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ROS3看不见的设计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观致,拍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6 15:20
观致人机交互系统诞生之前的故事
观致3五门版在上海试车的那一天不巧下着大雨,这种天气对于试车拍摄来说完全是灾难。不过我忽然想起观致3人机交互系统的原设计师好像就在上海,几经周转后找到了他们。目前这三个人已经离开当初承揽这个项目的F公司,并创建了一家名为Ark Design的设计公司。开始他们对在原公司的项目守口如瓶,幸运的是在接触到观致3人机交互系统的最终版本以后他们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透露了很多设计和开发轶事。
李蛮:最开始做这个系统,是观致汽车找到你们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王心磊:是F公司找的观致汽车,当时我们在新闻上看到观致汽车要做这么一件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做一个牛逼的发动机超过奔驰宝马,但可以在没有任何包袱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厉害的车载系统,并作为车的主要卖点之一去打动客户。当时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机会,就去接触观致。
李蛮:那之前F公司有没有做过类似的系统?
王心磊:以前帮宝马和雷克萨斯做过一些创新的项目,有这方面的积累。
李蛮:当时观致汽车想的东西与你们能提供的东西一样吗?
王心磊:基本一样。郭总把这个事委托负责市场的卫思梵先生与我们接洽,我们一聊,发现大家的理念非常一致,就开始了合作。
李蛮:只是理论上一致还是在整个细节上都能达到一致?
王心磊:对于要做的东西,谁都不知道具体会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它是新一代的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对于这个目标是一致的。而要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不可能所有细节都能够达成一致。
李蛮:就按照这个目标开始设计吗?
王心磊:对,大家有这个目标之后,一块讨论怎样达成。车载系统只是我们与观致汽车合作的第一步。后来还做了几件事情,包括帮助他们做汽车内饰设计,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是个很有趣的合作方式,一般来讲,产品设计公司与汽车设计公司之间有着非常大的鸿沟。
李蛮:鸿沟主要体现在?
腾磊:汽车行业是工业设计,他们追求的一些东西会有所不同。
李蛮:是什么样的构想,让你们把车载系统的功能分成四大块?
腾磊:从交互层面说,肯定是从驾驶者的角度出发。以前很多的类似设计是直接把IPAD搬到车上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人在开车的时候,眼睛应该看的是路。手拿IPAD,车在颠簸,操作按钮会很难。将功能分为四大块,在开车时就可以很简单地把这些功能拿来使用。
张文新:以用户的需求出发。要认识用户,了解用户。
王心磊:另外,要考虑使用环境和技术实现。汽车行业跟消费电子行业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他们的节奏是完全不匹配的。但是观致汽车做了很多思考,他们考虑怎么把消费电子最新的一些科技——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有跟互联网的服务这些技术和车这个产品能够很好地匹配起来。所以观致非常超前地用了电容屏。
张文新:电容屏。现在有好几种车型在用了,但是当初我们要开始用这个系统的时候,全世界没有一家用这种品牌。因为电容屏从2007年开始,iPad、手机一直在用,但是到2010年都没有厂家应用在汽车上,因为把一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来满足汽车的车况要涉及安全性问题,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个最大的滞后关系。那时刚有人认为电容屏可以用在汽车上,观致就开始考虑。我们跟观致一起在技术上做了验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可控。
王心磊:可以做到那个效果,但是现在来讲效果不特别理想。
张文新:除了电容屏,观致汽车是国内第一家把云服务整合在一起的,车载系统能和手机以及桌面系统同步,这些也是很超前的。
李蛮:云服务这个理念是观致汽车提出来的还是你们提出的?
腾磊:从车载系统的角度,我们要了解用户的要求,才知道做什么样的系统。但在一个创新里面有三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维度,第二个是技术,第三个是商业模式。我们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研究、思考和分析,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并对结果做了一些验证。此外还帮他们做了分析,即车载系统不能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它会跟很多事物发生联系,比如说会跟驾驶者及乘客手机有关联,会跟驾驶者身上佩戴的设备有关联。
在美国和欧洲成熟的市场,80%的车里面只有一个人,而中国则是家庭用车的情况比较多,另外这些司机有iPad和电脑,在这些设备之间通过云技术建立一个联系,就制定了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制定之后,会跟4S店也建立起关系。云服务在后台建立起来之后,便可重新定义汽车服务与车主之间的关系,比如许多数据都可通过系统在云端共享。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跟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进行非常全面的合作。比如说大众点评可以搬到车辆的使用环境中去,因为开车本身是跟旅行有关联的,观致逸云TM系统也可以整合跟其他合作商的功能。我们对内容服务的生态和商业模式的生态,都有一个非常宏观的设计和思考。
李蛮:刚才各位都试驾或者体验了观致3五门版,对观致3五门版的外形、内饰、动力、操控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方面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见?
王心磊:关于观致汽车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它的界面操作简单,日常所需功能能通过菜单直接达成,唯一的缺陷在于设置有点复杂,同时内容和界面的平衡度做的也稍有不足。
李蛮: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构思与观致汽车联合开发这套系统的?
张文新:2010年,相当于苹果iPhone4的时代。
李蛮:当时这个界面有没有受到苹果的影响?
王心磊:应该还没有,只不过那时候设计的大趋势就是设计概念要以这种结构化的承载方式。不过这个好处正如我说的按钮要有一个按钮的样子,人们使用起来就不会有障碍,毕竟车零件的更新是比较慢的。系统这块,我觉得大的方向挺好的,但是在人机体验上还有值得优化的地方,有些细节使用起来不太符逻辑、不符合预期。
张文新:其实这些都是一个前进的概念,而不是后退。
王心磊:对的,所以这个概念是基本符合人们常规的。越少去操作,安全性就越高。
李蛮:和当时设计的理论是一样的吗?
腾磊:我觉得理论上肯定没有变,一个好的设计它都是在遵循两件事:一个是功能,一个是细节。
李蛮:你觉得这个系统有没有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追求完美和视觉效果,牺牲了一些功能的东西。
张文新:我觉得完全没有。就跟苹果手机一样,好像很多事都处理不了,但是在你需要某个功能的时候它就出现了,而平时让你看不见。这种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它什么东西都没有缺,我觉得好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
李蛮:可是传统的导航软件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王心磊:所以这是一种趋势。
腾磊:设计是一种平衡,是一个前进的概念,导航也是这种概念。
李蛮:你们对这个车的外形有什么看法。
王心磊:这个车的外形中规中矩,但从主观上我根本不喜欢这个车。我觉得外形稍微有点老气,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比较大气,品质还是很高不像那种便宜车。
腾磊:第一感觉观致3五门版是辆浑然一体的车,有一个整体的语言。但是这个语言本身不够新,理念有点落后。它执行得也不错,整个车的质感非常好,一看就是有品质的车。不过我觉得前格栅特点不够分明。
王心磊:其实我能感觉到这个设计是追求材料上的一个品质,而不是说设计上的一个花哨,也可能是第一步要把这个质量做上去,并不追求惊艳。话说回来,设计得花哨的车,材质往往都不好。
李蛮:比如说?
王心磊:比如说MINI的材质,一塌糊涂,全是非常枯燥的东西。
腾磊:更好的是像那些韩国车,比如说K3。那几款车设计都还有些现代感,但是你在车里面近看就觉得特别的差,观致跟他们有很明显的区别。
李蛮:你觉得中国的消费者能够认同这个设计或者外形?
腾磊:我个人觉得它是一个中国企业造的车,而且有欧洲的品质,在设计上加分不少。可能价格上有点偏贵,17万的价格跟高尔夫一个价位。但我的确觉得它没有优势。
李蛮:我觉得它还是比高尔夫有品质点,高档点。
腾磊:但是我觉得总体上,中国消费者不是很在乎。
李蛮:这个车有云服务。
王心磊:对,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地方。它让你的手机跟你的车建立一个联系,可能跟现在的生活联系更紧密一点。比如说它的导航可以跟百度连接。我觉得观致3五门版的人机交互界面看起来很简单,不像其他车那么复杂,这些都是必须的东西。它做了很多筛选,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有些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这个车是真的知道自己不要做什么。
李蛮:你觉得车的操控怎么样?
王心磊:车身还可以,很顺,没有什么问题。但动力表现不尽人意。
腾磊:我感觉要超车有点费劲,就是刚刚够用。
张文新:1.6T,我觉得还不如高尔夫。
王心磊:应该是可以再快。
李蛮:如果是展望的话,你觉得将来这个品牌的车应该是怎样的才符合大众的感觉?
王心磊:我的感觉,观致肯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出自己的特点,这个一定要后期强化,包括手机app上的这些应用,其实功能并不是很多,但是我相信后来功能一定会被提升,这些是会变得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从界面上来说,如果保持这种简单的做法,我觉得就已经可以胜出很多了。因为别人可能现在并不能做出这么简单的一套系统。
腾磊:观致云这个理念还是挺超前的。但是出来得稍微有点慢了。
张文磊:大多数老百姓第一眼看见的是车的外观。然后这套系统可以成为它的一个卖点,但是不能成为唯一的去靠它能够支撑这个品牌。
李蛮:这套系统咱们一线城市可以理解,但是到了二线三线或者到了很小的城市,是不是接受度就不会那么高?
王心磊:不用说很小的城市。就说上海,很多人买手机不是为了系统去买的。他们冲着品牌价格。比如很多人买苹果手机就是因为有品牌、用得时尚而且用得有身份。
李蛮:这套系统基于一个3G网络才可能运行起来。就是说这套系统每年的运营费是相当高的,而且地图升级的费用也要上百元。消费者会愿意为这套系统买单吗?
腾磊:那我还不如用安吉星?
张文新:安吉星不收钱吗?
腾磊:安吉星也收钱,但是安吉星成本更高。
王心磊:现在手机导航都不要钱,现在百度也不要?
张文新:对,手机导航不要钱。
李蛮:那你觉得观致3五门版有没有引领未来的这个趋势?
王心磊:目前来说,我觉得光这套系统就已经有了,像云端的这些功能整合,我觉得它把路线铺好了,但是上面跑的东西还不够,这个事比较好办。
李蛮:目前观致品牌还不够成熟,没有多少人买他的车,这套系统好多概念、服务、功能和内容需要去完善。而这件事情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可能是很简单,但对于一个车厂没有那么容易。
张文新:车厂的未来也是说他们是做自己的事情,把东西开放出来,只要有一个接口就行了。
李蛮:诸位,说起来容易,对于车厂来讲,他们的方式完全不是这样的。
腾磊:现在有的新车,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都会为外接视频设备提供一套AV接口。但是没有一个车厂给消费者提供hdmi接口。
王心磊: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新东西,他们的工程师觉得AV接口没有了根本不行。所以是做事方法问题,不是说这个产品本身的问题。
李蛮:所以他们都在说,互联网公司或者手机公司做车不现实。但我觉得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让车厂去做一个手机的话很难。
王心磊:其实就是多一些东西。
李蛮:说起手机,我想如果把观致汽车看成一部手机的话,那小米就是形容观致汽车最恰当的一个品牌吗?
张文新:如果说像小米,我倒觉得观致有点像努比亚。
王心磊:为什么?
张文新:他们都是中欧的一个混合团队做出来的车,一开始就是欧洲经验帮他做的。都是比较时尚的公司做的东西,也是针对一个小众市场,我觉得感觉相似在这个点上。另外他们都在某些点上追求极致,且不说现在产品是不是达到让消费者觉得满意的程度。
采访>李蛮 摄影>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