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设计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C4 Cactus,设计,雪铁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9 15:29
雪铁龙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设计评论
以C4 Cactus为样板,雪铁龙&DS中国区品牌设计总监马克·潘松向我们讲述了全新一代雪铁龙设计哲学的基本逻辑——“老实设计”。这不是说别的设计在“撒谎”,而是对一味花哨取巧的设计的反向选择。用比较Old-school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功能主义”。
如果你有持续关注全球各顶尖汽车设计院校每学期举办的毕业作品展,就不难发现,雪铁龙很少缺席。而它每一次,也总以型格先锋姿态出现。这或许是跟某个学生的实习项目有关,但更多则是设计者在尝试造型或意念大胆突破时的主动选择。这个指标可以十分直观地反映雪铁龙在创新方面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以及它在顶尖创意人群中的人心向背。
“老实”非平庸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其近百年持续的大胆创新传统。技术与工程有Traction Avant的前轮驱动和承载式结构,设计和文化有2CV的符号输出,舒适与豪华则有DS从空气悬架到随动转向等武装到牙齿的科技配置……这一切都构成了雪铁龙品牌和产品的独特基因。尤其在创新这一话题上,雪铁龙一直是独树一帜的引领者和弄潮儿。不久前在雪铁龙全球品牌体验中心举行的“雪铁龙创享沙龙”中的CX和C-Métisse概念车,乃至存活于Play Station游戏机中的GT by Citro.n,算是对雪铁龙大胆到疯狂的创新意识作了走马灯式的回顾。而今年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C4 Cactus,和刚刚在巴黎车展发布的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则可以说是对雪铁龙新一代设计哲学的预览和展望——官方宣传中的“舒适、时尚、科技”所谓三大核心优势显然过于笼统,相比而言,马克·潘松(Marc Pinson)的表述就准确而意味深长得多——“老实”的设计,实际上是对“聪明过头”的过度设计,或“为了设计而设计”的花里胡哨的反对。它强调设计的目的和最终受众是消费者,每一处的设计都必须为消费者带来切实裨益或福利,不作虚张声势或华而不实的无用、多余的设计——此谓“老实”。
当然,要从设计的意象和表现形式看来,雪铁龙的设计却从来不“老实”,但正是这种大胆夸张而不失章法的设计,让雪铁龙从来不会被误认,更叫人过目不忘。即便是被潘松举作“老实设计”范例的C4 Cactus,也绝非相貌平庸之辈,其标志性的分离式“四眼”大灯设计,似乎正在形成一股新潮流。也正是由于它的先进设计本已具备诸多优势,因此也顺理成章成为C4 Cactus Airflow2L概念车的设计原型。
向功能要美感
雪铁龙 C4Cactus拥有纯净流畅的车身造型,但线条的作用并不突出,C4 Cactus设计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突出几何图形的造型语言。这些色彩鲜亮、形式现代的图形,并非只是赶时髦的图腾装饰,而是一体整合雪铁龙独创的Airbumps车身空气防护装置的高科技配置。它结合空气车身防护装置所勾勒出的鲜明图形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展现出新一代雪铁龙独特的设计风格。除了Airbumps空气车身保护装置之外,整车设计还集成保护性的轮拱罩、便于放置货物的拱形车顶、透明全景天窗所带入车内的自然光。每一处设计都以功能为基本准则。当年几乎被奉为设计“圣经”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如今被总结为潘松所说的“老实设计”。
在保持量产车原有优势的同时,雪铁龙对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的车身进行了更多优化设计:在空气动力方面,通过优化前后避震、加长扰流板、添加移动侧导流板、选配高狭型轮胎等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相比量产车型,其空气通过性整整提升了20%;在车重方面,通过对新型轻质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有效减轻了车身重量,这也对油耗的降低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量产版雪铁龙C4 Cactus已经比雪铁龙C4的重量减轻了200kg。但雪铁龙通过不断创新的优化,使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进一步减重100kg,与量产车型相比,重量又减轻高达11%;在油耗方面,量产C4 Cactus已经以最低每公里82g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百公里3.1升的油耗在同级别车型中名列前茅。而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由于进一步采用了空气混合动力总成,更使油耗突破性地降低为每百公里2升。
精细挖掘
不仅如此,在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身上,许多精致的设计巧思,最终也为车辆整体的优异表现贡献了重要支撑:可改变形态的零部件,如全新前保险杠上配备的三个可控式进气口,会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不断调整开闭,有效兼顾发动机冷却以及空气通过性;三角窗后方加装侧向可变式导流板,有效引导通过车体周围的气流,最大程度降低气流阻力;轮毂则融入可开合式遮罩,通过车轮转动的离心力激活控制遮罩开启或关闭,最大程度上兼顾刹车盘的通风性,减少行驶中车轮所产生的气流阻力。
而在不可变形的固定形态零部件中,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的设计也将能耗和效率压榨至极致:新一代的19英寸大口径轮圈看似威猛,但实际上采用了狭窄的胎面设计。这一设计与“Ulrta Ulrta”超低的轮胎摩擦力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能效和空气动力性。而大直径轮胎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与吸收路面高低不平所带来的震动,保证了车辆的舒适性;配有特别“气帘”设计轮拱罩,与前保险杠两侧的导流板相通互连,可引导气流沿车轮平顺流动;加长的尾部扰流板以及在后保险杠上新增的空气引导渠,可以有效引控制车辆周围的气流,减少可能增加风阻的空气乱流;更小、更纤细的摄像头式后视镜替代传统车门反光镜,则从细微处最大程度降低空气阻力;即便是车底结构,同样也进行了全面导流处理。空气可顺畅通过车底,有效避免了车底各类系统造成的空气阻力。
创新不必老“颠覆”
其实,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项目是基于法国汽车行业生产平台(PFA)“百公里2升油耗车型”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该项目的目标是让汽车制造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减少车辆使用成本、家庭开支,以及行车对生态所产生的破坏。
显而易见,C4 Cactus Airflow 2L概念车提供的是在电动车以外的另一种节能减排新思维,以及在现有传统汽车框架下的深度挖掘和技术压榨。它展现的是一种可能,即在“新能源”这个话题上,或许大家没有必要一窝蜂地组团吊死在电动车这一棵树上。颠覆性创新不是不好,但不可脱离了转轨的新增成本和既有积累的沉没成本前提。尤其要回答好“旧体系的价值是否已经再无挖掘可能”这一问题。
文>李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