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能不能把车价打下来?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车型,车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6 10:21
6月初,德系三高和路虎部分车型降价10-62万,比现在的降价凶多了,那时候反垄断在干什么?实际上,两年多来,豪华车价格战已经是常态,上网搜一下就知道了。只是一反垄断,人们都聚焦在那些加价的车型上,忘了降价的。
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在央视上的说法,这次汽车业反垄断“正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去年向发改委反垄断局提供的行业内摸底垄断数据”。他说:“实际上我们到4S店可以看到,90%的车都处在一个低价的销售的过程,同时经销商的库里面又堆放了大量的商品车……每一个厂家,在给它畅销车的同时,还给它搭设了很多滞销的车,你看到这辆车挣了很多钱,但是你没有看到后面那车赔了多少钱。因此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降价的亏损面要远远大于加价的盈利。”
明白了吧,因为90%车型的零售价过低,库存大,赔钱卖,所以厂家要降低批发价和批发量,让经销商能赚钱,这是他的主要诉求。汽车流通协会代表经销商利益集团,自然要为经销商说话。
现在的情况是,反垄断来了,个别车型降价,央视说这是“车企虚假降价敷衍发改委”,意思是还要降。你要是消费者,就可能等一等,看一看,看到降得差不多了再出手。你要是厂家就会想,这也太离谱了,哪有发改委和媒体给汽车定价的,非要把汽车价做成汽油价,而且名义上还要车企自己定价,也不告诉你“发改委预期”的价格到底是什么,还是慎着点等等看吧;减少给经销商压库是必须的,要不就涉嫌垄断。
如果消费者观望,厂家也观望,市场就会收紧,缺乏活力,这可不是反垄断应有的效果。我曾说过,恶性价格战,经销商亏本卖车,“厂家压库是万恶之首”。但另一方面,如果厂家不敢压库了,也有可能造成供不应求,就不会有价格战,换句话说,没有压库,就没有降价,有可能变成名声不佳的“饥饿营销”,车价就会回稳甚至提升,这也不是反垄断应有的效果,更不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这里面有一个尺度和平衡的问题,很微妙,在反垄断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很难把握,厂家只能小心从事,保守一些。
何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