数据支撑、原创报道仍然是值得的付出,浮沉之后,新闻仍然具有自己核心的价值,如果还有新闻理想,那么这些有价值的新闻才是理想的目标和基体,它能够支撑新闻的未来。
关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变更,信息渠道是个工具性质的东西,它紧跟时代的潮流,从原来的竹简、纸张、书籍、报纸、音频、电视等一步一步演变出来,这种“渠道演变”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它是技术革新后一种公共福利,我们不需要捧着巨大的竹简阅读、也不需要随身携带沉重的书籍,这些附带性工具渠道需要媒体去更新、去跟随。
我们已经习惯于从手机推送的消息获知这个世界最新的事件,然后从深度的文章中去探析因果联系,从事专栏写作大概有五年的时间,从事自媒体经营的时间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东西变了,撰文的风格没有变化,只不过是从几个小时、几天发布出来,变成了即使发送,对于媒体人来讲,这种进步值得我们庆幸而非悲观,这种渠道工具让我们的东西更加便捷传递出去,这拿到不是多年来媒体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新闻并没有逝去,逝去的仅仅是新闻传播的渠道,任何一次变革,仍然是及时、公信力强的新闻机构领先,它未必每天喊着自己是否属于主流,就像大家都在看淡电视前景的时候,芒果台仍然是很多人从电视、从网络追逐的重点,媒体终究是渠道和内容,“内容为王”每个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却未必每个人都能够做出来,踏下心来做内容,媒体人,让你我的焦虑随风去。
文/丁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