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本土品牌的5条忠告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牌,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7 12:34
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青主也没有失掉对本土品牌的信心,去年11月,在本土品牌最低潮的时候,我写了“本土品牌在12连降中新生”;同样,在本土品牌虚火旺盛的时候,我也不惮于泼几瓢凉水,在2009年市场井喷的时候,我写了“给本土品牌的七条忠告”。最近,车市不好,本土品牌动作又开始多起来了,青主忍不住,想再给本土品牌提几条参考意见--
1、千万别搞什么多品牌!
奇瑞当年搞多品牌的时候,多少人劝啊,没用。搞多品牌的理由和好处,奇瑞当时也基本说尽了,结果大家都知道,最终是回归到一个奇瑞。可是,奇瑞之后而吉利,吉利之后而一汽,而长城--长安想把CS升级为一个独立品牌,大约就是受长城将哈弗独立成一个品牌的启发,稍微上了点规模就想搞多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不是一个名字,本质上,它是商品供应方和接受方的一种无形的契约,这种契约关系的形成,需要长期、精心、大力的培养,一个品牌,培养起来千难万难,毁起来却是一夜之间的事,开发10款好车不难,培养一个真正被市场接受的品牌,太难了!
2、别老惦记着弯道超车,最重要的是做好跟随;
大家喜欢提弯道超车,一个原因应该是大家都急不可耐地要赶超欧美,追丰田,超大众,本土品牌近些年口气大得不行,动不动就是超越、颠覆、革命,互联网+、纯电动、自动驾驶,什么热门干什么,可最终,我们超车了吗?
作为行业的后来者,不要老是琢磨着如何超越所有人,其实做好跟随也是不错的战略,对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而言,也可能是唯一现实的正确选择。这里需要提醒一下那些沉醉在自己PPT上或者沙盘里的激动人心的新能源战略中的本土汽车厂家,丰田在把混合动力卖到800万辆的同时,还宣布可以把传统车用内燃机的热效率提高到50%!我同意人类未来的可持续移动性,属于电力驱动--氢燃料电池的本质也是电力驱动,但是,在此之前,属于传统内燃机的时代还非常漫长。
3、模仿不能上瘾,要在设计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近陆风和众泰处在汽车行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不是因为实现了弯道超车,而是坐实了西方人口中的“中国人只会抄袭和模仿”。像众泰这样,一款接一款抄袭,的确赢得了一时销量,但也是一条歧途,众泰之前,也有一家只知抄袭的本土车企,一度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它和长城同处河北,起点也很接近,它先是山寨本田CRV,然后抄袭宝马X5,也一度大卖,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想得起来这家叫“双环”的车企?
其实,无论是国外的起亚、马自达,还是国内的长安、吉利,都证明,相对于产品品质、性能的提升,设计的提升不仅相对容易--彼得·希瑞尔一人就改变了起亚,而且市场效果也更加立竿见影。至于代价,上错一款车型,对汽车企业来说,损失是数以亿计,甚至是十亿计的。
4、不要赶时髦,要回归车的本质;
现在开口不谈自动驾驶,不谈互联网汽车,几乎都不能算汽车行业中人,某本土品牌今年高调参加了2015年国际自动驾驶研讨会年会,然后,自我陶醉在所谓的外媒惊呼声中--某某智能互联汽车已达国际一流!
即使真的一流又如何?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2003年,红旗无人驾驶汽车就已经完成过公路测试了!套用一句今天的网络热词,然并卵!无人驾驶技术可以研究,但无人驾驶车辆本身的商业化,青主认为是遥遥无期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没有真实的需求,一,学开车并不难,而且成本很低,二,驾驶本身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三,无人驾驶汽车要达到可以载人自由上路的程度,成本会非常惊人;四,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在法律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前者是一部商品,后者本质上是厂家提供的一种交通服务,法律风险,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不可想象的……
5、不要折腾,搞企业也“如烹小鲜”;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是说治大国很轻松惬意,而是指不要乱折腾。按照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只要不折腾,一般就是个盛世。
治国如此,搞企业亦然啊。萧规曹随,往往比革故鼎新要好。不是说不能改革,可是不能动不动就转个型,动不动就定个新战略,换个帅。还是来看看比较成功的长安、长城以及五菱,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折腾得相对较少,核心领导团队相对稳定。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头五年做的事情,效果可能要后五年才能显现,很多人都说长安这一轮异军突起,可是在我看来,其实是厚积薄发,早在尹家绪时代,长安就在研发领域大量投入,“5国9地”的研发体系,也是在那时就基本具备了雏形。相反,这几年表现不佳的本土车企,可能各有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折腾得厉害。
文/汪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