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非凡的体验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验,雪铁龙,冠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9 15:59
雪铁龙车队全球体验之旅
谈及雪铁龙,除了那些瑰丽的设计美学,还有一个重要特质:赛车。在9月中旬,我专程飞赴法国,参加了雪铁龙组织的雪铁龙车队全球体验之旅,这是一次非凡的体验。
这个难忘的故事要从邮箱收到一封邀请函开始。8月底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雪铁龙(中国)的邀请信,里面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到法国进行专业的赛车试驾……”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期待9月中下旬的到来。
关于雪铁龙赛车,我有着十分美好的回忆:数年之前,在雪铁龙(中国)协助下,我们独家拜访了雪铁龙运动部,对雪铁龙拉力赛车有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期间,我们还在内部测试场地上巧遇正在测试赛车的世界冠军勒布(当时已经是五届WRC世界冠军),新闻触角异常敏锐的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话勒布成为那年采访的重头戏,我在回国后相当长的时间依然不断被提起,关于世界冠军的故事总是显得那么动听。
舟车劳顿后的惊喜
通往目的地的过程总是曲折的。法国航空的罢工又来了,经过数次机票改签之后,我们终于搭上飞往巴黎的航班。我为了和大部队汇合,独自一人坐上了通往克莱蒙费朗的火车,经过一轮省略数百字的周折之后,终于在活动前一天抵达酒店,真是应验那句老话:好事多磨。
翌日,蒙市用风和日丽的天气“犒赏”了我们,一洗昨天的阴霾。我们的目的地是伊苏瓦尔赛道。其实在欧洲,“潜伏”着很多这样功能齐全的赛道,车队和车厂也乐于在这样的场地进行测试,原因很简单:私密。这对于世界顶尖的车厂来说,一次不被打扰的备战显得多么重要。藉着雪铁龙第一次正式的国际赛车活动,我们怀着揭秘一样的心情走进这个红色领地。
签到的形式很特别,就是接过印有自己名字缩写的磁吸车牌,以便为接下来的试驾作记录。进门后边,便是多部在雪铁龙赛车历史上写下显赫战功的赛车,架势十足。人群中,我们见到一个老朋友:马青骅,他现在是雪铁龙WTCC车队的四位车手之一,一身白色的赛车服看起来很精神,言谈之间总是不经意提到他在俄罗斯站次回合夺冠的经历,那是一次载入中国汽车运动历史的胜利。
先来拉力一番
这次雪铁龙车队全球体验之旅有两条主线:一是全方位体验雪铁龙拉力赛车,从R1、R3到R5规格;二是对话雪铁龙WTCC车队重要成员,从雪铁龙车队总监Yves Matton伊夫·马顿,到中国车手马青骅,了解雪铁龙如何打造这支世界冠军车队的。边走边看,边开边感受,整个活动显得异常丰富。
“换赛服吧!”步入车队大本营,我就收到这样的指令。在装备室中,我挑了一件代表雪铁龙的红色赛车服,和小伙伴们来到场地的另一端,体验和试开拉力赛车。戴上拉力赛专用的“半盔”,我瞄了一眼身上的雪铁龙标志,多少感觉到世界冠军的荣耀感……
同场有R1和R3两款不同改装规格DS3Max赛车,前者属于入门级改装;后者属于中高级改装,感觉DS3 R3要比DS3 R1的赛车感强烈很多。这部分体验是一条平整的赛道,或目前长度约1.5km,中间加设很多桩桶以增加行车变奏,属于一条可快可慢的赛道。试乘环节让人大呼过瘾,尤其DS3 R3 Max赛车接近暴力般的提速,车手又不断在弯前破坏车身平衡以达到飘移过弯的动态,车与车貌似在跳舞般就完成过弯了,车内充斥了各种兴奋而又惊喜的笑声。拉力就是这样的,乐趣全在车内,享受那非同寻常的视觉冲击。
DS3 R1是我第一部要开的赛车,改装规格不算高,事实上,R1的规格就是强调入门级,在欧洲只需数万欧元一台就可以参赛了,动力比原装车略高,依旧是H挡。要开好它,一定要学会“保持”转速,将动力区间那不算丰富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
要数疯狂,还是DS3 R3 Max赛车给我感觉更为强烈。换上序列式变速箱,升减挡全在右手“单拨片”控制,十分简单明了,发动机输出十分暴烈,车尾可以完成大幅度的飘移。通过桩桶时,我简直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车身动态,还在一个紧急变线中冲出了赛道,在柔软的草地上转了一个圈,面对身边的教练,我一脸尴尬……
开了四圈下来,感觉整个节奏与平时跑场地赛完全不同,完全用身体感知车身再指导驾驶,强调对弯中的控车,我第一次拉手刹去寻找车身中变化动态,这四圈的体验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次复杂的驾驶,还是那句话,拉力好玩,但难学,更难精。我深深明白勒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跑拉力,基本上靠一种直觉,这与场地赛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雪铁龙希望这样的体验不只停留在玩玩,他们希望各国媒体通过直观的试驾感受帮忙宣传,让更多人购买这类拉力赛车参赛(R1、R3和R5)。如果国内有任何人有兴趣,不妨联系雪铁龙运动部,我看过价目表,价格还是挺合理的。
精心策划的夺冠之路
除了“玩”拉力,此行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深度解读雪铁龙WTCC车队。作为雪铁龙赛车最年轻的成员——雪铁龙WTCC车队,在2014年加入WTCC竞争中大放异彩。法国车手穆勒、勒布和阿根廷车手洛佩兹组成强大的攻击阵容,在新改装规则下诞生的爱丽舍WTCC赛车有明显的优势,在几乎统治了一个赛季之后,车队在10月的WTCC上海站提前问鼎制造商年度总冠军。2014年的WTCC,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雪铁龙之年”。这里,我想挑几点印象深刻的细节跟大家分享:
一、勒布依旧是雪铁龙赛车战略中核心的人物。随着雪铁龙车队雄霸WRC多年,勒布完成了创纪录的“十年九冠”后,他的“兴奋点”发生了转移,车队和他一样都渴望寻求新的展示平台,最终选择了另一个世界顶级平台:WTCC。法国车队拥有这样的世界顶尖赛车人物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二、中国车手马青骅。这次马青骅加盟雪铁龙WTCC车队效果还是不错的,之前莫斯科次回合夺冠,来到上海两回合也与队友形成配合和竞争,车厂也找到一个更亲民的方式在国内推广赛事,推广赛车形象。相信通过与世界冠军车队直接交流和场上对话,中国车手也有更直观的方式融入世界赛车。
三、赛车推动产品销售。在现场、在电视看过多次爱丽舍战车,实力始终强劲。我相信,这种直观的冠军形象一定会加深大家对爱丽舍的良好印象。在赛场之外,赛车就是一门生意,相比之前的WRC,WTCC各方面推广更容易做到亲民,更接地气,我相信对于提升雪铁龙在中国运动形象也大有裨益。
由于要赶飞机返国,我的行程略早于团友结束了。在克莱蒙费朗的机场,我就开始回味之前发生的点滴,雪铁龙赛车主线是拉力赛,长距离的比赛(达喀尔);现在又多了一条线:WTCC,非常直观和清晰。
法国人本身十分热衷于汽车运动,有不少天才级的车手资源,成绩彪炳,他们的专业和热情,让雪铁龙赛车构成了法国赛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TCC中,雪铁龙的蜜月期才刚刚开始,大家都好好享受吧。
延续冠军队伍形象
访雪铁龙车队总监伊夫·马顿
Q:《中国赛车杂志》
A:雪铁龙车队总监伊夫·马顿(Yves Matton)
Q:雪铁龙举办全球体验之旅的目的?
A:通过此次活动,首次同时介绍雪铁龙在国际专业赛事及民用赛车这两方面的项目,藉此展示雪铁龙在造车和赛车方面的精湛技艺。比如这一次展示雪铁龙20年来的冠军车型,让大家知道雪铁龙的赛车业务有两个分支:我们不仅具有在WRC、WTCC等大型国际赛事中取胜的实力技术,还可以将这些技术反哺到民用赛车上面。
Q:雪铁龙为何参与到WTCC赛事中?
A:首先是为了让雪铁龙及其代言人多年来建立的冠军队伍形象得到延续;其次是因为WTCC赛程比较符合现时雪铁龙品牌的发展,因为WTCC有分站在雪铁龙的目标市场内进行,比如中国;第三是为配合雪铁龙新车型C-Elysee的推广考虑,通过参加WTCC可以传达雪铁龙的品牌底蕴,并为之附加车辆本身以外的内涵。同时,雪铁龙并没有完全退出WRC赛场,我们和Citroen Total Abu Dhabi WRT车队建立合作,他们使用的正是雪铁龙赛车。
Q:在我们看来,选择马青骅作为车手拉近了中国消费者对雪铁龙品牌的好感,未来还有哪些推广计划来让这个举措的影响延续下去?
A:首先,选择马青骅作为车手具有挑选代言人的考虑。近十年来雪铁龙赛车的形象代言人是勒布和穆勒,车队形象还是非常法国的。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雪铁龙赛车运动,需要一位中国车手以及另外一位非欧洲车手,最后我们选了马青骅和洛佩兹。
在营造形象方面,除了考虑让马青骅在WTCC中迅速取得成绩,同时要考虑如何通过马青骅迅速营造起雪铁龙在中国的形象,车手形象、品牌形象是同时发展的。目前与马青骅的合作效果看来不错。
撰文、摄影>刘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