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攝影,聚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2 12:52
大多數人都有拍照的經驗,尤其當數位產品愈來愈方便使用,愈來愈便宜的今天,無論是用手機、數碼相機、電單眼……攝影對於現代人而言似乎不再是一門「技術」而是本人到此一遊的紀錄「工具」。誠如我的一位攝影師朋友說的,如果每個拍照的人都能找到焦點,估計我就要沒飯吃了!當然,我不打算和大家討論攝影,而是對於事情的焦點我們是否真正掌握「聚焦」事務的技巧。專業的攝影師能夠拍出一張撼動人心的照片,這張照片一定有其「聚焦點」,這樣的一個聚焦點將整個畫面具象成為一個讓所有人注意到的一個事件,成功的將訴求傳達到每一個接收訊息的人身上,這位專業攝影師的功力就成功的展現在這個點上了。
數年前受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安泰教育學院胡海鷗教授的「高級經濟學」課程,課堂上胡教授在提出問題或者對應同學們回答問題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Focus!Focus!」,不斷的提醒同學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與回答拉回問題的核心,也就是聚焦點。經過胡教授的聚焦與引領,原本艱深的課程也就變得容易深入淺出了,原因無他,只在我們整個課堂都能「聚焦」於課題的核心。經常在與人互動時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某些時候的某些人無法將其想要傳達的訊息完整的表達給我們,有時是對方的表達有問題,有時是我們的理解出現了狀況,理論上可以稱為邏輯出現了問題,俗話說:「雞同鴨講」!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出現,很多的誤解、誤會也就這麼產生了!矛盾就這麼出現了。具體的,本人將這樣的情況視為無效溝通,因為通常這樣的溝通完全不具備「聚焦」的條件。在台灣,老人家常說的一句話:「生意仔難生」意思是指想要生出一個天生就具備做生意天賦的孩子很不容易,會做生意的人一定具備靈活的思路,順暢的邏輯思維,以及對於事物重點強大有力的掌握聚焦能力。他能夠讓思維很快地轉換成各種讓他人容易接受吸收的訊息,透過各種渠道傳達並讓對方理解接受,買與賣之間的道理不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則嗎?提出供給與創造需求並且在供給與需求之間博弈,當訊息最快聚焦並被接受的一方,就是取得交易,勝出的一方呀。這讓我想起學生時期的一種競賽,叫做「即席演講」,沒有指定的題目,臨上台前三分鐘抽出你的演講題目,然後上台做即席演說,想要勝出,有賴於平時對於各種常識的積累,強而有力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於題目的聚焦能力,學生時期的這項訓練對於個人日後的表達能力與處理事情的效率確實有非常大的幫助。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抓到問題的聚焦核心,然後按照此一核心發展出一套說法,讓這套說法迅速的說服裁判與聽眾,使其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而不是漫天閒聊的擺龍門陣!
我們日常與人的應對以及在工作或者管理企業以及單位時,是不是經常感覺到與「即席演講」有著同樣的感覺,在處理時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經常被出題目被考驗,並且被要求立即解決!一方面我們就像即席演講一樣很難立即聚焦問題的核心,以至於經常急就章的提出處理方案,大概也只能暫時性的解決眼前的困頓,卻沒有能力真正處理事物的核心問題,甚至隱藏了更大的危機在等待引爆。以現代管理的立場,工廠的管理、公司的治理、甚至於政府的行政統治管理,這些事物脫離不了「系統」。如果身後擁有強大的系統作支撐,猶如大腦充滿了常識與知識,同時又具備超強的邏輯思維,再難的即席演講題目,估計都是輕而易舉。郭台銘先生管理富士康企業這樣說:「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執行甚麼的紀律?是不是老闆的命令?或者是客戶的要求?抑或是老百姓的請託?嗯!恐怕不是這樣喔?所謂執行的紀律指的是執行「標準」的紀律,所有的作業與執行事務都有標準,「系統」執行的就是「標準」否則就會亂了章法。企業一定有企業的規章,生產製造一定有對於產品的標準規範,政府行政更是加諸許多法律的條文規章作為行政準則,一旦我們脫離了這些系統的標準,脫序的情形就會出現,違法的情況就會產生,產品的產出就會不良,客戶的抱怨以至於背叛也就如期而至。「標準」只有一個,任何人不得逾矩,即便你是老闆、領導。
話雖如此,破壞這個標準的,我們經常發現不是別人,而是老闆、領導本人!不是他自己願意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更不是領導者願意違反紀律。而是領導者失焦了!舉個例子,一個工廠生產績效不好,最常被罵的是誰?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與經驗,經常是落在製造部門。再請問,製造部門的工作內容是甚麼?不外乎按照標準作業規範(SOP)、品質規範(SIP)、設備操作規範、標準工時等這些個條條框框的「標準」作為執行的動作依據。那麼為什麼還會產生不良品?為什麼生產效率無法彰顯?為什麼……?老闆,您有沒有看看業務訂單的數量是不是足夠?生產量不足的情況下是否影響了生產效率?您有沒有審視開發部門是否閉門造車?設計了一個很難生產的產品?以至於生產效率被壓抑著!您的客戶是否對於品質提出了無理或過度的要求?導致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管理對於生產的安排真的合理嗎?是不是耗費掉許多無謂的浪費?種種系統層面的問題往往因為一個失焦的點「沒賺錢」!將老闆逼成了無頭蒼蠅,於是倒楣鬼就落在了製造產品的那群人或那個人!開門做生意就是要賺錢,只要不賺錢就會令人抓狂!這個時候老闆也好領導也罷,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如何要生產者趕緊做出好的產品出來換錢,於是生產單位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箭靶。承受一切的責難!
行政系統也是一樣,當承辦人員貪污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指責當事人貪贓枉法,沒有道德。我們卻很難去審視我們的體系為什麼開了這樣一個方便之門,讓這個或這群承辦者有空隙可以輕易地取得非法利益。一定是某種的標準出了問題才會產生不良品,也因為某種的標準不協調才會導致人們認為可以用不當的利益輸送方式來擷取更大的利益。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受到傷害的往往是擁有權力的一方!一個設計不良的系統製造了空隙,授予了權力,權力不用或者說是不會用的,估計也很難存在於這樣的一個系統環節當中,共犯集團的形成絕對不是人與人的勾結,一定是系統設計不當的產物。
不景氣的年代最常聽到老闆與領導說的就是「嚴加管控,加強管控」,請問我們究竟要管控甚麼?又該怎麼嚴格?又當如何加強?哪一位老闆和領導能夠具體地指出管控的項目嗎?好像沒有哪一個職工或部屬敢這麼白目又大膽的直接問老闆,除非……!另一方面,又有幾個老闆和領導對於管控的項目和目標能夠有具體的聚焦能力?
到底甚麼是「聚焦」的能力?首先,應當是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各項工作系統的邏輯運作,輕重緩急與各組織間的協調。再者,對於事情源頭的追朔能力,如同功夫片當中的情節,一個凡夫俗子打通了任督二脈,轉眼成為武功蓋世的武林高手?!任督二脈就是存在於組織當中每一個可能掉渣渣的環節,可以推卸責任的交接處。黃帝內經當中提到「上醫治未病」,一個真正厲害的醫生應當是在你還沒生病或者還沒有出現症狀之前就能預先防止病情的發生,一個經營高手可以預見企業或團隊即將發生的問題同時予以預防,但這樣的高手寥寥可數,所以換個方式,與其緣木求魚的企求未卜先知的能力,倒不如踏踏實實的對自我的聚焦能力自我要求。
企業家們,領導們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審視我們的企業與組織的作業流程?這些流程有沒有留下相對應的證據(表單、紀錄……)?每個流程是否有負責的人簽名簽字(簽字=牽制)?最終是否對於每一個案子有認真審查的可行性評估?容我在一次用武俠小說來舉例,要打好一套全的基礎要從紮實的馬步練起,企業的基本功練紮實了,練誠實了,不要自欺欺人的編數據,對於管理的聚焦點也就自然呈現了!同時,對於處理事情的邏輯與態度能夠有一種穩定與負責任的精神,賞罰分明的態度,在團隊當中不打迷糊戰,聚焦的精神就能延伸。
與大家共同勉勵下面的這段話:常常問問自己,是否用目標做事?是否用計畫作事?是否用策略做事?當我們能夠聚焦做事情的時候,我們就能有底氣,能夠從容不迫。
王志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