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表,我们真的需要你吗?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pple Watch,iPhone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0 14:53
继数字音乐播放器、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苹果公司推出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这标志着苹果正式进军可穿戴设备的研究领域。然而,这款后乔布斯时代的科技产物虽然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却也牢牢控制了人类的自由。
擅于“起死回生”的苹果
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并不是一家搞发明的公司,至少一开始不是。它所做的要比发明厉害得多——颠覆人类对科技的认知。如今,一些科技产品由于缺少创新而趋近于饱和,最终濒临“死亡的边缘”。而苹果一向擅于激活这些已“死”的产品类别,比如苹果颠覆了人们对音乐播放器和电脑的认知,创造了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和平板电脑(iPad)。这就好像是在新挖的墓穴里寻找有望复活的腐尸,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行尸走肉”,比如智能手机(iPhone)。在iPhone横空出世之前,智能手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死不活的尴尬状态。
一旦确定了要“拯救”的产品类别,苹果就开始仔细分析它们的“死因”,然后制造出有着完美设计和完美交互体验的科技产品。苹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能使其所专注的产品类别复活,甚至还抹去了人们此前对该类别其他产品的记忆。苹果总能制造出那些看似并不需要却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产品。就这一点而言,世界上没有一家科技公司能比苹果做得更出色。
但是今天,苹果公司着实挑了一根难啃的骨头:智能手表。这是苹果在后乔布斯时代的第一次尝试,而苹果手表(Apple Watch)以其惊人的外观及强大的功能证明了这是一款完美的乔布斯式产品。
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苹果公司不仅拯救了智能手表,还实现了科技上的突破——让人们将科技戴在身上!现任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和他的工作团队在描述Apple Watch时最常用的词是“私人的”、“亲密的”,归根结底,他们设计这款手表的目的就是想在人类的胳膊上绑一台电脑。如此亲密的接触方式人类还从未体验过。由此看来,智能手表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是科技向人体开拓的一次尝试。
在因特网刚刚诞生时,人们要拨号才能上网,到了20世纪90年代宽带出现了,自此,我们上网时再也不用担心掉线的问题,因特网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iPhone和iPad的出现让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指尖触碰网络,但苹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要追踪人类的步伐,倾听人类的心跳,并将人类全身的数据都上传至网络,于是,AppleWatch应运而生。
如果Apple Watch成功了,这将成为手表历史上的一个奇迹。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士兵们戴着军用“战壕表”回国,手表时代正式来临。但从那时开始,手表并未“进化”,除了看时间之外,人们没有希望它能变得有多聪明。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一支计算器式手表诞生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这股热度没能持续多久。在之后的几十年内,相继出现了手表式寻呼机和手表式手机,可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2004年,微软推出了SPOT手表,售价为300美元,它自带调频广播信号,用户可以通过它发短信、看股市信息和天气预报,可在几年之后,这款手表也惨淡地退出了市场。近一个世纪以来,手表发展的唯一幸存者也只有最原始的计算器手表了,如今的售价大约仅25美元。
但人类对智能手表的梦想并没有终结,几家科技巨头都坚持要把手表变为一台绑在手腕上的电脑。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苹果的每一家竞争对手都推出了智能手表,其中就包括三星、索尼、LG和摩托罗拉。根据美国策略分析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三星共生产出了100万支智能手表(GalaxyGear),虽然产量很高但并没能进入智能手表的主流市场。今年6月,谷歌发布了专门为智能手表打造的全新智能平台Android Wear。2012年,一款名叫Pebble的智能手表问世,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卖出了40万套。Pebble技术公司总裁埃里克·米奇可夫斯基说:“智能手表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就像2008年时的智能手机,那会儿iPhone也才面世不久。”
可穿戴的设备
其实,智能手表属于一个范围更大但并不成熟的产业: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健身追踪器,如蓝牙运动手环Fitbit(美国的一些医院已经将Fitbit作为辅助治疗工具)和智能手环Jawbone’s Up。不少分析者将可穿戴设备视为一个巨大的、颇有前景的产业。瑞士信贷预测,在未来的3至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年销售额将达到3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然而2013年,整个健身穿戴设备市场产值只有3.3亿美元,仅仅是苹果公司年收入的零头。
可穿戴设备为什么没有市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不愿意戴。这其中有审美方面的因素,可穿戴设备外形大都很丑,但又不止于此。其他设备,你可以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扔在一边,而可穿戴设备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它随时监控着你身体的所有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网络,哪怕有些数据你并不想让别人知道。如今有些人专门戴着谷歌眼镜在公共场合乱拍、侵犯他人隐私,他们被称之为“眼镜混蛋”(glassholes)。
而Apple Watch的出现证明了它将是第一个克服这些缺点的可穿戴产品。首先,外观方面绝不会是问题,它很漂亮,精心雕刻的蓝宝石屏幕让它看起来更像是珠宝,与此同时它并不乍眼,你甚至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与手腕十分贴合。
当然,Apple Watch在人机交互领域也有重大突破:智能手表的屏幕小,所以无法像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样戳来戳去,因此苹果依靠语音控制软件Siri,将语音直接转化为文字,免去了输入文字的困扰。
除此之外,Apple Watch的屏幕还可以根据人手的按压力度判断手指是轻点还是按压,进而提供不同的听觉、触觉(震动)和视觉上的反馈。手表的侧面有一个名为“数字皇冠”的控制器,用户可以通过它调节字体大小、滚动列表和返回菜单。有趣的是,借助AppleWatch,用户不仅可以收发邮件和短信,还可以给对方发送自己的心率,对恋爱中的人来说,这真是浪漫至极的举动。
Apple Watch售价349美元,支持绝大多数的iPhone和iPad应用,如天气、股票、照片、地图和日历等(许多功能依赖于与iPhone的连接,如GPS和网络连接),它还能控制iPhone上的音乐播放和相机。通过连接苹果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家里的恒温器、门锁、电视和灯尽在用户的掌握中。更为关键的是它还支持苹果最新的移动支付功能,这一功能旨在取代信用卡支付。
运动与健康一直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大方向,苹果在研发Apple Watch时也在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AppleWatch能监测用户的各种运动数据,从而判断该用户是否达到运动强度,还能提醒久坐的用户站起来活动,其背面的一组光学感应器更是可以读取心率。用户可以通过Apple Watch给医生提供全面的日常运动数据。苹果在宣传中称Apple Watch将成为用户的贴身健身教练。
兴奋之余的不安
在手腕上佩戴这样一款设备让人感觉既兴奋又不安。我们所习惯的科技产品均是“身外之物”,而Apple Watch却致力于将科技变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新据点。正如iPhone刚面世时,没有人能料到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现在你总会时不时地去想:我有新邮件吗?社交网络上又有些什么新鲜事?是不是可以在开会的时候偷偷用小鸟打几只猪?只要身上带着智能手机,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不被分散。
智能手机令现实生活变得反而不太真实。人们总是低着头,宁愿选择关注远方的陌生人又发了几篇新博客,又更新了几条状态,也不会抬头和就在同一个屋子里的最亲近的人说上几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得发条微博、拍张照片、录个视频,想让全世界都为你点个赞,好像如果不这样做,生活就不够真实。
可穿戴设备的悖论就在于它在被你控制的时候又同时控制了你。就像智能手表上的健康监测应用程序,你的身体不断地向它传输数据,它将你的数据记录整合,使其能为你所用,这会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体验。如果说在人人有手表的年代问时间会显得很蠢,那么,在5年后,当人人有了智能手表而不知道自己一天摄入了多少卡路里、静止心率是多少就会被视为异类了吧。
同时,可穿戴设备又在控制着你的生活。它不停地告诉你这个该多吃,那个不能吃,一天该走多少路,跑多少公里,它让你和你的身体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可穿戴设备通过监测数据让你的身体状况可视化,而这些信息会同现有的所有信息一样可以被复制、传播,甚至泄露、买卖。今后,个人信息会随着设备的亲密化而更加私密,但互联网却只会越来越公开化。随着生活越来越多地曝光于网络,网络也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暴露于公众视野下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而是表演了。
尽管Apple Watch是个潜力股,但其销量一时半会儿或许还赶不上iPhone。手机的销售额占了苹果总销售额的绝大部分,光去年一年苹果就售出了1.63亿台iPhone。在刚刚过去的夏季里,iPhone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25亿美元,比微软同期总收入高80亿美元。iPhone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销量而是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根据康姆斯科公司统计显示,如今美国70%以上的手机使用者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自去年iPhone 5s发布以来,苹果在全美的销售业绩平平。而在世界最重要的市场,中国,苹果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去年,苹果和中国电信的合作使其销售额增长了18%。尽管如此,苹果还面临着中国本土品牌的挑战,如联想、华为还有小米。有“中国的苹果”之称的小米在第二季度售出了大约150万台手机,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手机卖家,而苹果都没能挤进前五。
最新发布的iPhone 6和6 plus或许能帮上忙。4.7和5.5英寸的大尺寸迎合了目前手机使用者对大屏手机的偏好,“平板手机”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2011年,三星首次发布了5.3英寸的Galaxy Note,当时受到了各界的嘲讽,但事实证明,这家韩国电子巨头笑到了最后。在去年秋季的两个月内,第三代Galaxy Note卖出了1000万台的好成绩。而就在Apple Watch发布的几天前,三星又抢先发布了两款新的大屏手机。
如今,Apple Watch无疑会帮助苹果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业内人士预测,这个集社交、运动健康、智能家居和移动支付为一体的小东西第一年的销售量将达到1000万部,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更是大胆预测其销售量会达到3000万至6000万部。无论如何,Apple Watch一定能成为拯救苹果手机市场下滑的利器,因为Apple Watch不能离开iPhone独立作业。每卖出一部Apple Watch,客户留在苹果这一设备生态系统的可能性就会多一分。
Apple Watch的问世更是向世人证明了苹果公司依然有着强大的创新能力。自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的创新能力就一直饱受争议。而Apple Watch的诞生必定是团队协作而不是库克一人拍板的成果。
除此之外,Apple Watch更是代表了技术革命。一旦我们能够接受将技术穿戴在身上,苹果下一步推出的就该是iMplant(芯片移植)了。因此接下来该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要赋予可穿戴设备控制人体的权利呢?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
列夫·格罗斯曼/文
郑蕙若/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