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记忆 铁娘子的“战斗巴士”

  这是一段尘封的记忆,这是一辆绝无仅有的车。当时鉴于安全部门的保密需要,这辆车的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外界所获知;然而当这段历史过去之后,当这辆车的车身渐渐斑驳之后,它却被人们所淡忘--以至于到了今天,在无所不能的维基网上都无法找到该车的只言片语。或许这么说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款车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记忆,自然也就不会有“淡忘”这一说法了。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

  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北爱尔兰问题一直是阻挠英国和爱尔兰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一直谋求将北爱尔兰从英国版图上独立出去,由此引发了持续数十年之久的暴力运动。为了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不至于变成“大不列颠王国”,时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于1985年11月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和当时的爱尔兰共和国总理加勒特·菲茨杰拉德(Garret FitzGerald)博士会面,商讨永久解决北爱尔兰暴力问题的办法,并最终签订了《英爱协议》。鉴于北爱尔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公开向撒切尔夫人发出人身安全威胁,英国安全部门在撒切尔夫人一行赴北爱尔兰之前,特地打造了这辆“战斗巴士(Battle Bus)”。这辆独一无二的装甲巴士,就是撒切尔夫人当时的贴身座驾。

  第一份工作是在机场当接驳车

  当这辆巴士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逐渐流落民间,后来一名小贩从政府处以极低的价钱买下这辆车,随后转卖给一家科研公司,后来被英国北安普敦郡的收藏家Jonathan Humbert以16940英镑(约合15.5万人民币)的价钱收入囊中,2012年再转卖给一位军用车辆商人Nick Mead。目前,Nick Mead将该车定价2.5万英镑挂在美国的Ebay网上拍卖,“战斗巴士”的这段传奇历史才逐渐为人所知。笔者出于好奇尝试联系上了Nick Mead,尽管Nick Mead知道不可能将“战斗巴士”卖到中国来,但他还是愿意向中国读者提供更多的关于这辆巴士的信息。Nick Mead在邮件中向笔者表示,任何关于“战斗巴士”的公开展示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这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这款车的独一无二。但是他在邮件中也坦言,更希望找到英国本土的买主,如此一来“战斗巴士”就能继续留在故乡。

  Nick Mead在邮件中说:“这是一台令人着迷的车,尽管它现在看起来又丑又大。我希望帮它找到一个真正属于它的家,我将这台车尽量地保持原样,甚至是车上的那把雨伞都原封未动--也许撒切尔夫人曾经用过这把伞呢。如果这台车能卖到美国也不错,但我更希望它留在英国……这辆战斗巴士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已,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尽管这台巴士如今看起来已然不如当年意气风发,但总有人希望去好好地收藏它。”

  不过对于这把雨伞,笔者私下认为Nick Mead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从Nick Mead邮件中的描述来看,撒切尔夫人离开北爱尔兰之后,这辆车并没有随之回到伦敦,而是来到北爱尔兰西北和爱尔兰接壤的边境城市德里(Derry)继续“为人民服务”。尽管这个城市听起来和印度的那个德里(Delhi)很像,但当时北爱尔兰的德里没有歌舞和奶茶,只有炸弹和血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城市里,“战斗巴士”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德里机场充当接驳车--用装甲车在机场接送乘客上下飞机,这种事情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当时北爱尔兰的动荡由此可见一斑。后来,“战斗巴士”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用于运输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所以,这辆车目前的总里程高达17398英里(约合28000公里)。在运送了若干乘客和士兵之后,这把雨伞和撒切尔夫人存在缘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没准是某个乘客落在车里的呢?

  不过笔者丝毫不怀疑Nick Mead对于“战斗巴士”的真挚感情--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款独一无二的存世珍品,此君甚至专门找到一家软件公司定制了一个全景浏览“战斗巴士”的APP应用程序“CitNOW”--CitNOW其实就是英语“See it Now”的谐音。如此一来,粉丝们就算远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手机近距离欣赏这款古董。

  连司机在内,“战斗巴士”可容纳36名乘客,这款车的底盘源自Foden巴士,整体防御工程由英国军用车辆专家Glover Webb打造,发动机为劳斯莱斯12升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最高车速可达每小时128公里。车辆的玻璃全部为5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地板采用蜂窝状的聚酯材料,能抵挡住地雷的爆炸。原版的Foden巴士自重就达18吨,经过一系列的防御改造工程之后,“战斗巴士”的全重有28吨之多。目前,这辆车车况良好,依然可以轻松跑到每小时105公里的英国最高限速。

  昂贵的养车成本

  “战斗巴士”的设计主旨是:在敌人突然发动的袭击中依旧保持最低限度机动并迅速脱离冲突地域。基于这样的理念,Glover Webb在发动机的防护上倾注了不少心血,以防止发动机被击毁导致“战斗巴士”抛锚。Glover Webb改造了原先的发动机舱结构,将发动机舱整体后移,在原先发动机进气格栅后面加装了两层装甲,第一层装甲厚80毫米,厚度相当于二战坦克的前装甲,可抵御20毫米口径反器材步枪射出的穿甲弹,以及苏制40毫米RPG火箭弹或北约40毫米榴弹的直接命中;第二层装甲厚20毫米……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何要设计成两层装甲?直接弄一块100毫米厚的装甲岂不更好?或许很多人装修时看过装修师傅砸墙,一锤下去,墙上凹进去不多,但墙另一面的泥灰就纷纷脱落了--这种现象在军事术语中被称为“破甲”。当第一层装甲被击中时,就算没有被击穿,装甲的背面也极有可能出现次生的破甲伤害,设计第二层薄装甲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鉴于当时防弹玻璃的制造工艺只能制造出平面的防弹玻璃,还无法制造出曲面的防弹玻璃,因此Glover Webb不得不对原先Foden巴士的前挡风玻璃保持架进行全面改造,从而达到安装平面玻璃的要求。如此一来,原先Foden巴士上的雨刮器自然也就不能用了,雨刮器也必须改造--这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Glover Webb在挡风玻璃上方设计了一条横向暗轨,雨刮器就在暗轨的驱动下左右平移。而普通的雨刮则是呈扇形轨迹运动的。此外,挡风玻璃上还加装了绿色软管喷淋清洗装置,只是看起来太不讲究了--这可是一个国家元首的座驾啊!

  当然,仅有装甲和防弹玻璃还是不够的,如果轮胎在袭击中爆胎了,“战斗巴士”所谓的“保持最低限度机动并迅速脱离冲突地域”的设计理念也就成了空话。“战斗巴士”采用6轮驱动设计--如此强悍的驱动能力在古往今来的巴士中都是绝无仅有的。6个轮胎全部采用实心防爆胎,不管是遭遇地雷,或是被击穿,均不影响轮胎的功能。就算是有一个轮胎被炸飞,“战斗巴士”仍然具备行驶能力--哪怕被炸飞的是一个前轮。在这里,懂车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普通轮胎的寿命年限也就5年,就算是最顶尖的实心防爆胎,其寿命能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撑到现在吗?其实笔者也有这个疑问,并将这个疑问抛给了Nick Mead。Nick Mead在邮件中承认,图片中的轮胎实际上是Foden巴士原本所适配的米其林轮胎,鉴于这款Foden巴士已经停产,这款米其林轮胎也几乎绝迹了--就算不考虑这款米其林轮胎,现在想要找到适配“战斗巴士”的任意品牌的轮胎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收购这辆巴士的下家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走轮胎定制路线的话,收藏这款车之后的养车成本也是相当惊人的--笔者根据经验判断,单单是定制6条相应尺寸轮胎的价格,就可能在3万英镑上下,这已经超过了“战斗巴士”在ebay上2.5万英镑的拍卖价格。

  最早的倒车雷达记录

  一般来说,如果一辆防弹汽车能做到以上这些内容,也就算是做到极致了。然而英国的安全部门考虑到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当时的情报显示,北爱尔兰极端组织“可能掌握化学武器制造技术”,因此这辆巴士必须具备抵御化学武器袭击的能力。对此,Glover Webb将整个车厢改造成全封闭式的车厢--转向柱、挡杆甚至是司机脚下控制踏板的车身预留孔缝均被人造皮革衬套完全封闭,以杜绝毒气进入。除此之外,车内还配备了3组独立的军用级高流量活性炭防化过滤系统,均带有驱动空气泵,可向车内抽出或泵入空气。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在发动机受损熄火的前提下这3组防化过滤系统的空气泵依然可以运转,Glover Webb特地在车上增设了辅助发电机。

  除此之外,车内还配备了3组独立的军用级高流量活性炭防化过滤系统,均带有驱动空气泵,可向车内泵入过滤后的干净空气。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在车辆完全瘫痪的前提下这3组防化过滤系统依然可以运转,Glover Webb特地在车上增设了辅助发电机。在紧急情况下,司机是国家元首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如果司机有什么三长两短,甚至比发动机被击毁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Glover Webb在仪表板右前方专门为司机设计了一个防化过滤通风口--从这个小细节不难看出,Glover Webb在“战斗巴士”上花了不少精力。

  看到这里,如果你认为这款车就是一辆由装甲和防化系统组成的傻大粗,就大错特错了。进入21世纪之后,倒车雷达才开始配备在乘用车上,最早是宝马和奔驰有此配置。在当时那个年代,当倒车雷达的滴滴声响起的时候,当周围的行人或司机投来好奇的目光的时候,带来的绝对是一种炫耀般的享受。而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战斗巴士”居然也配备了倒车雷达--这是关于倒车雷达最早的记录!换句话说,倒车雷达出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战斗巴士”配备的是手动开启的两点式倒车雷达,车尾障碍物距离太近的话会有指示灯分别亮起。必须强调的是,其倒车雷达的探测距离居然是可调的,这一功能就算是放到现在也堪称先进!

  尽管打造出这么一款超级巴士,英国的安全部门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甚至针对这辆车制定出了“上下车安保制度”。为了绝对保证撒切尔夫人的安全,撒切尔夫人上车前,车上所有窗帘都会放下,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窗帘都保持关闭,只有在撒切尔夫人及随行人员下车之后,窗帘才会拉开。如此一来,敌人就不知道撒切尔夫人坐在车上的哪个座位上了。

  以上就是关于“战斗巴士”的全部。恭喜你,你知道了维基所不知道的故事。

  文/韦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