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河口是毗鄰漢水的鄂西北小城。抗日戰爭時期,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在這座小城指揮抗戰達六年之久。
抗戰重鎮老河口
當時老河口機場駐有中美空軍殲擊機聯隊第三大隊,常駐有中型轟炸機二三十架,殲擊機四五十架。機場的主要任務是對華北、華中及華東戰場的日軍進行打擊,也對從四川起飛向日本本土和琉球群島轟炸的B-29重型轟炸機護航,提供安全走廊。一九四五年,這條空中走廊的B-29重型轟炸機,有時會在老河口機場停留。日本人為解除這一威脅,意圖攻占老河口。
此外,日軍還有攻占四川的計劃,稱為「五號作戰計劃」。據日本︽大本營作戰紀要︾記錄:以二十五個師團的兵力(五十多萬人)和一個飛行師團,同時從川陝、宜昌三峽向四川發起進攻。華北方面軍主力突破秦嶺和巴山指向廣元,第五十一軍由老河口逼近漢中,以利於方面軍主力突破險峻的山嶽地帶。第十一軍在消滅中國第六戰區軍隊後,進占萬縣、秀山一線。作戰目標在於中央軍主力,占領四川要域,摧毀抗戰根據地,以促使重慶政權屈服或崩潰。
因此,老河口成為日軍進攻路上的一顆「釘子」。
日寇六載難入川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淪陷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作為西進四川必經之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和他統率的戰區部隊,在極為複雜、嚴峻的局面中,於一九三九年三月經襄樊抵達老河口。由於李宗仁向來不講排場,長官司令部就在近郊胡家營的北端買了一套十分普通的舊式四合院,作為李宗仁辦公的地方和寢室。另在四合院一周搭了一圈草房,作為機要室、秘書室、值班室和侍從室。而在司令部的周圍,全是胡家營鄉民種的菜地,只有一條田埂式的小路通往外面的大路。
一九三九年秋到一九四四年冬,日軍為了入川,頻繁地向第五戰區進攻,妄圖掃清武漢外圍的隨、棗一帶守軍,直入宜昌,進而進攻重慶。期間,日軍直接針對第五戰區的兵力曾達十一個師團二十餘萬日軍。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進攻,李宗仁在老河口沉著應戰指揮第五戰區十幾萬官兵英勇反擊,成功地指揮了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襄東會戰、鄂東戰鬥、豫南鄂北會戰、皖東掃蕩、大別山戰鬥。還兩次策應長沙。日軍始終未能向前推進,從而牽制了大量的日軍,為抗日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據統計,李宗仁在老河口期間,大的戰役有十次之多,小的戰鬥從來沒有間斷過,計打退了日軍一百多次進攻,殲敵近十萬餘眾,徹底打破了日寇進攻重慶攻占大西北的夢想。以豫南會戰為例,共殲敵一萬餘名,俘虜二十餘名,擊落飛機六架,收繳戰車二百餘輛及其它軍用物資,是第五戰區在老河口期間打得最漂亮、最成功的一次戰役。
自李宗仁移師鄂西北重鎮老河口後,率第五戰區官兵活躍在鄂、豫、皖地區,破襲平漢鐵路,鉗制武漢三鎮,屏蔽川陝一帶,與日軍浴血奮戰,保衛了豫南鄂北大片國土,粉碎了日軍鞏固華中、圖霸西北的陰謀。有一次,日軍進攻河南南陽,其中一股敵人騎兵侵犯到離老河口僅五十里的孟樓,許多部下都勸李宗仁搬到河西山中,李宗仁卻臨危不懼,仍沉著指揮部下禦敵,終於將日軍擊退。

李宗仁在老河口六年,日軍始終未能攻進老河口。直至一九四五年初,蔣介石調李宗仁為漢口行營主任後,由劉峙接任第五戰區長官司令為止。李宗仁將軍離開老河口僅一個月餘,日寇就占領了老河口。
李宗仁重教愛民
李宗仁在老河口抗戰的烽火歲月,還不餘遺力發展地方教育事業。由他親自組織發起籌款創辦了德鄰小學、四維小學,還自任「德齡小學」的名譽校長。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還在老河口創辦了「平民醫院」,這些重教愛民事蹟得到了老河口民眾高度贊揚和愛戴。此外,還修建了中山公園、中山亭、中山堂、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李宗仁、白崇禧曾為此多處題詞、題詩、題字紀念。
更為可貴的是,李宗仁為培養抗戰的指揮員,特地在老河口城郊楊林鋪開辦了「戰區高級作戰人員培訓班」即第五戰區幹部訓練團,委派知名民主人士孟憲章為第五戰區幹部訓練團籌備主任,分別在襄陽、光化、鄖陽設立招生機構,招生對象以志願獻身抗戰事業知識青年。並對全戰區營級以上軍官分批調訓,李宗仁任班主任,集團軍司令和副總司令任副主任。李宗仁經常到學校親自講課,給作戰訓練班的學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共培養學員一千多名。
此外,還創建黃埔軍校第八分校。第八分校是在幹訓團的基礎上擴大建立起來的,其校址在草店周府庵,徐祖貽中將主任任教育長,原學生大隊擴充為學生總隊,下轄三個大隊。從一九四〇年五月五日開學至一九四五年春停辦共培訓了五千餘名軍事幹部。
李宗仁在老河口六年,他的遺跡遍布老河口。由於李宗仁離開老河口後,前院和後院被日寇炸毀,到一九九六年底才全貌落成恢復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和李宗仁舊居,並在第五戰區司令部門前立「李上將軍德鄰公駐節之地」的雕刻石碑,並修建了碑廊等附屬設施,辟為紀念館。
文、圖/汪之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