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籍黑人 一个活跃的群体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黑人,效能俱乐部
  • 发布时间:2014-10-20 15:25

  这是一群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祖籍非洲或者安的列斯群岛的法籍黑人,他们中有商人、律师、医生或设计师,他们努力地想要突破束缚他们的瓶颈,昭告所有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

  3月10日,在万豪酒店高大的玻璃穹顶下,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商务晚宴。这家巴黎的豪华大酒店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厅的一个入口可以直通香榭丽舍大街。女侍者周到地将贵宾们引领到为此次宴会专门预留的大厅:香槟、地毯、豪华吊灯和精心布置的桌椅,处处都显示着这所国际大酒店的高端品质,以及它给宾客带来的尊贵享受。这场晚宴的入场券高达100欧元,晚宴主题也彰显了来宾们的勃勃野心——《今天的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行动》。晚宴的主持和发言嘉宾马克·勒纳尔是Orange电信集团非洲大区的执行总监。他说:“在我们非洲大陆的2万名合作者中,有1.99万人都是黑人,我们黑人同胞理应协作!”台下近百位宾客都被他的演说吸引,掌声不断响起。这些听众中有律师、咨询师、银行家,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有着黑色的皮肤。觥筹交错间,人们彼此交换着名片。一位40来岁的男士总结出这些法国黑人要建立自卫统一阵线的原因:“团结就是力量,人们用乡下人的眼光看待黑人太久了。”

  效能俱乐部是法国第一个由黑人创立、为了黑人利益而存在的俱乐部,也是这次宴会的主办方。该俱乐部的信条是:证明黑人可以成功,为了不让黑人再与“犯罪”“脆弱”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而努力,促进“黑人精英”的崛起。商务宴会只是该俱乐部活动形式之一。

  效能俱乐部自2008年创立以来已有500名会员,俱乐部每年都会为那些出身贫寒的年轻黑人设立“优秀奖励金”。

  近几年,效能俱乐部因其出版的一本书而广为人知:《黑人名流》。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法籍非洲人的事迹,自2010年开始每两年再版一次,每次再版都能售出近万册。效能俱乐部的主席艾力·坎古是一名牙医,来自喀麦隆,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很有天赋。他会在大型职场社交网站Linked In上寻找目标,每一次再版时都尽力为书中增添新面孔。艾力·坎古最初拿着书的样稿去出版社时,曾多次遭拒,但他从没放弃过。他说:“我们不是搞什么共同体主义,我们只是要对法国说:‘我们是存在的!’”

  法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黑人精英,但以前都局限在政府官员、外交官、富二代、知识分子这几种类型上。如今法国黑人精英的人数大幅增多,从事的职业也更加广泛。他们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其中有一半人出生在非洲,后来到法国求学(每年有超过2.5万名学生从塞内加尔、喀麦隆或者是科特迪瓦来到法国求学),这些人中有的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更多中产家庭的孩子依靠奖学金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另一半人则出生在法国,他们的父母是年幼时从非洲逃难来到法国的。

  42岁的奥菲·玛吉斯祖籍刚果,虽然他在法国埃纳省圣冈旦地区长大,但仍属于被贴上“外国佬”标签的一群人。他们有文凭有学历,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开始奥菲并不太愿意向我们解释自己加入效能俱乐部的原因,他说:“首先我认为我是个法国人,其次才是黑人。法国虽说不分种族,但很多事情都要通过关系网才能解决。”奥菲是名医生,在巴黎郊区开了一家诊所。至于他想进入巴黎市中心医院工作的梦想则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因为病人总会问他:“你从哪儿来?你的专业是在法国学习的吗?你有在法国医院工作的经验吗?”只有他的回答是肯定的,病人才会信任他。

  在这个新兴的黑人阶层中,大多数人面对“精英”这个称呼时还有些犹豫。这个字眼太沉重了,对于那些生长在非洲的人来说,这个词承载了太多与故土“决裂”的意味。人们也曾试图为这一代黑人下个定义——非洲人共同体、欧非洲人,莫衷一是。不过与他们父辈不同的是,这一代黑人不再想着怎么成功地融入法国社会。女孩们不再使用母亲们钟爱的美白产品,她们接受并乐意向别人展示自己黝黑的肤色和自然的卷发。

  37岁的阿达玛·迪阿耶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她是这种自我认同精神的领军人物。我们与她约在里昂车站附近一个喧闹的小酒馆里见面,红丝巾、亮色唇彩、一头自然的卷发都彰显着她活跃自信的态度。阿达玛出生在塞内加尔一个中产家庭,3岁时来到法国。2012年阿达玛名声大噪,因为她给巴黎带来了一个新概念——黑人时装周,全部用黑人模特来展示黑人设计师的作品——在巴黎时尚界制造了不少话题。阿达玛说:“有人跟我说黑人时装周就是反对白种人,我就用2011年巴黎时装周上只有7名黑人模特的事实反驳他们。黑人时装周不是对种族问题的回应,而是对缺乏工作机会的抗议,我们不会坐等别人给我们机会。”最近几年,连绵的战火和居高不下的贫困率也阻挡不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正是非洲经济的不断增长才使得阿达玛等人名副其实地成为“黑人精英”中的一员。

  3月14日,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哈根达斯冰激凌店举行了非洲商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活动,许多新兴阶层的黑人前来参加。5月16日,巴黎弗莱西奈大厅里,欧洲最大的展销会沙龙聚集了许多专门为法籍非洲人提供服务的设计师、餐饮家、旅行社和地产商。一些专门寻找黑人精英的猎头公司应运而生,那些出生在非洲、获得了法国文凭的管理人才和工程师尤其抢手。那些在英美大集团(如微软或可口可乐等)非洲子公司工作过的员工也能够迅速得到提升。用他们的话来说,黑色的皮肤也是一种优势。

  在这个黑人精英行列中也有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公共服务行业做着类似维修工人、接待员、护工等普通的工作。29岁的安日力克·泽托就是如此。她是Genymobile公司的老板,这是一家专门针对安卓系统提供新型科学技术的公司。安日力克仅用了3年就将公司规模从3名员工发展到45名,办公地点也从当地一间小厂房搬到巴黎市中心160平米的办公区。安日力克的母亲是名医院勤杂工,独自抚养4个女儿。安日力克全靠奖学金、信用卡和周末在机场打零工完成了学业。

  许多黑人社交团体纷纷邀请安日力克入会,海外省联络网便是其中之一,它虽不及效能俱乐部知名,但很有社交手段,每两个月在里昂车站旁边的一艘游艇上举办一次“联络”晚会。这艘游艇的所有者是55岁的约瑟林·高勒旦,他是巴黎运河观光旅游业的中流砥柱,也是黑人成功的典范。5月13日,一位新兴信息通讯企业的老板、一位巧克力制造商、一位药剂师和Kadalys(一个以香蕉叶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在游艇上与40位黑人同胞分享自己的经历。Kadalys创始人舍利·比洛说:“我的想法是创立一个超棒的热带产品化妆品品牌。”联络晚会上最忌讳长篇大论,发言者需要在5分钟内清楚地进行介绍和阐述,如果能用幽默的方式最好不过了。他们的目的是要让自己被大家认识,向大家传递大胆做事、积极参与的理念。

  27岁的米歇尔·康登在巴黎19区出生、长大,父母来自喀麦隆。米歇尔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自己创办的杂志《Roots》中列举了很多榜样的例子。《Roots》是一份每期免费投放1万本的季刊杂志,杂志中介绍从事时尚、金融、饮食、住宿等行业并已取得成功的法籍黑人。这份杂志起初只是米歇尔在昂热大学读贸易时的一项毕业作业,如今,《Roots》已经在巴黎黑人常常光顾的地方定期投放,内容也由原来的50页增至200多页。米歇尔说他们这一代黑人是努力扎根的一代,与文化障碍相比,社会障碍(即种族歧视)更难跨越。《Roots》一名23岁的编辑迪亚娜·嘉谷有她自己的口号:“黑人不但美丽,黑人也很卓越!”

  34岁的斐迪南·特拉是Orange集团的高管。斐迪南出生在阿比让,父母都是文盲,他8岁才开始上学。尽管条件很艰苦,裴迪南还是凭借高考前4名的成绩获得了来法国求学的奖学金。他先后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电信学校、法国国立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进入Orange电信集团工作。斐迪南不关注政治,他更相信群众效应,“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将无法遏制它。”这是这代法国黑人的典型态度。

  如今,犹太人内部紧密联系的社交方式成为了黑人建立社交网的榜样。在美国,报道非洲和安的列斯人新闻的媒体也多了起来,《黑人新闻》《黑人与荣耀》等等杂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媒体的工作者都是一群30岁左右、有着信息技术、金融方面文凭的年轻人。来自《黑人与荣耀》杂志的鲍里斯说:“我们不再需要别人要求我们融入进来,我们是黑人体系中的活跃者。”

  黑人这种自我认同感同时也促进了法国专门针对黑人服务市场的发展,针对非洲人特有肤质和发质的化妆品销量猛增。3月15日,在希拉克2002年竞选过总统的地方,上百名黑人女性花费60欧元参加了在红毯上举办的《自然发型课堂》活动,参观各种专门处理黑人卷发的美发工作室和各种适合黑人妆容的展台。AK-a机构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它是由一对来自瓜德鲁普的黑人兄妹于2005年创办的,这是法国第一家专门为黑人和混血人种提供服务的美容机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黑人母亲和女儿们不用再为了剪头发不得不跑到Chateau-d’Eau地铁站附近,那里是传统非洲发廊的聚集地,也不用再和巴黎十区的那些非法移民的理发师争论不休。

  在其他领域,专门举办各种私人晚会的“黑人华氏温度”(BF)公司也在做着抗争和发展。两个来自刚果的堂兄弟弗莱迪·卡巴拉和让·扎库经营着这家公司,他们举办的活动不排斥白人参加,但关系网的逻辑注定了白人不会太多。2011年BF公司刚刚起步时,为了让香榭丽舍大街上那些店铺机构向他们敞开大门,兄弟俩做了不少工作和努力,他们抱怨说:“人们仿佛想告诉我们,我们的晚会只能办在郊区,或者那些我们父母曾经跳过舞的、到处是妓女的老旧非洲歌舞厅里。”他们近期举办的一场晚会包下了位于凯旋门附近文艺复兴酒店的酒吧,晚会上可以看到有着各种经历的黑人精英。这场晚会是由一位里昂的法籍喀麦隆年轻企业家赞助的,他成立了一家信息公司Objis,打算拓展在非洲的业务,想借此机会做一下宣传。晚会不需要门票,只要填好BF公司提供的一份表格就可以入场。晚会的主题是“时间的时代”。但是晚会上人们诡谲的表情和窥伺的眼神却向我们传达出一种信息:黑人的归属感还是需要时日来巩固的。

  [译自法国《世界报》]

  爱丽丝·文森/文

  李媛/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