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嫁禍,孟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3 08:43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太上感應篇】為道之根。周列諸善諸惡。因果報應。為歷朝歷代君王大臣。達官名士。仁者大德所傾力推崇。廣宣流布。無論賢與不肖。男女婦孺。皆可朗朗上口。對照力行。文中詳示吉凶禍福由來。條目精細。如羅如網。一一對照。振聾發聵。不知不學不修【太上感應篇】。即不知此生災禍何來。糊塗受苦。冤枉受罪。凡欲求闔家幸福。人生平安者。焉能錯失此趨吉避凶之受教良緣。
認恩推過。
【解釋】
把別人的恩,冒認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圖討好;把自己的過,反而推在別人的身上,企圖卸責。
【分析】
不是自己所施的恩惠而冒認,不過是一時討好對方的計策;只要對方稍加探究,必定就會知道事實的真相;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自己,反而會輕視自己捏造事實,無中生有。事實上,自己所造的過失,而想推諉給別人,不過是一時推卸責任的計謀,別人只要稍加探究,必定就會知道事實的真相;這樣他人不但不會原諒自己,反而更增加了別人對自己狡猾的憎厭;所以小人真是冤枉的做了小人啊!
嫁禍賣惡。
【解釋】
把自己的災禍,轉嫁給別人;把自己的罪惡,推卸給別人。
【分析】
嫁禍給別人,就像嫁女兒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娶才行;賣惡給別人,就像賣東西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買才行;因此這種人的城府,實在是太深,心術也實在是太壞太歪邪了;所以他將來的果報,必定會很慘;到頭來所嫁的禍,卻是禍到自己的頭上來;所賣的惡,卻又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來;所以嫁禍賣惡,對自己根本就沒有好處啊!沽買虛譽。
【解釋】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贊揚自己。
【分析】
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以怎麼可以沽買名譽呢?沽買就是花錢去買,或是設計勾引,用手段去籠絡的意思。我們常常見到,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貞節的婦人,正直的君子,當他們享有光榮名聲的時候,就必定會遭受到困厄的逆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名也是福報的一種,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個人享有完全的福報,所以在某一方面豐足的,就會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況且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行持,而去沽買名譽的人,那麼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設想了。
【故事】
宋朝高士陳希夷,曾經提醒锺放說:「名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喜愛的美器,但是卻為天地鬼神所深忌;所以天地間,沒有一個人能享有完美的名聲啊!而現在你的名聲將會起來,但是必定會有東西來破壞你,使你失敗,所以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啊!」後來锺放的晚節不保,果然是因為他乘坐的車,裝飾的太過奢侈,於是因而喪失了他美好的聲譽。
包貯險心。
【解釋】
表面上裝出了一幅笑臉迎人和善的樣子,但是骨子裡,卻包藏著陰險害人的心。
【分析】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思是說:要知道一切的現象,唯心所造;當我們的心地能夠做到真正平等的時候,就能感招這個世界的大地變為平坦。因為若是一個心地險惡、胸腔裡面包藏著害人之心、使人無法覺察到的人;他就會在和人談笑之間,暗地裡埋下了戈矛;與人大獻殷勤之際,乘機設下了陷阱;心地的狡詐陰險,連高山峻嶺深河急湍之險,都比不上啊!
挫人所長。
【解釋】
挫折別人的長處,使他不能發揮所長。
【分析】
君子樂於稱道他人的善事,不願意掩蓋別人的長處。別人的長處,正應當要加以涵育熏陶,使他能夠更進一步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盡其才;若是挫折他壓抑他,使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不能夠再擴充發展他的長處,這乃是因為自己的嫉妒心所造成的。
【故事】
宋朝詩人穆修,詩作的非常好,又很出名;他常常到京城裡遊玩,有人就把他作的詩,題在皇宮的牆壁上,宋真宗見到穆修的詩,就大大的加以贊賞,並且還問道:「這是誰作的詩啊!這個人詩做的這麼好,朝中的大臣為什麼不向我推薦他呢?」奸臣丁謂就向宋真宗說:「此人的品行比不上他的文章啊!」從此以後,皇上就不再問了。丁謂的居心,竟然如此的陰險,所以他後來不得好死。
護己所短。
【解釋】
掩護自己的短處,不知道要悔改。
【分析】
小人寧願不顧天理,也要文飾自己的過失,掩護自己的短處;並且還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占到了便宜呢!他們哪會曉得,天理難逃的道理。這個護短的護字,有用多方面來做掩飾,堅持不肯承認的意思;就像是人生了病,就必須要立刻的醫治;若是諱疾忌醫,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那就會變成重病而遺害終身啊!
乘威迫脅。
【解釋】
利用威勢,逼迫脅制。
【分析】
前面講到的「逞志作威」,不過是任意的自作威勢而已;而迫脅則是實實在在的使用力量,來脅迫壓制別人。例如做官的嚴刑逼供,強迫百姓服工役,並且還限期完工;催討征收錢糧,則是急於星火;以及富貴人家,欺侮淩逼婦女,逼人賣掉田產,強行索債,催討租金等等,都是乘威迫脅,必定會招到天怒人怨,沒有不受到報應的啊!
縱暴殺傷。
【解釋】
放縱暴行,殺傷人命。
【分析】
放縱暴行,無論是將軍、宰相、官吏、百姓,都會犯啊!但是最嚴重的,就是用軍隊來恣意的屠殺;其次則是審判,容易有濫及無辜的情形發生;而暴行已經是不可以了,況且還更放縱自己的心去做呢?這就是最顯著最大的惡行啊!然而擁有放縱暴行權力的人,不但不肯放縱暴行,卻反過來施行仁心,救活許多人的性命,這就是最大最顯著的仁心仁行啊!另外「殺傷」,也兼含了傷害物類的生命,這也是必須要知道的。
無故剪裁。
【解釋】
無緣無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綢緞。
【分析】
古時候,紡織的機器尚未發明,布帛都是由婦女,萬縷千絲非常辛苦用手工織成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忍心剪裁的。至於綾羅綢緞,是犧牲了千萬條蠶命所做成的,更是應該加以珍惜;若是無故的剪裁,做成衣服穿,也是罪過啊!
非禮烹宰。
【解釋】
違背了禮法而烹宰牲畜。
【分析】
禮記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殺生靈,就是有的時候,為了祭祖、為了待客、為了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這便是非禮了。太上慈悲為懷,早就已經說過「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的話,今乃為世人說法,不得不降下一個層次,為世人示出了「非禮」兩個字,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踰越了規矩,這也是聖人不得已的用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