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新元素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元素,RFID,米其林
  • 发布时间:2014-10-26 15:49

  专访米其林全球赛事总监顾鞍龙(Pascal Couasnon)

  《中国赛车杂志》:米其林在FE比赛应用RFID芯片技术之前,是否用在别的赛事中?

  顾鞍龙:RFID技术是第一次用在电动方程式的赛车中。但是在诸如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我们已经用了RFID技术。对于耐力赛,它耗时很长,很难实时监控轮胎的表现。有了RFID技术,我们就很容易监测到轮胎实时状况。

  《中国赛车杂志》:很多人去看赛车比赛,比较喜欢听赛车的轰鸣声。而电动方程式没有这个特点。那么,米其林认为今天这种电动车方程式的魅力何在?

  顾鞍龙:其实在电动方程式里面,有很多非常激烈的、精彩的场面,比如比赛最后一圈普罗斯特与海费的角逐,激烈程度很高。从声音的角度来讲,电动方程式有别于一般赛事,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其实米其林参加电动方程式的目的在于尝试非常前瞻性的新技术。去年跟F1组委会谈,我们愿意给F1带来18英寸的轮胎,但他们拒绝了,而FE组委会点头了,他们愿意尝试新元素,比方说18英寸的轮胎、干湿地通用轮胎。这些创新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赛车运动的观赏性,同时也可以提升赛车运动的技术含量。

  《中国赛车杂志》:干湿地通用轮胎,它在某些性能上有妥协,这点是否让车手难以适应?此外,电动方程式赛事与传统赛车相比,对轮胎供应有何不同要求?

  顾鞍龙:同时提高两三项性能综合一个轮胎里面确实很困难。米其林集团每年会有6亿欧元的投入用于实验室研发,运动赛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测试平台。至于轮胎供应的不同,首先电动车的赛车跟传统赛车的机械性不同;其次,电动方程式是街道赛,它的速度不会像场地的比赛那么高,我们以往在传统赛事中获得有关空气动力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再者,街道的路面情况很复杂,车手需要适应。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促使我们想出对应策略,尽力使轮胎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达到最好的抓地力。

  《中国赛车杂志》:米其林是否会根据不同街道的路况进行轮胎配方上的调整?FE与F1动力系统不同,米其林根据电动方程式的空气动力学进行了哪些调整?

  顾鞍龙:今年组委会的规则是,一年以内只有一种轮胎。上午的练习得到了一些车队对轮胎的反馈,非常的正面。对于明年的轮胎如何改进,目前已经有一些想法。

  其实在FE中,空气动力学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每个车队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的电池能源,调整比赛的策略,使它的车跑得更快,电池使用的时间更长。

  整理:Wend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