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老蹣跚開始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海,養老,大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2 13:03
十多年以前,到大陸養老,還是不少人的憧憬中,台灣的老榮民走的是第一波;不旋踵間,希望在大陸養老的老榮民狼狽的回來,台商大蒜養老的也鮭魚歸流,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情況?
大陸老人知多少
今年一月二十日,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二〇一四年國民經濟數據顯示,二〇一四年十六歲以上至六十歲以下(不含六十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九億一千五百八十三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三百七十一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百分之六十七,創下歷史新高。與此相對應的是,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人口卻在不斷加速。
統計顯示,二〇一四年中國大陸六十歲及以上人口二億一千二百四十二萬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點五,其中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百分之十點一。國際上通常把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百分之七作為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目前,擁有二億一千二百四十二萬人六十歲以上老人人口,使得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根據中國老齡辦公佈的數字,到二〇二〇年中國大陸老年人口將達到二點四八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百分之十七。換句話說,中國大陸的老人人口太多,於是構成社會問題。
因為老年人口增加,與老年人最緊密的養老床位短缺問題卻極為嚴重。中國大陸民政部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二〇一四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不足二十六張,今年計劃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三十張。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中國人均壽命不斷提高,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不但延遲退休已是大勢所趨,圍繞著老年人的產品或服務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老齡化對醫療衛生服務更帶來巨大的挑戰。
月前一項由復旦大學等組成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佈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表明,中國大陸符合老年人特點的基本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符合老年人特點的醫療保障體系亟待完善,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供給與實際養老服務均與需求相差甚遠。
據研究發現,中國大陸的老年人疾病負擔沉重,應就診未就診比例超過百分之七十,應住院未住院比例接近百分之四。經濟困難是老年人應住院未住院的主要原因。從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因病就診、住院、自我醫療、殘障照顧四個方面測算,中國大陸老年人口疾病經濟負擔從一九九三年的七百七十五億元增加至二〇一一年的一萬四千二百八十三億元,消費價格指數調整後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九,超過了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同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百分之十點一),也超過了居民年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城市百分之八點一、農村百分之五點二)。
以上所有數據均指向,迎接全球第一個最大的老年社會,中國大陸無論公私養老醫療機構設備都還在起步狀況,沒有準備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水準和服務能力不好,無法滿足老人就醫的基本需求。
上海居家養老 消受不了
過去在台灣以為大陸人工便宜,僱用阿姨保姆居家照顧的成本相對可以接受的看法,經過這幾年人民幣幣值的調整和大陸基本工資的提高,已經將在大陸的老人居家照顧,變成一般台商難以承受的重。
上海是大陸勞動人力素質相對最高的城市之一,研究顯示,當前上海僅有百分之六的阿姨願意從事看護老人的工作,而市民的這方面訂單需求量佔近百分之十。由於看護老人往往會面臨女阿姨照顧男性老人的觀念問題、老人消費觀念或子女能力不足的費用問題、按摩推拿餵藥餵食門檻高的專業問題,以及醫院護工與居家護理較為明顯的待遇問題,所以很多阿姨寧可到醫院做看護工,也不願意入戶看護老人。
東方網二月份曾經報導過:根據雲家政對四百家家政公司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存在缺口,觀念、預算、專業是主要原因。
在雲家政的雲端網路傳統線下門店調查發現,老人照顧服務的需求佔總訂單近百分之三十,但有近百分之十五在子女定好後,老人認為費用太高最終拒單。此外,男性老人的護理需求會產生對於男性服務人員的需求(力氣大,精力相對充沛),但男護工僅百分之二,市場缺口較大。
而在百分之八十的家政公司中,願意從事老人看護的阿姨佔總數的比例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年齡集中在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且多數阿姨的文化程度僅有小學甚至是小學以下,難以應付需求多、要求高、強度大的居家養老護理工作。調查中,有百分之四十三的阿姨期望得到四千至五千元的工資(折合台幣二萬到二萬五),而實際市場水準仍停留在二千八至三千五百元,即使是較低素質人工的相對低價位工資的人民幣二千五百元,對一個護工來說屬於「低薪」,但對一位普通中國大陸退休老人來說,退休金平均二千元,在農村更低。
在專業程度上,根據雲家政四百家家政公司的抽樣調研,上海家政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的比例約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左右,這當中老人護理的證書主要為養老護理證或護工證,而家政公司提供的居家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持證比例低於百分之十,擁有相關證書(與技能掛鉤)的人員比沒有的工資要高五百至一千元不等。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護理的供需缺口非常嚴重,而看護老人往往會面臨阿姨照顧男性老人的觀念問題、老人消費觀念或子女能力不足的預算問題、按摩推拿餵藥餵食門檻高的專業問題,以及醫院護工與居家護理較明顯待遇差距帶來的分流問題。
「四低」護工面對「四高」老人
上海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戶籍人口比例已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到二〇一五年末,將達到四百三十五萬,幾乎每三個上海人中就有一個老人。目前上海照料生活無法自理老人的護工來源,主要是農村進城及城鎮下崗中老年婦女。護工群體呈現出「四個較低」的特點,即「學歷和素質較低、正規化水準較低、薪酬待遇較低、社會地位較低」。
麻煩的是,他們面對的上海老年人卻普遍具有「四高」的特點。即「學歷較高,精神、文化層面護理需求較高,本人及子女對老年人護理品質要求較高因各種不可治愈疾病及身體障礙致使照料難度、強度較高」。
最近十幾年來,需要護理的上海老人不斷增長,但卻呈現出「質低量缺」的態勢。上海護工主要依靠護工培訓公司或公司自己培訓,基本忽視甚至無視對老人人文、心理的護理。而日本等國的非醫療護理是正規職業教育,強制教育、實習時間達一千八百小時。荷蘭也達一千六百小時。
護工的「四低」問題造成各地老年人非醫療護理行業事故及虐待老人事件頻發,護理人員與老人、家屬關係緊張,不少人表示「不敢老!」
醫養合一 瞻望朝陽企業
到二〇五〇年,全世界老人人口將達二十點二億,中國大陸的老齡人口達四點八億,將近佔世界老人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老人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自二〇一四至二〇五〇年,佔GDP從消費潛力可以從百分之八升到百分之三十三,是全球老齡市場潛力最大的,舉凡醫療器材、民營醫院、養老用品、養老地產都將成千軍萬馬之勢奔騰,創造從四萬億衝向一百零六萬億的市場。
未富先老的中國大陸,已經開始警覺,並著手迎接新的老人商機;畢竟,這世界絕對不能忽視這個舉世第一的老人國,即將興起的變革。期待老而富。危機會是轉機嗎?
(摘自《覺行》雜誌第三十五期)
吳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