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语:“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生意之道;不成功的老板往往“言而无信,说话不算话”;成功的老板,则常常以“言必信,行必果”而被坊间传颂。作为一个企业老板,能力、知识以及经验固然很重要,但是作为“德”中重要体现的“信”则更应将其视若迈向成功的“法宝”。因为企业是求稳的,资本是求快的,管理企业的核心在于两者平衡;领导人必须有主导权,合伙人必须是互补的,因为重大决定要从不同侧面验证,所以,老板要切忌“言而无信”。
案例
一家公司有三个合伙人,最大股东是张老板,股份居中的是王老板,最小股东是李老板。由于张老板在公司投资最多,基本上除了钱以外啥事都不管,王老板负责接业务订单,李老板则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管理。
这样的分工使员工跟李老板接触最多,加上李老板为人和善,所以大家都对他挺有好感的。
一天早上,李老板早早来到公司,员工小靳得知李老板还没吃早餐,就带了一份早餐给老板,李老板大为感动。于是早上开晨会时,李老板没来得多想并没跟其它两位老板商量,就在会上宣布以后大家都不要带早餐了,公司统一负责给大家订早餐,而且是免费的。大家一听,全场哗然,紧接着就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结果大股东张老板听说这事后,第一反应就表示了反对,理由是:费用开支太大。
两个老板在办公室里为这事还争吵起来。李老板说一个月的早餐费不过万元左右,权当提升一下员工的福利,但张老板坚决不同意,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后来公司里再也没人再提早餐的事了。
分析
企业要想基业百年长青,必须做到诚信为本、以德经营。老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应有的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案例中张老板为富不仁,精打细算,对员工有些刻薄,没有企业家的胸襟;王老板则对此无动于衷;而李老板虽是好心,他想“信守承诺”,但终因能力不及,在员工心目中成了彻头彻尾的“说话不算话”老板。对于自己擅自做出的决定,付出了“言而无信”的代价。
有些企业老板口无遮拦,满嘴跑火车,只挥支票却不签单,言而无信。员工满怀希望跟公司一起奋斗发展,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伤害,员工自然会选择离开。与员工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把员工当成为其赚钱的工具,这样的老板离心离德,必然不会有好的发展。有些企业老板高高在上,喜欢颐指气使地去指点江山,结果公司会议成了他表演的舞台。在会议上随意打断管理人员的发言,听到问题就责骂。希望企业老板有所关注与借鉴,从管好嘴巴做起,讲诚信、守承诺。
老板的“信”与员工的“忠”成“正比”
有人曾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因为作为主要决策制定者,老板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为公司建立形象,并以此为公司的其他人树立榜样。有人将老板比作乐队指挥,一个乐队指挥的作用是通过演奏家的共同努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声调和正确的节奏。
由于乐队指挥才能的不同,乐队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企业老板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思想观念,以及自身素质都将对他的下属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诚信”已经成为如今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这是支持企业永久生存的灵魂。(未完待续)
文 王运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