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寶莊園 青山掩映中的大地主宅院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陳萬寶莊園,川東
  • 发布时间:2015-08-12 15:45

  即使天氣變幻,陳萬寶莊園也只是遵從自然。晴天的時候,陽光射進天井的植物,滿是生機;下雨的時候,雨水會像水簾一樣,從方形的屋頂四面傾斜下來,流到下面的大天井裡面,再排出,周而復始……

  汽車在一片蔥翠的綠林裡穿梭著。公路彎彎曲曲,綠色是整個涪陵周邊小鄉鎮的色調,我們一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到了一個叫青羊鎮的地方。

  在車上,遠遠看到一片建築物,四周低矮,而中間是學校模樣的高樓,透露出一股殘舊。我猜測,大概那就是陳萬寶莊園了。下車,四周是綠油油的農田。按照當地人的指引,我們往莊園挺進,這是一條寂靜的路,周圍的路人都很少,走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看到一處宅子。大門緊閉,牆面上的遊客指南和建築介紹已經斑駁,似乎,這裡來的人很少。

  被凝固的莊園繁華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陳萬寶的人修建了這座莊園。恢宏的建築震懾整個川東地區。陳萬寶正是當時川東最大的富豪。隱約間,似乎能看到當時熱鬧的氣息:莊園一側的馬廄裡一排整齊的馬兒們在吃草,有的馬正馱著沉重的稻穀向外行走,莊園的主人陳萬寶正一臉嚴肅地點算著糧倉裡糧食的數量,那頭,女眷們在花園裡嬉戲,時而能傳出小孩讀書的聲音……

  屬於兩個世紀前的繁華現在已經凝固在時間隧道。我們的到來,只為再一次走進這座建築物,探尋那些凋謝的故事。進門,又是一道門,然後是長廊,很多柱子承載著兩層高的重量,有的柱子被蟲駐了好多洞,長廊裡,倒在一旁的木板和石頭上還能看出「毛主席語錄」的印記,想來這裡是破四舊時期的重點對象。但看得出,這座建築物很頑強,在這種廢棄的狀態下,任憑風吹雨打,任憑蛇蟲鼠蟻的吞噬,它仍屹立不倒,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據涪陵地方誌記載:陳萬寶,清代涪州安鎮壩人。早年以販賣米糧起家,後轉而經營鴉片的種植、販運和銷售,成為當時川東最大的富豪。擁有土地四十多萬畝,地跨涪陵、南川兩縣,年收租穀四十餘萬石。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為自己及其子孫修建莊園達十四處之多。在這些莊園中,建築水準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當數修建於一八六二年到一八七四年的石龍井。

  庭院深深深幾許

  現在,我們進入的正是一處叫石龍井的地方。石龍井是一座穿鬥式木結構、兩重堂四合院帶附院的建築,占地十一畝,有房屋一百二十多間,建築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走進莊園,裡邊戲樓、天井、花園、水池、倉庫、碾場、槽坊、圈舍等一應俱全,仿佛就是進入了一個封閉的小世界。

  莊園的建築結構合理,工藝水準講究,藝術手法精深,堪稱我國清代川東民居建築的典範之作。據記載:為修建這座莊園,三百多個木石工匠用了十二年時間,共耗費白銀十萬餘兩,其建築規模和建築水準,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傳統建築的顯著特徵是講求對稱平衡、陰陽和諧,石龍井的整體佈局充分展示了這一特徵。沿莊園的正廳到廳前石壩,再到石壩前面的戲樓呈一條中軸線,其他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呈對稱分佈:正屋左邊有男主人居室,右邊就有女主人居室與之相對;廂房裡設置的起居室,也做了區分,左邊房間是男性聚會聊天的地方,右邊就有女眷的堂屋與之相對;上廳有一條遊廊,下廳也就有一條長長的廊道與之遙遙相對。

  不僅房屋呈對稱分佈,就是莊園的一垛垛牆、一道道門、一扇扇窗,甚至房頂的一根根梁柱,窗前的一幅幅窗花,也無一不是呈對稱之美。站在莊園的任意一處地方,透過開啟的門窗放眼眺望,一重重天井、一道道房門、一扇扇窗櫺,重重疊疊、縱深排列。既體現了佈局的對稱性,又增加了視覺的層次感,讓人油然而生「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慨。石龍井的天井和花園也是對稱分佈的:左有牡丹園,右有芍藥園;左有荷花天井,右有菊花天井;左有櫻花園,右有蘭桂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廳左側的櫻花園。半畝見方的園子裡,陳萬寶當年親手栽種了兩棵棗樹和兩棵枇杷樹,三代單傳的莊園主人取枇杷結子多和棗與「早」的諧音,希望後輩子子孫孫早生貴子、多子多福。在這個花園裡,還有一株枝繁葉茂的百年古櫻花樹。相傳,它是陳萬寶的孫子留學東洋,從日本帶回來種下的。陽春三月,正是櫻花爛漫的時節,姹紫嫣紅、爭奇鬥豔,一朵朵、一束束、一簇簇,宛若天空墜落的雲朵。

  無限風光在石雕

  每一處石雕的細節,都渲染著一種活生生的生命力和藝術氣息。石龍井莊園最讓人稱道的,莫過於它精湛的建築工藝和精巧的雕刻藝術。院壩和天井的石欄上,雕刻著兩兩相對的石獅、石猴、石麒麟等吉祥動物,以及蟠桃、佛手、石榴等仙界珍果。它們都是在石欄上面直接雕刻出來的,與石欄珠聯璧合,構成一個整體。那些石獅,有的翹首瞻望;有的怒目圓睜;有的脈脈含情。那些石猴,有的背負幼子;有的母子相擁;有的又仿佛在彼此逗樂嬉戲。而那些玉盤中托出的仙界珍果,好象剛剛從碧玉枝頭摘下,肥碩的果實上還沾著晶瑩的露珠,飄散著陣陣清香。

  能夠代表整座莊園最高成就的石雕藝術,當數天井裡的幾口石缸。它們有的淺雕、有的浮雕、有的圓雕、有的鏤空,手法不同,風格各異。

  芍藥園中的虎抱腳雲浪石缸,缸沿內雕刻的獅子、犀牛、麒麟等,都作盤臥之狀,缸身上雕刻的六幅人物故事,採用浮雕手法,所刻房屋、動物和人物,神態逼真,惟妙惟肖。

  蘭桂園中由六個花瓶組成的石花缸,則採用陰刻手法,雕刻著蘭草、菊花等圖案,枝繁葉茂、栩栩如生。牡丹園中一口長方形和兩口六棱形石花缸上,不但刻有喜鵲鬧梅、五福拱壽等眾多圖案,還刻有劉禹錫︽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等名篇名句。字體或隸、或楷、或草、或行,筆力遒勁、寓意深刻。

  均衡對稱是陳萬寶莊園的總體風格,在這座經歷了百年風雨的深宅大院,也留給了後人很多費解的謎題,遠不止一個——修建這座莊園耗費的石料多達上萬立方米,它們取自哪里?怎樣搬運來?附近幾十里找不到如此規模的採石場,也沒有發現哪怕一星半點石渣滓痕跡。莊園內見不到一條水溝,莊園外找不到一個排水涵洞,園子裡排水又是如何解決?

  更加奇妙的是莊園後邊的石壁上開鑿出的兩眼水井,一年四季都蓄滿了清澈透底的泉水,不因旱季而枯竭,不因雨季而溢出。任憑怎樣取用,水位都不會降低半分。當地有傳說:這井底藏著兩條石龍,常年累月向外吐水。這也就是「石龍井」名字的由來。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後來者一直沒找到科學的解釋。

  空曠的石壩,寂靜的戲台,在我們短暫的探訪後再次孤獨。陳萬寶莊園顯得有些衰敗了,但建築氣勢依然恢宏,可能在漆黑的瓦片下,還藏著很多輝煌的故事。

  文、圖/嫘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