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业的中转站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合资,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中转站
  • 发布时间:2011-07-11 16:30
  从2000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消费者大量购买汽车,这使得包括北汽、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和长安在内的六大国有汽车公司及其合资伙伴的业务迅猛增长。回首2008到 2010年,人们将视其为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黄金岁月,因为除了上海实施的牌照拍卖措施之外,相对而言这期间国家并没有制定一些限车政策。

  如今,由于大量汽车涌入二线和三线城市,省市级政府跑到中央政府哭穷,要求增加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投资。有鉴于此,中国还能让更多的汽车跑上马路吗?中央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整合市场。 现在各厂商血拼市场,大鱼吃小鱼,这本是自由市场的应有之义。唯一的问题在于,由于国有汽车集团拥有众多合资企业,它们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导致国有企业不得不将其最优秀最有才干的人才安排到合资公司,而它们的自主汽车项目则被搁到一边,痛苦挣扎。

  除了一汽和上汽之外,没有任何国有汽车企业能够拥有真正自主研发的乘用车品牌。一汽还没有凭借其奔腾品牌大获全胜。该品牌英文措辞很糟糕。 它到底是“Best Urn(骨灰盒)”还是“Bes Turn”? 前者恐怕不合时宜。一汽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品牌叫“红旗”,不过把它用于一些换标的丰田车上,似乎在浪费资源。在我个人看来,红旗而不是奔腾品牌应该得到重视,浴火重生。上汽则凭借其MG和荣威两大品牌奋力前进,此外甚至还收购了破产的客货车制造商LDV。看起来,上汽似乎正准备以MG、荣威和LDV品牌作为基础, 在中国另起炉灶,重建英国利兰王国。

  因此,谈到合资自主品牌,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看起来外国厂商从交易中得到最大好处。他们与中方合作伙伴分享过时的技术(不过,在面向消费者进行营销时,他们将其吹嘘为“成熟完善”的技术),将旧车型要么换标要么换个外壳,然后再推销给一直期望购买便宜国际车型的消费者。消费者得到的好处很多,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期望从合资企业购买汽车但又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满意了,因为他们现在可以买到准国际品牌的汽车。对西方汽车厂商而言,好消息是它们可以重新利用其旧车型赚钱,而这些车型的开发成本早就收回了,这些完全是额外的利润。

  合资自主品牌的负面作用在于,它们的价位闯入此前一直由中国本土车企掌控的细分市场。这些由通用、日产和本田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把一些陈货重新打包,推销到中国和其它市场,此举无疑会让外企反客为主,而中国本土车企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跟上中外合资汽车公司,不输给它们推出的这些“最新”产品。

  在与外资合作伙伴打造合资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国有车企到底有什么收益呢?第一个直接的答案可能是获得技术,但大多数新上市的合资自主品牌是基于外国车企准备舍弃的现有平台,是面向中国的经济型车用户推出的陈货。再者,大型国有车企有实力也有资金去开发或者从世界上的大牌工程设计公司买进技术。其实,对中国车企而言,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能让产品吸引人的品牌管理和营销技能,而通过与外企的合作,它们将能掌握这些营销技巧。

  Ash Sutcliffe

  英国Automotive PR 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中国业务开发经理。他自18 岁来华,现定居中国,曾于2006 年创立汽车行业网站“中国汽车时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