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的愤怒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Times Now电视台,总统大选
  • 发布时间:2014-10-20 14:59

  在印度300多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电视频道之中,唯有Times Now电视台和该台的金牌主持人阿纳布·格斯瓦米能做到左右总统大选的结果。在今年5月16日印度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之前,阿纳布·格斯瓦米,这位印度记者、新闻节目主持人兼“人民的检察官”,报道了许多当时执政党的负面新闻。格斯瓦米说自己是在代表印度中产阶级表达他们的不满与愤怒。阿纳布·格斯瓦米确实为Times Now电视台赚足了收视率,但印度真的也因此变得更民主了吗?这可不好说。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部长阿纳恩德·夏玛变得燥热了起来,一股热流从他上衣的尼赫鲁领领口冲出,直涌大脑。在演播厅耀眼聚光灯的照射下,阿纳恩德·夏玛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与批评搞懵了。由印度新闻频道Times Now举办并直播的这场总统选举辩论会共邀请了3个持不同政见的党派代表参加,底下的观众则是节目组事先挑选的一些年轻学生。节目一开始,主持人阿纳布·格斯瓦米抛出的议题便让部长阿纳恩德·夏玛皱起了眉头——如果说经济问题是这次选举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现在的执政党就该下台了。

  执政党方的代表人在听到这个议题后觉得不合适,他要求阿纳布·格斯瓦米至少要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议题,可阿纳布·格斯瓦米根本不买他的账,身穿灰西装紫领带的他转身面对这位执政党代表并提高分贝说道:“您别急着提意见,我还想先和您谈谈关于这几年大量政府官员腐败贪污的问题,以及贵党执政期间物价飞速上涨的问题。”此时,阿纳布·格斯瓦米对面的这位代表已经出离了愤怒,而辩论会才刚刚开始。

  阿纳布·格斯瓦米是印度最受关注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记者。在Times Now电视台的编辑部里,阿纳布·格斯瓦米的同事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蘸了蜂蜜的尖刀。上格斯瓦米的节目、在他的节目上和他针锋相对是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不要试图教训我,您要知道在这里是我给您提问题”、“如果一会儿您打算随随便便敷衍我,那我劝您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您的道歉一点诚意都没有”……印度观众时常会在他的节目中听到他说这样的话。阿纳布·格斯瓦米经常会在节目中提高他说话的音量,用手指着和他对话的人,打断他们的发言,像在忏悔室里一样谴责他们。“好吧,这里是您的法庭,可您是不是至少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他的一位嘉宾曾这样反驳过他。

  阿纳布·格斯瓦米不仅仅是一名媒体人,他还是印度民众用收视率“推选”出的人民代表。“我的国家想问您……”,在和政治人物交锋的时候,他总是会用这样的开场白。在演播厅的化妆间里,阿纳布·格斯瓦米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翻着他的团队为当天节目准备的嘉宾资料。这位电视明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觉得我开创了新闻界的新潮流。我绝对不会为了讨好政客而在节目中提一些他们想听到的问题,我代表的是群众,我提的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观众的眼里,“怒发冲冠”已经成了阿纳布·格斯瓦米的代名词。印度的中产阶级最关注的就是政府腐败以及政府官员官官相护的问题,而阿纳布·格斯瓦米能很好地抓住他们的这些感受。

  今年4月7日印度总统大选正式启动,5月16日公布最终结果,而这次大选是印度有史以来最扑朔迷离的一次大选。在电视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Times Now全程跟踪报道了这次大选的过程。“电视直播相比于其他传媒手段更加透明与直观,所以看电视成了人们了解这次总统大选的首选方式。”阿纳布·格斯瓦米说。

  与2009年总统大选时相比,电视机在印度的普及率已经翻了一番,将近40%的印度人家中至少有一台电视机。在印度850个电视频道之中,有300个频道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这一数字创造了世界之最。在印度,各个政党都会派自己政党的发言人去这些电视台工作,这是宣传自己政党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一些政界人士在电视台待的时间甚至要比在议会待的时间还要长,以至于他们经常能被街上的路人认出来,还会被要求合影,但这只是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大家觉得他们眼熟,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政客还是演艺明星。

  像Times Now这样的英语新闻频道并不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电视频道,但它们却有制造新闻的能力。这些英文新闻频道每天播放的内容会影响那些印度语电视台当天新闻的编排。不仅如此,各大报纸的内容也会跟着这些新闻台前一天的内容走,人们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也都是这些电视台播报的新闻。在这些英语新闻频道中,2006年成立的Times Now是绝对的领军人物。

  “这很简单,”一位新闻编辑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Times Now是印度电视新闻界的领头羊,“举个例子,我们每天会挑选4到5件当天的大事件进行集中报道,而这些新闻无一例外都会成为第二天报纸的头条新闻。”Times Now在制造新闻方面是下了血本的,为了让电视画面看起来更加逼真,他们甚至引进了电影拍摄的一些技术。2011年,有一位系着白色束腰、手里拿瓶水的老者盘坐在新德里康诺特广场的正中央,自称要绝食。Times Now的反应最迅速,他们赶在游行示威者聚集之前将6台摄像机架在了那位老者的四周,打算对此事进行全程跟踪报道。“Times Now当时给人的感觉像是要为那位老人拍部电影。”

  参与此事报道的记者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Times Now电视台的记者还会精心挑选出一些音乐和图片加入到他们的报道中去,借助这种方式将新闻的情感推向高潮。不过,新闻最重要的还是实时报道,或者说“几乎实时报道”。Times Now删减了许多繁琐的新闻编辑过程,大幅降低了现场拍摄与电视播放之间的时间差,观众看到的电视新闻画面几乎与现场同步。如果不做直播的话,Times Now则会将新闻的画面做到最好。Times Now的观众拥有比其他新闻台观众更多的福利,电视台的美编们会出席每天早上的新闻编辑会议,他们会为不同的新闻主题设计专属标识。“我们对新闻时效性与信息清晰度都有很严格的标准,为了给予观众最好的观看体验,我们力求做好每一个细节。”阿纳布·格斯瓦米节目的制作人解释道。

  记者这个职业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Times Now电视台要求自己的记者将精力全部集中在话筒上,要求他们要不时地提出问题。“起初,我总是不敢提出那些犀利的问题去刁难政客,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Times Now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说道。如果您以为碰到刁钻的问题时只要保持沉默就行,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就在去年,印度农业部部长萨拉德·帕瓦曾拒绝回答Times Now电视台一位记者关于洋葱价钱过高的问题,后来事态的发展让萨拉德·帕瓦后悔不已。很快,Times Now电视台以《部长的躲闪》为题对此事进行了详细地报道,报道中说:“这是第一次记者冒着得罪高官的风险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是一次文化革命!”舆论全部倒向更加“弱势”的电视台记者,萨拉德·帕瓦一夜之间成了全民罪人。这次记者与政客之间的电视大战可以说后者是一败涂地。今年年初,代表印度国民大会党参与总统大选的拉胡尔·甘地在接受完阿纳布·格斯瓦米灾难般的采访之后也沦为了媒体的笑柄。而他的竞选对手纳伦德拉·莫迪则比他聪明得多,他直接拒绝了格斯瓦米的采访,这才得以幸免。

  由于电视台在印度影响力甚广,慎重起见,印度政府要求官员们学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抑扬顿挫地讲话,如何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能让观众感到安心。他们要时刻准备着在电视直播时与主持人发生争执,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政客在离开电视台演播厅时气得脸红脖子粗,事后将矛头直指激怒他们的主持人。比如印度社会活动家马杜·克斯瓦尔曾公开抨击阿纳布·格斯瓦米故意歪曲嘉宾观点,并时常粗鲁地打断嘉宾的发言。“记者要做的是还原事情真相,而不是一味地侮辱当事人。我们去他的节目可不是为了任其宰割。”不过,Times Now并不在乎采访时的刀光剑影到底会伤到谁,或者伤得有多深。

  在印度300多个新闻频道中,Times Now必须将这样的“演出”进行下去才能生存,因为在这300多个频道中,大部分频道不用担心自己新闻的来源,甚至不用担心能不能挣到钱。那他们靠什么维持电视台的正常运转呢?这些电视台中一部分是由企业家或者政客资助,用以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另一部分电视台采取的则是“有偿新闻”的方式,比如一些政客掏钱给他们,他们就会把这位政客开会时的照片放在新闻头版里。几个月前,有位政客曾拜托另一家新闻台ZeeNews不要将一则新闻公布于众,作为报答,他将付给该台一笔可观的“封口费”。Zee News的负责人按照他说的做了,可这位政客却迟迟不将约定好的钱打给电视台。后来,Zee News的负责人去找这位政客要钱,而这位政客将他们谈话的全过程用一部隐藏摄像机拍了下来。事情暴露后,Zee News的负责人因涉嫌受贿与包庇罪被提审。“有些电视台记者收受贿赂,报道假新闻,等我们党上台了第一个就把他们这些人送进监狱!”5月14日,平民党党派的领头人阿文德·柯内瓦尔如是说。阿纳布·格斯瓦米在听到这样的言论后立马在他的节目中回击说:“好的,等我从监狱里出来了,我第一个就给您提问题!”第二天,各大电视台、报纸的头条都起了类似的题目——“因为批判了平民党我们就都要被送进监狱吗”、“平民党惹到了媒体”、“充满进攻性的平民党”。

  就像阿纳布·格斯瓦米说的那样,在印度,一种新的传媒方式诞生了,这是一种独立与自信的传媒方式。Times Now成功地把各党派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电视媒体上,这个“愤怒的电视台”才是2014年印度总统大选最大的赢家。

  [译自法国《世界报》]

  朱利安·布伊苏努斯/文

  柳杨/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