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飞机轮船不都是木头制造的吗,而今天,他们都钢筋铁骨。所以,当一台Morgan出现在中国的时候,多少让我有点好奇——多年前我就看到过Morgan工厂的图片,一个光膀子的工人,举着一块木头在机器上切割。这可不是内饰镶嵌用的木材,是用来制造Morgan4/4车身的!
木头只是为了更轻
如果这是一个传统手工艺的话,我们多半会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类保护对待,这手艺一旦失传,可是当代人的罪过。可是它在汽车工业,就变得有点奇怪了,毕竟我们习惯了钢铁的汽车,我们对钢铁有着习惯性的信任感,一台木头车,能放心吗?
事实上,它并非百分百木头车,起码发动机、传动轴这些机械部件就非铁不可,它的木头仅仅用在底盘之上的车身部件,例如车门、仪表台等处。
你该说Morgan是复古了,事实上,这样说是不合适的,Morgan算不上复古,从六十年前诞生至今,它就这样,与其说是复古,不如换些词汇来形容它:坚持、顽固不化等等。
其实怎么说它都行,Morgan所代表的小众英国车就是这样的保守,不论是Super7还是Morgan,它们诞生至今,无非也就是换换发动机玩玩罢了,伤筋动骨的改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也就形成了Morgan独特的韵味,今天,不论你怎么去复古,也复不出这么原汁原味的古了,眼下这台车尽管是新车,却是穿越时空而来,戴着二战的航空风镜,穿着一套皮夹克,再戴着一双漏手指头的手套,你立刻回到了它的年代——1950。
所以说,Morgan不属于年轻人,富二代就算了,还是把它留给富一代,找条清静的小路,慢慢兜风,一头银丝才能配得上这满车木头的年轮。
大量的木头,除了让它更有年轮的沧桑,也能让它更有年轻的体魄,900多公斤的车重,配合的是一台当代福特的V6发动机,大马小车,力道自然不在话下,要知道,五十年前,Morgan可是同辈当中的性能车,在一众英国跑车里,它也是真正跑得起来的运动车。
早年英国车对于跑的理解不是多大马力,而是多少重量,柯林·查普曼把第一台莲花开上赛道的时候,那不过是一台轻量化的Austin7,有意思的是,Morgan早年也在Austin7的基础上做了台三轮车。而木材就是当年最简单直接的偷轻方式了,Morgan只是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而已。
轻盈的车身,让这台并不优秀的发动机也显得很有力,没有助力也不让方向盘显得很沉。只是和这位大叔过招的时候得小心,不要用激烈动作伤了老身子老骨。
和Morgan待了一上午,倒像是听前辈讲了一上午“想当年”,我并不认同英国小众车强弩之末的zhuangbility,但我很怀念这种原汁原味的汽车工程——轻,是昨天和今天一贯的主题,所不同的是,昨天和今天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文/吴佩 摄/黄嘉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