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做日本销量王?一汽丰田新普锐斯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一汽丰田,普锐斯,汽车
  • 发布时间:2012-03-13 17:31
  出发试车前,碰巧看到一条新闻: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公布了2011年日本新车销量数据,排在榜首的不是飞度,不是卡罗拉,而是普锐斯。其2011年的销量超过25万辆,也就是每个月有2万多人选择了普锐斯。这不是偶然,普锐斯已经连续三年拿下了日本销量冠军,这个数据让我非常吃惊,究竟普锐斯有什么能耐?

  早在1997年丰田率先大规模量产混合动力车之初,欧洲人对这种“不入流”的车型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混合动力只是传统动力向新能源动力发展的一种过渡技术,发展混合动力无异于浪费资源。于是在欧洲人执着地研究“先进”的电动车甚至氢能源车时,踏实的日本人将混合动力坚持下来,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全球纯电动车尚未进入大规模销售的时候,丰田已经卖出了超过两百万辆普锐斯。

  将每一滴能源都用尽

  石油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都不知道哪一天所有的油井都抽不出来了,反正从我小时候就听“专家”说地球的探明石油储量还够50年,那时中国离“全球第一汽车市场”还差得很远很远,而现在的专家还是说石油储量够用50年……为了防止哪一天我们真的没油用了,汽车厂商们都在致力于汽车的节能化,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条路,一条是寻找替代能源,包括电动车、氢能源车等,另外一条路就是传统内燃机的改良以及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普锐斯属于后一种。

  汽车能耗最高的时候主要是起步阶段以及急加速的时候,普锐斯在起步阶段完全由电动机工作,车速提升起来之后发动机才会介入工作,并工作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发动机动力是直接驱动车轮还是发电驱动电动机?电脑会根据行驶状况自动分配,这样就保证了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减速和刹车的阶段,减少的动能不会像普通车一样白白流走,而会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虽然热力学定律告诉我们不存在永动机,但普锐斯能将能量的损失减至最小。

  以上这些,上一代普锐斯也有,新一代普锐斯除了将这些已有的功能做得更好之外,还附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进一步减少能源损失。排气热回收系统,顾名思义是可以将原本已经浪费掉的排气热量重新利用起来,一方面用于迅速提高发动机的温度,同时在冬天利用该系统提高车辆暖气性能。既节省了用于提高发动机温度的能量,也降低了车辆暖气系统的能耗,从而实现节省能源、降低油耗的目的。就算普锐斯停下来也不放过一丝可以利用的能源——高配版新普锐斯配备了太阳能车顶,它不能为蓄电池充电,但作用也不小。相信几乎所有人都有车辆在暴晒后变烤箱的经历吧?汽车在经过长时间暴晒之后,车内最高温度有时会达60度以上,而普锐斯在太阳能车顶接收到一定能量之后,通风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将车内的热量从右后座旁边的排气口排出车外,据测算,太阳能通风系统能将车内温度降低30度左右,配合遥控空调车主可以在上车前启动空调。这大大节省了通常上车之后打开车窗并将空调开至最大为车内降温所需的能源。

  没什么不一样的丰田

  抛开其混合动力技术,普锐斯和大多数丰田出品没有太多不同,除了它搭载的发动机。这台1.8升发动机是专为普锐斯的混合动力系统而打造,它没有采用传统汽油机采用的奥托循环,做功行程比压缩行程要长,更充分利用燃烧后废气的高压,带来更好的燃油利用率。当然也有缺点:低速扭矩不充足,高转又不容易上去,导致升功率不会很高。不过这些缺点刚好被与它协同工作的电动机所弥补,众所周知,电动机的扭矩十分强劲,两者相结合就能在保证性能不减弱的情况下节省油耗——这就是丰田的智慧。

  按下蓝色的“Power”按钮,普锐斯的发动机并不会启动,仪表盘上的“Read”告诉我们,它已经做好了准备。踩下油门踏板也只会听到电动机的嗡嗡声,只有车速提升至40km/h以上,发动机才会启动,而只要松开油门,发动机会立刻熄灭,所以,市区是普锐斯最能体现优势的路况,尤其是再加点堵车,当其他车主抱怨油耗保持在10L/百公里的时候,普锐斯车主一定会看着显示为0的瞬时油耗偷笑。

  另外一个和一般车不同的地方在换挡杆,除了P-R-N-D之外还有一个B挡,在踩下油门的时候和D挡没有区别,只是松开油门之后电机会反拖制动,当然这时也会回收动能,不过这个挡位不是为了回收更多动能用的,而是在长下坡时辅助刹车之用。

  除此之外,无论是驾驶感受还是内饰设计,普锐斯就和大部分丰田车没什么不同了。与它混合动力的特性一样,整个车的反应都是比较柔和,让人不会有想要操控的欲望。可能是电池系统重量较大的缘故,普锐斯的悬挂设定较为硬朗,不过使用了扁平率65的厚胎弥补了一定的乘坐舒适性。

  上一代普锐斯在国内十分尴尬,过高的价格让想“尝鲜”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不过一汽丰田并没有选择放弃,仍然将新普锐斯带给中国消费者,相信一汽丰田一定会打个有把握之仗。

  文/刘勍楠 摄/文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