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北藝術節探尋「人的存在狀態」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台北,劇場
  • 发布时间:2015-08-12 15:10

  「劇場,是城市的精神在表演。」─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

  每年夏天,台北的劇場總因著不間歇的演出而充滿迷人的活力,時處八月的台北藝術節,每年不斷推陳出新,邀請國內外質量均精、具前瞻性且獨樹一格的作品,正如這座城市的兼容並蓄的態度,讓各式的展演創意在此落地開花。

  二〇一五第十七屆台北藝術節,以「人的存在狀態」為主題,為期六週,來自八國藝術家、十一齣精彩作品、總共四十二場絕倫演出。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透過舞台上的表演,展現人類在政治、文化、家庭、科技、族群、愛情、友誼、城市、日常與世代等環境下的存在狀態。」探討人類追尋存在意義的各種面向,邀請國內外優秀劇場創作者,經由戲劇、舞蹈、音樂等各類演出作品,各自表述存在的課題。

  跨國與世界接軌 蛻變的藝術之城

  近年台北藝術節與國際藝術節往來頻繁,藉由跨國聯合製作形式,與國際藝術市場零時差接軌,讓台北每年皆能欣賞國際火紅的話題之作。《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為台北藝術節與法國諾曼第秋天藝術節共同製作,二〇一四年十一月於法國首演後大受好評,今年八月移師至台北演出。另外,台北與墨爾本Massive Dance藝術節共製《雙城交鋒》,讓兩城遴選藝術家,藉由合作共競的關係,促進了創意交流,甫於今年三月首演結束,八月回到台北演出。

  此外,台北藝術節仍持續「台北核心,國際共製」的發展方向,不斷擴大此概念,過去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台北共同創作,搬演創新作品,今年則讓台灣藝術家走上國際舞台,如《鈕扣×鈕扣計畫》便是在《鈕扣計畫》原有演出規模上,再注入更多能量,讓旅外舞者能帶著國外藝術家朋友至台灣演出。跨國藝術家共同製作的部分,包含睽違台灣舞台七年、在美國兩度入選「鄧肯舞蹈獎Isadora Duncan Dance Awards」年度編舞家的林向秀,今年邀請聖荷西現代舞團(sjDANCEco)的優秀舞者一起來台演出;而近年竄紅的楊景翔演劇團,將與維也納劇院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Daniela Kranz)搬演德國知名編劇安雅·希苓(Anja Hillin)的《雨季》。

  機器人的存在主義 三百六十度的人生哲理

  二〇一三年大受好評,最熱門的機器人劇場再度來台!日本青年團與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的第五部新作《蛻變─人形機器人版》,該劇改編自卡夫卡的知名小說《蛻變》,並由坎城影后伊蓮·雅各擔綱演出。劇中時空設於近未來的一場戰事中,男主角醒來後變成一具終日臥於床褥的機器人,在日常對話裡,帶出戰爭的殘酷本質,並拋出人類與機器人的異同思索。

  兩度獲得「德國最佳劇院」的柏林德意志劇院,首度訪台的重量級劇作《失竊的時光》,全團四十餘人帶著一座三百六十度巨型風扇舞台至台北,由浮士德大獎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執導,劇中十二個人物截然不同的際遇,映照人類生存上的矛盾與徬徨掙扎,卻以黑色喜劇的方式衝淡人生的苦難與荒謬。

  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為近年中國最具話題的演出,編劇溫方伊二十三歲便寫出該劇,有當代「曹禺」之稱。劇中敘述三位不同政治立場的教授─反蔣的左派、愛好美食的逍遙派、擁蔣的右派,於文革時期再度聚首,爭論是否參與當年蔣公的邀約,話語中帶出對於知識分子的批判與思索,以及倒孔運動的探討,《蔣公的面子》寫盡了知識分子面對權力的扭捏、傲嬌或猥瑣。台北改版演出由周慧玲、王孟超、陳建騏、黃諾行等人參與,在原有劇情不變之下,提供更多畫龍點睛的製作創意。

  澳洲原住民一鳴驚人 法國馬戲團狂想日常

  《歌之版圖》由曾獲澳洲表演藝術最大獎項「赫爾普曼獎」,來自澳洲各族裔原住民頂尖音樂家所組成的黑臂章樂團,歌者充滿力量的動人聲線,將原住民歌謠交織世界音樂的元素,搭配澳洲原住民的生活紀實影像,呈現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完美交融的精神。

  《星光時刻》為法國幻動劇團與芬蘭國家藝術獎大師雅尼·努提南(Jani Nuutinen)攜手合作的新馬戲作品,三位年輕的表演者,將日常生活物品帶入想像,以雜耍、操偶以及魔術等手法,讓平淡無奇的物件有了嶄新的生命。

  曾以《混東西》一作於台灣舞壇受到矚目的林向秀,旅美七年後回台演出新作《心之所向》,用身體詮釋東西文化的相遇趣味,其中包含荷西·李蒙的經典之作《摩爾人的帕凡舞》、以馴悍記為靈感的《和弦》、由學生運動所發展而出的《碎玻璃》等精彩作品。

  由台北世紀當代舞團與墨爾本Fragment 31共同製作的《雙城交鋒》,兩邊各引薦三位藝術家至彼此的城市駐村創作,台灣為田孝慈、李宗軒、吳郁嫺,而澳洲則有二〇一四年曾來台演出《暗黑計畫》的梅蘭妮·藍(Melanie Lane)、以及六十五歲仍持續跳舞的彼得·佛雷澤(Peter Fraser)、和娜塔莉·亞培(Natalie Abbott)。六位藝術家有著截然不同的身體語彙,涵蓋街舞、現代舞,透過舞蹈交流,跳出兩座城市的獨特氛圍。

  《鈕扣×鈕扣計畫》由Meimage Dance的《鈕扣計畫》衍伸而來,今年除邀請旅外舞者林燕卿(曾與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阿喀郎·汗舞團合作)、許耀義(曾與捷克布拉格國家芭蕾舞團、德國劇院芭蕾舞團合作)、劉奕伶(現任比爾·提·瓊斯舞團舞者)三人外,也請他們帶著自己的朋友,包含影像設計、演員與劇作家一同回台創作,舞出全新觀點。

  本土團隊才思泉湧 各式劇場齊聚台北藝術節

  延續去年公車表演,今年則由曉劇場帶來「夏日微涼夜話三《Stop!巴士》」,結合歐美盛行的沉浸劇場與國內當紅的密室逃脫,以北投作為演出場景,在行進的公車中聆聽當地鬼故事並解謎,與表演者一同打造農曆七月的微涼劇場體驗。

  《家的妄想》由阮劇團與莊益增、顏蘭權導演兩人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紀錄劇場。結合嘉義東石一帶的真實影像與實地田野訪談,加入許正平的文本,劇場演員分別以祖先、外籍配偶、外出打拚的青年等角色,重新闡述「家」的定義。

  《雨季》由近兩年票房屢創佳績的楊景翔演劇團,與維也納劇院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以及曾入圍德國指標性劇本獎「慕海姆劇作家獎」的安雅·希苓攜手合作,由劇場五大名角徐堰鈴、朱芷瑩、程鈺婷、楊景翔、蔡佾伶共同演繹。劇情自一場車禍開始,帶出外遇關係、代理孕母、生死等議題,疊出一道道人生考驗。

  引「戲劇顧問」入台 「藝票亭」邁向第三年

  今年台北藝術節引入台灣劇場少見的「戲劇顧問」概念。戲劇顧問在德國劇場中,多為與導演搭配、成為創作者的第三隻眼,提供相關建議。台北藝術節過去幾年的國際共製,亦有此角色的建立,作為導演與劇團之間的溝通,並對文本、劇場美學須有一定的了解,為健全國內劇場結構,提升創作環境,今年特邀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克里斯托夫·萊普奇(Christoph Lepschy)帶來「戲劇顧問的角色與工作」專題講座,以及戲劇顧問工作坊。

  而「藝票亭」邁入第三年,已成台北夏日聚眾的新地標,今年將於松山文創園區一三三合作社、中山堂廣場、公館自來水園區、中正紀念堂大孝門等地,提供民眾台北藝術節、台北藝穗節優惠購票服務,及週末定時的展演活動,讓這個夏天充滿著表演藝術的熱情活力!

  (文、圖由《文化快遞》提供)

  TIPS

  2015台北藝術節

  時間│7/31(五)~9/6(日)

  地點│城市舞台、水源劇場、台北市中山堂、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票價│兩廳院售票www.artsticket.com.tw

  網址│www.taipeifestival.org

  電話│02-2528-9580轉191~199

  文、圖/台北藝術節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