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等级制度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韩国,等级制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0 15:01
为了提高军队、企业和学校的管理效率,韩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采取等级制度,将士兵、员工和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实行差别对待,但这种做法却导致韩国的杀人事件、员工纠纷和学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制度呢?
等级制度酿成的悲剧
2014年6月21日晚,韩国江原道高城郡东部的前线陆军部队(GOP部队)普通哨所内发生了严重的枪击事件。一位林姓士兵不分青红皂白地向战友乱放枪并抛掷手榴弹,造成5名士兵死亡,8人受伤。韩国军队虽然给士兵们分发了手榴弹,却从未给他们配备过防弹衣,这就使得士兵的生命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证。惨案发生后,韩国军方的态度极其冷漠。虽然事发地停有大批直升机,但军方却选择用救护车将伤员送往医院,整个过程耗费了近4个小时,严重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由此可见,韩国军方完全没有把军人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
韩国军方的态度固然令人气愤,但人们更好奇的是,这位林姓士兵为何会无缘无故向战友开枪?GOP部队是韩国在非军事区(DMZ)前哨为之部署的警戒部队,一旦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后首先遇到的就是GOP部队。这支部队一旦上岗,就要在韩国边境待上6到12个月的时间。
GOP部队执勤通常没有早晚之分。
为了保持24小时警备状态,士兵们被分为前半夜组、后半夜组和白天组,轮流上岗值班。白天组的执勤时间是从下午2点到晚上8点,林姓士兵就是白天组的组长。中午经过简短的午睡后,白天组的士兵首先要在韩朝警戒线附近巡视一番,然后维修军事基地内的各种设备。有战争时,士兵们要冲锋陷阵,停战后,士兵们又要当苦劳力。数百万的韩国士兵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且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除此之外,韩国军方还限制了士兵的人身自由,由于雷场区内不得有人员自由出入,士兵的活动范围通常很小,每天的行走路线仅仅局限在电围网和宿舍之间。枯燥的训练、无聊的生活令士兵的情绪变得异常烦躁。久而久之,韩国士兵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韩国军方在很早之前就发现很多士兵患有心理疾病。于是,韩国军方对现役军人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有心理问题的士兵分为“A级需关注士兵”、“B级需关注士兵”和“C级需关注士兵”,并对不同级别的士兵进行差别对待。所谓的“需关注士兵”指难以适应军队生活、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特别管理的士兵,其中A级的情况最为严重。
在韩国,划分等级的依据并不固定。
在军队,试图自杀或是有自杀倾向的士兵被判定为A级;没有父母或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士兵被分为B级;同性恋者一律被分为C级,C级还包括入伍不到100天或是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士兵。据韩国国防部透露,韩国军队中“A级需关心士兵”人数有1.7万人,占士兵总人数的4.5%,这类人是需要特别管理的一群人。很显然,这种划分依据是不合理的,而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后果就是,人们的心理压力更大了。
在去年4月的性格测试里,林姓士兵被判定属于“A级需关注士兵”。军方清楚他的心理状况不佳,给他贴上了“A级”标签,决定对其进行特殊管理。于是,林姓士兵被委派到GOP担任执勤工作。去年12月,林姓士兵在新一轮的心理测试中表现优异,被降为“B级”,并在部队中担任兵长一职。但后来发生的杀人事件表明,林姓士兵依然存在很严重的心理疾病。由此看来,将士兵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没能减缓士兵的心理压力。
虽然韩国的国防预算每年都在增长,从2008年的1517亿韩元增长到2011年的1648亿韩元,但军队医疗预算没有丝毫的变化,仅占国防预算的0.5%。这就意味着,士兵的生命远没有武器值钱。那些坐在高楼大厦里部署军事任务的官僚完全不懂得体谅士兵内心和身体承受的巨大压力。
等级制度延伸到学校
自从韩国军队中出现了林姓士兵杀人事件后,“需关注士兵”一词在韩国开始流行开来。除了在军队,韩国的学校里也存在严重的“贴标签”现象。韩国教育部将15万名学生取名为“需关注学生”。12岁的金同学突然就变成了“B级需关注学生”,就是因为他在填一份心理调查问卷时,在“经常发脾气”和“感到抑郁”两栏上画了勾。其实,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出现这样的心理现象是十分正常的。在被贴上“B级”标签后,周围人经常在金同学背后对其指指点点,甚至有同学直接称他为“B等级”,这严重影响了金同学的正常生活。
2011年,恐怖动画片《猪猡之王》在韩国上映。这部动画片讲述了一对旧时的同窗好友,一起追溯不堪回首的少年时代。片中提到了韩国等级制度的产物——等级序列化教室(按照精神状况,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这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和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这部动画片将现实与回忆结合,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动画片中虽然有很多夸张元素,但韩国的等级制度对学校的“摧残”是毋庸置疑的。
2000年后,韩国频频发生青少年自杀事件,很多学生在学校遭遇冷暴力,被同学孤立,最终患上抑郁症。家住京畿道的柳先生最近感到十分困扰,他的儿子被同学和老师孤立,还受到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威胁。学校方面一口咬定柳先生的儿子有心理疾病,给他贴上了“需关心学生”的标签。为了“帮助”这些“需关心学生”恢复心理健康,学校让他们跪在地上写检讨书。“我的孩子到底做错什么了?学校竟然要用暴力手段来体罚教育孩子,这样做真的很过分。”柳先生不解地说。
去年,韩国教育部对211万名小、初、高中生进行了性格和心理测试。结果,15万人被分到了“问题组”,而4.6万名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则被分到了“特别管理组”。当然,找出这些有自杀想法或是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并对其进行特别的关心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有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十分不妥。在学校,老师用对付地痞流氓的招数来对付这些心理十分脆弱的孩子,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而一般的学校对有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的管理办法是,首先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大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安排心理咨询师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面谈、再对其实行特殊管理。虽然这类学校没有对学生采用暴力的管理手段,但他们的做法显然令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更加容易被周围人孤立。总之,在学校里实行等级制度尤为不妥。
企业里的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在韩国的企业里也十分盛行。包括三星在内的不少韩国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前,对员工进行性格测试,并按测试结果把他们分为“需关注员工”。“关注”一词原意指对一件事倾注感情和精力。但在这里,“关注”一词则体现了管理者的虚情假意,他们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并不是因为真的关心他们,相反,他们是打着“便于管理”的旗号对员工的内心进行蹂躏。
韩国工会在韩国企业里的地位不容小觑,工会成员为了维护员工利益经常组织员工进行游行和抗议,这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个大麻烦。为了削弱、瓦解工会的地位,很多企业通过对员工划分等级制度,将工会成员归为“需关心员工”,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限制。
韩国著名连锁超市易买得(E-Mart)就将员工按照A、B、C、D分为了4个等级,A级和B级都属于“需关心员工”,大部分为工会的激进分子,C级员工是企业里的骨干,最得领导信任,而D级员工的主要任务是时刻监督A级和B级员工的动态,并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金书灿是易买得工会的会长,他曾被贴上“A级需关心员工”的标签。今年年初,金会长向公司提出休假申请,却遭到了公司的强硬拒绝。公司高层想借此机会弹劾金书灿,于是令人事主管给全国各地连锁店的店长都发去了邮件,告知所有人金书灿身体抱恙。此外,公司还把与金书灿关系较好的员工都分派到了其他连锁店,避免他们之间交往过密。“公司几乎动用了所有管理人员来对我进行‘特殊管理’,我感觉自己一下子被孤立了。”金书灿说。后来,金书灿一纸诉状将易买得告上了法庭,易买得前代表崔丙连也因煽动社员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被判10个月的监禁。
等级制度已经深入在韩国的各个领域,它的初衷原本是帮助人们改善心理状况、提高企业、军队和学校的管理效率,如今却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人身攻击的利器。试想一下,如果人人一出生下来就被贴上标签,分为等级,那人类和超市里的货物又有什么两样?
[译自韩国《每日财经》]
严祉皖/文
刘娜/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