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Concept Style Coupe在2012年4月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面向全球揭幕的时候,我没想过它能在不到1年时间里变成眼前的CLA——哪怕当我在北京见到它时它已是个完成度极高的准量产原型车,哪怕在此之前它的高度伪装谍照已传遍了网络,CLA“落地”的速度还是比我预想中要快。
有型、有背、有屁股
“Concept Style Coupe”三个单词,第一和第三个是“虚”词,因为“四门”加“轿跑”这一概念早在2003年法兰克福车展发布的Vision CLS概念车身上已经展示过了。一年后的纽约车展,CLS正式面世。9年后,我们环顾四周,四门轿跑早已从“概念”变成了臭了大街的风尚潮流。只有“Style”是蕴含了无尽意味的关键词,这也成了描述和定义CLA主要产品意义的点睛之笔。
“Concept Style Coupe的表现力和力量蕴含于其设计之中”,说这话时戴姆勒集团董事长蔡澈博士作顾盼自雄状,以不可置疑的口吻豪迈地掷下更狠的下一句:“这是一个未来所有运动型豪华轿车都不得不将之作为对比参照系的标杆之作。”
小“骚”货
CLA的胞兄CLS最早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启动的一项基于E级技术平台的车型概念和车身形态研究项目,与后来成为R级的GST前后脚面世,同样冠“Vision”前缀,足见“汽车发明者”的目光看得有多长远。而市场也对这种大胆押宝给予极其正面积极的回应,其他分羹四门轿跑车型的厂商,实际上是搭了奔驰这个先行开拓者的顺风车。成功案例不远,又听说大众A级平台的4门轿跑也已在开发之中,又一波浪潮不远矣!
CLA的外形设计几乎可以说原样复制了我们在北京车展见到的Concept Style Coupe,只在一些不太易引起注意的细节上作了些微修改:比如头灯结构和LED日间行车灯的形式、前保险杠两侧进气口,以及更不易觉察的后部顶棚弧线——流线是没概念车那样平滑流畅了,但毕竟是要坐人的,如果还是压头,那和其他双门轿跑还有啥本质区别呢?
去年年初全新A级在日内瓦发布,接下来是ConceptStyleCoupe在北京,然后我们便迎来了新A级的全球试车,仅从它俩一样的脸看来,是一卵双生无疑。而这种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当然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若你觉得掀背设计的A级不够年轻、性感、时尚——也就是“骚”,那么CLA就找到客户了。
CLA之“骚”,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卖弄线条之美,七八成源自其侧面视角的轮廓和比例,这是一个设计在第一瞬间的视觉感受是否和谐顺眼的根本所在,其余则大都归功于华美精致的细节。前者为本,后者为末。
雕塑年轻
戈登· 瓦格纳(Gordon Wagener)领导下奔驰最新的设计风格,线条诉诸以折曲线勾勒年轻化的动感和性格,形体诉诸切削式的造型语言刻画力量感和形体美感。CLA设计中起于头灯终于后轮拱的下沉式腰线,显然是在复刻CLS的视觉特征,从而形成与兄长的家族式统一。而CLS身上作为另一鲜明视觉特征的后轮拱,则变形为后翼子板上方的一道舒展的短弧——CLA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它无法机械地复制CLS的设计特征线,缩短后硬套在CLA身上。这种“1+1=2”的数学式思维在设计上永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将CLS全长近5米的弧线压缩到CLA 4米6的身躯上,“弧”就变成了“拱”,一个飘逸灵动,一个笨重臃肿。这也是CLA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局促,甚至有点过分饱满的原因。
细节上,CLA的设计也堪称精彩。整体而言车头脸谱几乎原样平移A级AMG高性能版的设计(比如“满天星”式网格的钻石型中网),但对肌体的细节刻画更精细复杂,表现力也更偏重于对性能、运动感的强调表达。
相比结构和照明设计更复杂的头灯,在CLA设计中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的蜓翼形LED刹车灯的巧思。仿佛镶嵌于飞翼状尾灯上的,点亮后与尾部设计各组特征线有机融合,媚态尽显,可谓浓缩了整个CLA设计的风骚之精华。
进入座舱,一种被奔驰设计师称为“Cool touch”的精致质感氛围笼罩在整个座舱之中。以冷艳的银色金属和深色的上部中控台,营造的豪华感不同于奔驰惯用的木皮饰搭配效果,座舱主体用色浅者见清新舒适,深者见冷峻英武,特别版本座椅更有荧光色饰带提亮,源自全新A级的“X”形空调出风口,更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设计诉求和科技感表达语言,将年轻和时尚两大设计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 李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