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管理会计,财会人员
  • 发布时间:2015-09-24 09:01

  续上期

  中国特色管理会计还存在以下3个问题需要解决:

  1.重实践,缺乏深入完善的理论研究和总结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起步晚,且缺乏实务指导,理论多借鉴于国外,由于与我国经济环境和制度不匹配,一直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我国管理会计可以说一直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对经验虽有总结,却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没有形成我国独有的特色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对国际先进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借鉴是我国管理会计想要更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重中之重却应该是与我国管理会计特色结合,即不再局限于“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单一思想,应注重更多主题、背景、理论之间的融合,通过吸收不同学科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意见,最终建立起新的理论模型,构建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中的“分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恰巧能够弥补我国这项不足,加强对管理会计管理活动和实践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分析和深入研究,不再局限于“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单纯模式,并在实践中将其与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相结合使用。本原则还强调管理会计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协调与联系,注重二者的结合应用。在研究和分析实践过程中,开发场景模型,嵌入我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系统,将不同企业类型与得到的场景模型相匹配,从而得到各个战略决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量化结果。

  2.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下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管理会计人员平均受教育水平仍为大专水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道德素质水平不达标,视野狭隘,行为短期化,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十分欠缺,无法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最终目的,根本无法赶上管理会计全球化的步伐。然而,全球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任务变得刻不容缓。

  全球管理会计四条原则中的每一条,都对管理会计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有着过硬的要求,信息相关性的判断,沟通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分析能力,以及信任度的评判,唯有一个真正具备原则中管理会计师所应具备的胜任能力的智者,才能将其职能发挥到极致,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对于我国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管理会计师的学历水平,这并不是重文凭而轻能力,毕竟在我国,学历还是评价一个人专业和道德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行业的学历门槛得到提升,那么,这个行业不久便会广纳人才,彻底实现“质”的飞跃。

  3.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有许多地方中小私人企业仍然使用人工记账模式,尽管有些企业,例如某些稍大一点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金融系统企业,财务人员和技术都比较先进,已经开始使用电算化技术,但综合看来,我国在财务处理方面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程度十分有限且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事后记账,没有能力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而且现阶段市场上大部分的电算化软件都是针对财务会计系统,很少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系统的软件,因此,企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软件。然而,当下全球无疑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分析和传递讲究的是速度和精准,这是穷尽人力也无法企及的,信息系统和科学技术的运用必不可少,否则只会被日益加速的前进步伐践踏、抛弃。

  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中所要求的信息相关性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不同时段的信息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若想得到全面又深入的分析结果,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工作量非常之大,如若不借助电子技术,根本难以完成。并且商业模式的匹配,通过电子技术能够达到的不只是事半功倍。

  具体到我国的特殊情况,中小企业仍是多数,虽然规模小,但在管理上却不如大企业井然有序,原因大抵如此。笔者认为,基于我国贫富差距和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更能带动社会民众的富裕,从根本上减少我国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

  (六)总结

  我国目前已经意识到,发展管理会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之前,全球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会计实务指导法则,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上茫然无措,仅停留在战略层面,实践起来无从下手。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的发布为各国管理会计道路指明了方向,然而统一原则如何适应不同国度,是值得各国深思熟虑的。我国早在多年前便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理念,此番如若能够将其与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相结合,必能使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并迅速赶上全球化脚步而与国际接轨。

  (完)

  文 王棣华 张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