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南半球的太阳晒到了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奔驰,环游世界,南半球,澳大利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2 10:00
奔驰计划用F-CELL B级车,在125日内环游世界,我参与澳大利亚境内其中一段旅程,大概有一千多公里。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这部绿色的F-CELL B级车已经回到了欧洲大陆,距离125年前发明汽车的那片土地不远了。
零排放”,这是一个写在全球所有有良知的汽车企业发展目标中最显著位置的句子。这四部F-CELL B级车的环球旅行,是人类进入汽车时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零排放汽车旅行。
有人说,奔驰是在作秀,也有人讽刺这趟旅行代价太大毫无意义。大家不妨回到125年前。当一位勇敢的女士,驾驶奔驰1号以比马车更慢的速度、更大的麻烦去完成首次旅行时,那些曾经嘲笑这个行为的人,现在都成了历史时刻的陪衬者了。我相信,这次旅行的意义,和奔驰1号一样,将成为汽车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里程碑。作为受到邀请的幸运儿,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见证这个载入史册的旅程。
这也是我第一次正经地穿越赤道,踏上南半球的土地。这边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棒,空气剔透得让我不知该如何形容,所以天空可以蓝得极致,我贪婪地用尽所有气力去呼吸,浑身上下有被打通了的畅快。出发前,我漫步在阿德莱德的街道中,也许是休息日的关系,不由感慨:这里的交通真是零压力,马路上常常10分钟都没有来一部车,单双号、限上牌对他们而言估计是一百年后的事情。
尽管奔驰没有解释这次环游世界路线选择的依据,但我肯定他们是经过艰难取舍的。我留意到,除了中国和某些东欧国家外,沿途几乎全部是发达国家。没有经过非洲、南美、南亚,让人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究其原因,除了安全因素外,我觉得最关键是配给问题,因为4位主角——F-CELL B级车所需要的高纯度液态氢,取得和运送均需要高科技支持,欠发达地区恐怕难以满足。
顶着澳大利亚热情的太阳,4部世界上最干净的B级车出发了。我们每天的行程大概在五百公里左右,沿途能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海边除了有养眼的比基尼美女,还能看见一些稀奇古怪的海上娱乐设备,这真是片闷骚型的土地,看似沉闷,原来风情得很。驾驶这部F-CELL B级,不需要任何适应,一切都和平常开车一样,除了它在起步时会发出类似无轨电车般的电流声,跑起来以后,剩下的只有风和轮胎的声音了。澳大利亚人看见这部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除了因为我们的车是左舵以及悬挂了德国牌照外,更多的好奇来自车身上的符号,上面写着:“CO2=0”。
南半球的早晨太阳很友好,均匀地涂抹在我的身体上,暖暖的,我有被爱抚的满足感。音响中传来澳大利亚歌手Kylie Minogue演绎的《All The Lovers》,我启动了定速系统,跟在另一部F-CELL B级车后面,以法定速度上限110km/h巡航着。很快,我的挡风玻璃被稀稀落落的水点布满了,刚开始时我还以为天将下雨,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水是从前面那部F-CELL B级车的车底散出来的。急加速时,水滴就会连成一线,混合在空调系统排放的水里面,我相信我们几部车通过以后,路面上一定会留下水的痕迹。
记得多年前,我参与奔驰E级车从巴黎到北京的“欧亚之旅”,当时就对其庞大高效的后勤队伍感到惊讶和叹服。当我今天看到为F-CELL B级服务的车队时,吃惊的嘴巴张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你能想象到这个车队有多庞大吗?只有4部氢燃料电池车环游世界,却需要超过20部各类车辆为它们做后勤支援。奔驰的商用车家族几乎全部到齐,包括发电车、氢燃料储存车、加气车、一般维修车、通勤车、摄影车等等。特别是负责加注液态氢的几部大型拖挂工作车,没有它们,我们的车将在行驶接近400公里后寸步难行。所以,当我看见这支队伍时,丝毫不感觉奇怪。这也说明,配给问题,将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发展瓶颈,和旅行使用的F-CELLB级车相同规格的量产版车型,已经出现在德国和美国的公路上,而只有这两个国家,有零星布局的加氢站。
在燃油汽车的时代,我们通常会用“地板油”来形容把油门踩到底的动作。但对于F-CELL B级车,这部所有能量都来源于氢气的新时代汽车,油门变成了“气门”,“地板油”也就发展成了“地板气”。
每天早上出发前,奔驰会为所有车加满了氢气,而我也从酒店的大床中自然醒来,这是我一天中最有驾驶欲望的时刻。奔驰在每部车挡风玻璃上最显眼的位置,都贴了一个“KEEPLEFT”的标志,这是专门为澳大利亚段的旅行准备的。这也是整个旅程中唯一施行左上右下驾驶规则的国家,我得很小心,提防着拐一个弯后不留神又跑到对面车道去了。
澳大利亚的公路风格和美国是很类似的,就是一个弯都不用拐,一直伸向天边的那种。在这种地方开车,由于缺少速度的参照物,而且路面用一流的沥青铺设,200km/h和100km/h感觉上其实没太大差别,“地板气”之下,挡风玻璃上的昆虫尸体如雨点般迅速布满,雨刮只能让昆虫的内脏被挡风玻璃涂抹得更加均匀,让你的视野变得更加糟糕。
在满气的情况下,行车电脑显示,总共有约4Kg的液态氢储存在F-CELL B级车的地板下,在“地板气”的状态下,我算了一下,我们的氢气大概是一秒0.01Kg的速度在被消耗。很悲剧的是,这个是我狂爽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偶尔发现的……
F-CELL B级车的内饰和普通汽油版B级车是一样的,但传统的转速表已经被功率表kg取代,单位是KW,红色区域意味着氢气正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被消耗着,在不断试图挑战这部车的极速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因为耗尽燃料而被困在澳大利亚的荒漠里。
更巧的是,这天的旅程才开始不久,我就看见远处有一团不寻常的烟雾,我断定是火山爆发了,于是决定以“地板气”的方式远离路书上的路线前去救灾!结果,竟是澳洲农民在烧草!正因为我的正义感,把宝贵的氢气用多了,导致了几乎要推车的局面。
行车电脑的“耗气图”显示,我们此时的平均耗气量是1.60kg/100km。而官方给出的最大续航里程,测算数值是1.0kg/100km左右。早上的路程是270km,这部车的存气总量是4kg,这是一道应用题,数学好的“童鞋”可以得出我们将推车的距离。
彼时,我们的处境很不妙,早上离开酒店后,我们大概只行驶了160km的路程,但氢气仅剩下0.68kg,最近的一个加气站却在遥远的100公里之外。果然,最“杯具”的状况,在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的时候发生了!仪表盘右侧的存气表已经深陷“E”的位置,仪表中间红色的警告灯则代表最高级别的特殊状况,燃料即将耗尽,我们必须马上停车。
我留意到,一直有一部奔驰的大卡车跟在我们后面,我一直以为它是我们的救星,万一我们真的在路边停下了,它的尾箱是为我们准备的。但是,当我们的车速降低到30km/h的时候,大卡车把我们超越了,那一刻,哭的心都有了……
结果如何?恐怕要让那些幸灾乐祸的家伙失望了,是的,在氢气完全耗尽后,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电池还存有58%左右的电量,剩下的路程还有不到6km。但在只剩下1km的时候,电池只剩5%的电量,“气门”早已经变成“电门”,踩到底,极速仅5km/h,最后,我怀疑车子是靠惯性溜到加气站的。
续航里程太短,成为各类新能源车最头痛的技术难题,每天500公里左右的旅程,我们无法一口气完成,对比当年我驾驶E320 CDI参与的“欧亚之旅”,那时候我们可以不加油狂奔上800多公里。有惊无险地到达加气站后,我们有40分钟时间享用午餐,这也是F-CELL B级车加满气所需要的时间。
虽然,整个环球旅行,我只参与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回味很久,以后有机会,我应该再翻出来说更多的故事。另外,我建议各位留意一下安排在不同路线的其他媒体报道,把这些故事接在一起,把这几部F-CELL B级车在125天环球旅行里发生的所有故事,一气呵成地通读一遍,一定很过瘾呢!
文/袁启聪 摄/袁启聪
……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这部绿色的F-CELL B级车已经回到了欧洲大陆,距离125年前发明汽车的那片土地不远了。
零排放”,这是一个写在全球所有有良知的汽车企业发展目标中最显著位置的句子。这四部F-CELL B级车的环球旅行,是人类进入汽车时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零排放汽车旅行。
有人说,奔驰是在作秀,也有人讽刺这趟旅行代价太大毫无意义。大家不妨回到125年前。当一位勇敢的女士,驾驶奔驰1号以比马车更慢的速度、更大的麻烦去完成首次旅行时,那些曾经嘲笑这个行为的人,现在都成了历史时刻的陪衬者了。我相信,这次旅行的意义,和奔驰1号一样,将成为汽车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里程碑。作为受到邀请的幸运儿,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见证这个载入史册的旅程。
这也是我第一次正经地穿越赤道,踏上南半球的土地。这边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棒,空气剔透得让我不知该如何形容,所以天空可以蓝得极致,我贪婪地用尽所有气力去呼吸,浑身上下有被打通了的畅快。出发前,我漫步在阿德莱德的街道中,也许是休息日的关系,不由感慨:这里的交通真是零压力,马路上常常10分钟都没有来一部车,单双号、限上牌对他们而言估计是一百年后的事情。
尽管奔驰没有解释这次环游世界路线选择的依据,但我肯定他们是经过艰难取舍的。我留意到,除了中国和某些东欧国家外,沿途几乎全部是发达国家。没有经过非洲、南美、南亚,让人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究其原因,除了安全因素外,我觉得最关键是配给问题,因为4位主角——F-CELL B级车所需要的高纯度液态氢,取得和运送均需要高科技支持,欠发达地区恐怕难以满足。
顶着澳大利亚热情的太阳,4部世界上最干净的B级车出发了。我们每天的行程大概在五百公里左右,沿途能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海边除了有养眼的比基尼美女,还能看见一些稀奇古怪的海上娱乐设备,这真是片闷骚型的土地,看似沉闷,原来风情得很。驾驶这部F-CELL B级,不需要任何适应,一切都和平常开车一样,除了它在起步时会发出类似无轨电车般的电流声,跑起来以后,剩下的只有风和轮胎的声音了。澳大利亚人看见这部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除了因为我们的车是左舵以及悬挂了德国牌照外,更多的好奇来自车身上的符号,上面写着:“CO2=0”。
南半球的早晨太阳很友好,均匀地涂抹在我的身体上,暖暖的,我有被爱抚的满足感。音响中传来澳大利亚歌手Kylie Minogue演绎的《All The Lovers》,我启动了定速系统,跟在另一部F-CELL B级车后面,以法定速度上限110km/h巡航着。很快,我的挡风玻璃被稀稀落落的水点布满了,刚开始时我还以为天将下雨,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水是从前面那部F-CELL B级车的车底散出来的。急加速时,水滴就会连成一线,混合在空调系统排放的水里面,我相信我们几部车通过以后,路面上一定会留下水的痕迹。
记得多年前,我参与奔驰E级车从巴黎到北京的“欧亚之旅”,当时就对其庞大高效的后勤队伍感到惊讶和叹服。当我今天看到为F-CELL B级服务的车队时,吃惊的嘴巴张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你能想象到这个车队有多庞大吗?只有4部氢燃料电池车环游世界,却需要超过20部各类车辆为它们做后勤支援。奔驰的商用车家族几乎全部到齐,包括发电车、氢燃料储存车、加气车、一般维修车、通勤车、摄影车等等。特别是负责加注液态氢的几部大型拖挂工作车,没有它们,我们的车将在行驶接近400公里后寸步难行。所以,当我看见这支队伍时,丝毫不感觉奇怪。这也说明,配给问题,将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发展瓶颈,和旅行使用的F-CELLB级车相同规格的量产版车型,已经出现在德国和美国的公路上,而只有这两个国家,有零星布局的加氢站。
在燃油汽车的时代,我们通常会用“地板油”来形容把油门踩到底的动作。但对于F-CELL B级车,这部所有能量都来源于氢气的新时代汽车,油门变成了“气门”,“地板油”也就发展成了“地板气”。
每天早上出发前,奔驰会为所有车加满了氢气,而我也从酒店的大床中自然醒来,这是我一天中最有驾驶欲望的时刻。奔驰在每部车挡风玻璃上最显眼的位置,都贴了一个“KEEPLEFT”的标志,这是专门为澳大利亚段的旅行准备的。这也是整个旅程中唯一施行左上右下驾驶规则的国家,我得很小心,提防着拐一个弯后不留神又跑到对面车道去了。
澳大利亚的公路风格和美国是很类似的,就是一个弯都不用拐,一直伸向天边的那种。在这种地方开车,由于缺少速度的参照物,而且路面用一流的沥青铺设,200km/h和100km/h感觉上其实没太大差别,“地板气”之下,挡风玻璃上的昆虫尸体如雨点般迅速布满,雨刮只能让昆虫的内脏被挡风玻璃涂抹得更加均匀,让你的视野变得更加糟糕。
在满气的情况下,行车电脑显示,总共有约4Kg的液态氢储存在F-CELL B级车的地板下,在“地板气”的状态下,我算了一下,我们的氢气大概是一秒0.01Kg的速度在被消耗。很悲剧的是,这个是我狂爽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偶尔发现的……
F-CELL B级车的内饰和普通汽油版B级车是一样的,但传统的转速表已经被功率表kg取代,单位是KW,红色区域意味着氢气正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被消耗着,在不断试图挑战这部车的极速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因为耗尽燃料而被困在澳大利亚的荒漠里。
更巧的是,这天的旅程才开始不久,我就看见远处有一团不寻常的烟雾,我断定是火山爆发了,于是决定以“地板气”的方式远离路书上的路线前去救灾!结果,竟是澳洲农民在烧草!正因为我的正义感,把宝贵的氢气用多了,导致了几乎要推车的局面。
行车电脑的“耗气图”显示,我们此时的平均耗气量是1.60kg/100km。而官方给出的最大续航里程,测算数值是1.0kg/100km左右。早上的路程是270km,这部车的存气总量是4kg,这是一道应用题,数学好的“童鞋”可以得出我们将推车的距离。
彼时,我们的处境很不妙,早上离开酒店后,我们大概只行驶了160km的路程,但氢气仅剩下0.68kg,最近的一个加气站却在遥远的100公里之外。果然,最“杯具”的状况,在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的时候发生了!仪表盘右侧的存气表已经深陷“E”的位置,仪表中间红色的警告灯则代表最高级别的特殊状况,燃料即将耗尽,我们必须马上停车。
我留意到,一直有一部奔驰的大卡车跟在我们后面,我一直以为它是我们的救星,万一我们真的在路边停下了,它的尾箱是为我们准备的。但是,当我们的车速降低到30km/h的时候,大卡车把我们超越了,那一刻,哭的心都有了……
结果如何?恐怕要让那些幸灾乐祸的家伙失望了,是的,在氢气完全耗尽后,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电池还存有58%左右的电量,剩下的路程还有不到6km。但在只剩下1km的时候,电池只剩5%的电量,“气门”早已经变成“电门”,踩到底,极速仅5km/h,最后,我怀疑车子是靠惯性溜到加气站的。
续航里程太短,成为各类新能源车最头痛的技术难题,每天500公里左右的旅程,我们无法一口气完成,对比当年我驾驶E320 CDI参与的“欧亚之旅”,那时候我们可以不加油狂奔上800多公里。有惊无险地到达加气站后,我们有40分钟时间享用午餐,这也是F-CELL B级车加满气所需要的时间。
虽然,整个环球旅行,我只参与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回味很久,以后有机会,我应该再翻出来说更多的故事。另外,我建议各位留意一下安排在不同路线的其他媒体报道,把这些故事接在一起,把这几部F-CELL B级车在125天环球旅行里发生的所有故事,一气呵成地通读一遍,一定很过瘾呢!
文/袁启聪 摄/袁启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