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的时尚之路

  早在15世纪,就有人请求查理七世设置专门的时尚部,由此可知法国人对时尚的重视古已有之,巴黎乃时尚之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不过在当时,时尚还只是富人的玩意儿,穷人琢磨更多的还是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自18世纪以来,时尚渐渐民主化,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品,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每一种媒介都成为时尚的载体,每一种表达都成为时尚的言说,没错,反对时尚也成为一种时尚。没有一个现代人能够脱离时尚的影响,尤其是我的同事刘君;没有一种现代生活能够脱离时尚的影响,尤其在服装方面。

  有一次和刘君一起出差,他指着脚下的一双黑色板绒布鞋给我看,说:“纯手工,几千针,全中国只有上海的一个百年老店做得出,我专门去买的,来回花的路费比鞋都贵,不过真是很值,脚穿着很舒服,就跟按摩了似的。”我不禁笑道:“这么厉害,带按摩的,带震动功能不?”

  说笑归说笑,从这双布鞋中,我仍然能感觉到刘君传递而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刘君和一般书斋里的学者不同,他不但不与流行时尚保持距离,反而深陷其中,并且引领着学院的时尚。学院的同事中,第一个买汽车的是他,第一个用汉王扫描笔的是他,第一个用苹果手机的也是他……不但拥有如此众多第一的美誉,他还时时更新自己的迷恋对象,把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从马拉多纳换代为梅西,把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从乔丹换代为詹姆斯,把最喜欢的女演员从刘晓庆换代为苍井空……只有最喜欢的哲学家保持不变,从读博士时起,就一直是康德。

  我猜想刘君对康德如此痴心不改的理由有二:一是哲学没有成为时尚,升级换代的要求并不迫切;二是康德也爱追逐时尚,外出时总是脚穿带有银扣的鞋子,身着质地优良的丝绸衬衫,并且声称:“成为一个处于时尚之中的傻瓜,总是要比成为一个处于时尚之外的傻瓜要强。”因此,刘君努力让自己始终处于时尚之中。

  然而,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刘君的妻子是反对的,她时常评价刘君“忘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泥腿子出身”;刘君的工资是反对的,这让他偶尔面对豪车时会流露出力不从心的无奈,甚至“爱疯”手机不断的升级换代,都让他觉得手紧;刘君的学生也是反对的,他们抛弃詹姆斯爱上杜兰特,无视苍井空关注泷泽萝拉,这让时髦如刘君也感到“后浪推前浪”、“代有才人出”;刘君的事业更是反对的,连续两年在正高职称评定战役中铩羽而归,这让刘君动了转而“经营”学术的念头……这最后一个反对者,我以为是最可怕的,足以使风云变色、人格变形,因而我有一点担心,刘君的时尚之路怕是要终止了吧。

  然而,最近开会时遇到随身携带着13.3英寸大型电纸书的刘君,他跟我兴冲冲讲起在西藏阿里转山的见闻,我瞬间明白: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呢。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对于刘君来说,显然还有第三种东西让我们赞叹和敬畏--我们眼中的美丽时尚,变化多端却永恒流转,用诗人庞德的话说叫“日日新”,用学者托马斯·卡莱尔的话说叫“应时而穿,过时而弃”,用哲学家本雅明的话说叫“永恒重生的新”。

  时尚包含了人类所思、所梦、所做、所成其为人的一切,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有时我会猜想,之所以我们如此越来越看重时尚,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种转眼就落伍的即时性文化之中;之所以我们如此喜欢新颖年轻,是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古旧衰老;之所以我们如此热爱生命,是因为我们正走向死亡。幸而,反过来想也是一样,因为我们恐惧,所以我们爱,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我们渴望。这就是人啊!

  文/常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