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的飛鷹 空軍中正劍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國民黨,蔣介石,中正劍
  • 发布时间:2015-08-13 07:42

  中正劍是蔣委員長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時,依照國際軍校傳統,為優秀畢業生頒贈的佩劍,一般獲贈中正劍者為軍校學生、得力幹部或者是戰役中的功勳者。不過,由於畢業生和軍校數量多,在戰時又社會秩序混亂,難以統一頒授跟製作中正劍,於是,中央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授劍辦法》中明文規定「各校對畢業員生之授劍得先按照人數自行製備,所須費用亦自行支報」,也就是由各軍校自己找兵工廠獨立製作,這也導致了在戰爭動蕩期間,中正劍的款式各有千秋,五花八門。

  不過,雖然中央軍事學校體系龐大,但是因為空軍的特殊性和發展背景,中國的空軍相對於海軍和陸軍而言,發展較慢,教育體系規模較小,招收人數也較陸軍少許多,所以畢業人數相對較少,再加上空軍是抗戰中後期開始發展壯大的,比起陸軍學校的合並和分建要穩定一些,他們又是國民政府重點培育的對象,這些因素導致了空軍中正劍的數量比一般中正劍少很多,也精美許多。

  空軍中正劍頒授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飛機在戰場上可發揮出巨大的功效,中國各省也紛紛成立了航空隊,其中,東北及廣東空軍較具規模。一九二八年,軍政部陸軍航空署在南京成立南京中央航空隊,這是後來筧橋航校的前身。一九三六年,中國空軍合而為一,領導機構是新組成的航空委員會,蔣宋美齡出任秘書長,是蔣委員長在航空委員會的代表,也負責和外國顧問、軍官溝通,周至柔和毛邦初分別出任正副主任,同時,周至柔也被任命為中央航空學校的校長。

  空軍在中國是最晚開始發展的軍種,相對於歷史悠久的海軍、晚清時期開始建立的陸軍,中國的空軍在一九二八年始有計劃的發展起來。當時蔣委員長更曾親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周至柔主要負責行政庶務,名義上由蔣委員長指導航校),並且高度重視入伍生員的甄選與培訓。

  空軍軍校生的選拔非常嚴格,淘汰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四,而且要通過嚴格的檢定考試才能畢業;不過,空軍的待遇是全國軍隊中最好的,許多空軍學生不僅有優渥的月薪,在住宿、飲食上不虞匱乏,更常見私有的奢侈品如照相機、馬靴、自行車、甚至是轎車等。例如,在航校學員龔業悌的日記中,便曾多次提及看電影、買書、聚餐等。不過,當他們享有良好物質條件之時,訓練要求也十分嚴苛,這導致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更加拚命的學習和訓練,另外一種,則是就此鬆懈,沒有紮實的練習,反而養成了渙散的風氣。對於這樣的學員,蔣介石極為不滿,曾親自下達訓示:「航校精神、管理、訓練都很差,沒有軍人的精神、氣概和德行,太差了,要培養他們的軍人精神、軍人生活和軍人的思想。」在此背景下,旨在「恢復空軍軍人靈魂」的空軍中正劍便誕生了。

  空軍中正劍的幾項特點

  1.鳳毛麟角

  空軍中正劍產量非常少,估計不超過千把,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每次能畢業的學生只有入學生的三分之一,每期不超過百人,其他人都在嚴格的訓練中被淘汰了;再加上空軍生十二期至十六期都在美國受訓,他們一畢業返國後就上戰場打仗,沒能回學校領劍;後期生則因為抗戰勝利,投入內戰,軍校也停止頒贈了,所以算下來,真正被領授的空軍中正劍大約在千把左右,過了這麼長時間,輾轉流傳至今已所剩無幾。

  此外,空軍中正劍的刀刃上刻有:「國土未復,軍人之恥」字樣,這種有刻字的中正劍數量更是稀少。一般來講,只有校官飛行科畢業的中正劍有刻字,有刻字中正劍是極其珍貴的,可說是鳳毛麟角。

  2.做工精緻

  空軍中正劍設計考究,製造精良。其從最初定型就參考了德國軍官佩劍的設計,當然,這很有可能與空軍發展初期完全採用德國軍事訓練的背景有關聯。此劍分為標凖版和特殊版,特殊版比標凖版略短些。

  空軍中正劍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劍柄。劍柄處是一隻利鷹,極富想象力,整隻鷹由黃銅製成,翅膀羽毛層次分明,鷹爪也非常出彩,根據專家考究,在鷹柄鑄造成型後,還經由手工打磨修整,使得每片羽毛上纖細的髪絲都表露無遺。而鷹的眼珠由紅色、朱色等有色玻璃製成,使用一根金屬絲在劍柄的內部連接兩顆眼珠,使其固定,達到一種半嵌在眼窩中的三維效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劍柄上木製柄身的部分通常配以鮫魚皮、玳瑁、賽璐璐等不同材質的蒙皮,由凹槽處纏繞一主兩輔的三股銅絲,再用帶有五條加強筋的銅質緣口固定,簡潔牢固,渾然一體,這和其他中正劍的造形是一樣的,不過蒙皮的多樣性和材質精選仍是比較高級的。

  空軍中正劍的梯形卷邊護手帶有中世紀的日耳曼風格,和同時期的德國軍隊佩劍的相仿。護手同樣精細講究:護手正反兩面各有一隻雙翅展開作獵食狀的鷹的圖案,有的特殊版則是兩翼平伸懸停於空中的姿態。絕大部分護手的紋飾是鑄造而成的,但也有少量版本是純手工鑿刻的。

  鞘口可能是全劍惟一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配件,利用魚子地加上如意卷草紋映襯著雄鷹與螺旋槳組成的國民黨空軍鷹徽。鞘口整體造型同陸軍中正劍鞘口無異,表明了二者的傳承關係。鞘尾是全劍的另一個亮點,對合攏的鷹翅以不對稱的姿態環抱著青天白日徽,實際就是雙翼空軍胸章的變體。(更具體的細節,可參考浩洋《空軍中正劍紀錄》,《輕兵器》雜誌,二〇一二年二期)空軍中正劍在收藏者之間常被口頭稱為「ying wu劍」,由於其劍柄上有一只銅雕的鳥,粗看像是鸚鵡,因此人們大多理解為「鸚鵡劍」,取「英武」二字的諧音。不過,空軍象征為鷹,說其為「鷹舞」好像更為威風凜人。

  3.從生產到頒贈都非常「高級」的背景

  空軍中正劍之所以價值珍貴,除了數量稀少,做工精良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感受到空軍受重視的歷史事實。相較於主力陸軍、有領域限制的海軍之外,空軍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的發展,可以說是國民黨逆襲的秘密武器。

  在抗戰期間,當陸軍以人力頑強抵抗,爭取更多時間之際,國民黨將雲南、滇緬戰場的勝利希望放在了空軍身上。美國協助的飛虎隊、空軍軍力在滇緬戰區的投注,在在顯示出中國在抗戰期間逐漸完成了軍事現代化的發展,而空軍則是在最短的時間、最密集的訓練和最多的資源中迅速誕生的精銳。

  在空軍中正劍上也可以見到國民政府對空軍的珍愛與重視

  (1)空軍中正劍在大後方高質量生產

  已知的空軍中正劍產地應該是重慶及成都等地區。空軍中正劍大多是在抗戰時期所生產,而四川作為當時抗戰的大後方,雲集了眾多的兵工廠及配套工廠,具有良好的加工製造條件。「成都新鑒金屬工廠」就是當時生產空軍中正劍中比較著名的一家,它所生產的空軍中正劍在鞘口一側標有廠名,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因此也顯得格外珍貴。

  (2)不同的空軍單位的中正劍有不同的樣式

  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只有國民黨空軍飛行專科畢業的學員才授領空軍中正劍,其它部門人員則沒有資格,其實不然。空軍是一個龐大繁雜的綜合體系,除了一線作戰飛行員外,還有諸多協同保障單位,他們都是空軍序列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領航、機械、無線電通訊、氣象等不同學科的空軍學校都有佩劍。這些佩劍在整體設計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用一些細節變化來加以區分,最常見的就是劍體尺寸大小及劍柄蒙皮的顏色不同,有時也會改動劍身紋飾和圖案的某些部位,如鞘口的圖案、鷹喙的長短與爪的造型等。

  (3)高規格的頒贈儀式與意義

  空軍中正劍的頒發比較正規,一種是空軍學校畢業典禮頒授,另一種是當作禮物贈予。頒發的起始日期沒有確切記載,但應該不晚於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

  原國民黨抗日空軍烈士任雲閣的事跡中明確記載:「一九三四年秋任雲閣在考入了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甲班轟炸飛行科學習,航校地址設在杭州筧橋。他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二日在航校畢業。畢業典禮上,校長黃光銳講了話。總校長蔣介石親自向畢業生頒發了中央航空學校畢業證書,接著每人贈送一把佩劍,劍的兩面分別刻有『國土未復,軍人之恥』的陰刻字樣。」由此可見當時的頒授儀式是非常隆重的。這種狀況至少持續到了一九四一年。

  國民黨航空英雄、起義英雄吳其軺生平中記錄到:「一九四一年一月五日,吳其軺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畢業。畢業典禮在重慶歌樂山舉行,蔣介石接見了他們,並親自將佩劍授給他和同學們。」空軍其它學科的頒授形式也應類似,只不過可能沒有蔣介石親自頒發這麼隆重。相對於畢業頒授的正式,另一種情況就是當作榮譽禮物贈予。眾所周知,國民黨空軍的外援先是蘇聯,後是美國,從一九三七年的「蘇聯援華飛行隊」到後來名揚世界的「陳納德飛虎隊」,空軍中正劍一直扮演著「抗戰國際勳章」的角色,兩國的飛行英雄都把獲得空軍中正劍當作重要的榮譽和親身幫助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歷史見證。此外,還有來自加拿大、法國、印度、匈牙利等國家的空軍援華志願者也得到過該劍。

  結語

  中正劍體現了民國時期,「軍校、軍人、軍魂」三位一體的完成,符合從物質文化中凝練精神文化的層次。軍校培養出精良的軍人,而軍人則用自己的革命意志演繹軍魂;軍魂,支撐著一個龐大、面臨轉型,卻突逢侵略的中國,如何在發展不周、危急存亡之際,用最短的時間凝聚最多人的力量,扭轉劣勢,逆襲侵略者,保衛國土。軍魂的完成靠著軍人的投入,軍人的投入靠著軍校的養成,而軍校的力量,正是強大的軍魂和救亡圖存之氣勢的灌注。當我們在博物館、在文物市場上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時,除了欣賞它值得收藏的價值之外,也應理解這些文物誕生的背景,從中感受到那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裡,中國如何茁壯與轉變,如何凝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如何捨生取義,浴火重生。

  文、圖/白中琪 金允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