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这是管理学中的“莫尔斯法则”。世界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把创新能力看作是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以“莫尔斯法则”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哪家企业能发明创造新产品,发现市场新亮点,哪家企业就具有领先地位。简言之,企业竞争力在于求新。
在一次企业精英培训班上,培训课的教授拿出一只圆鼓鼓的气球和一只小口径瓶子放在讲台上,说:“怎样才能把这只气球装进瓶子?”台下学者们交头接耳。有位女士站起来说:“只要利用气球形状的可变性就行。”教授说:“那么你上来为大家演示吧。”这位女士走到台前,拿起气球捏弄着,想把气球一点一点塞进瓶子。教授说:“当心点,嘭!”还做了个极为夸张的气球爆炸动作,提醒她别把气球挤破。女士很快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只好放下气球说:“很遗憾,我的想法是好但做起来却行不通。”教授问:“还有人要试试吗?”台下鸦雀无声。教授拿起气球,嗤的一声放掉气,把气球装进瓶子,再用嘴吹气,气球在瓶子里渐渐鼓涨,挤满瓶壁,居然变成了瓶子形状。教授说:“瞧,问题解决了,就这么简单。”教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变”字,指指自己脑袋瓜说:“思维改变对创新来说多么重要。若一味冒险蛮干,气球随时可能爆炸!在企业竞争中,有时候恰如刚才这位女士一样,想得不错,但找错了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企业竞争的速度,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顿时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教授按按双手,示意大家安静。他又拿出一只瓶颈较大的瓶子放在台上,指着那只装气球的瓶子说:“请问,现在谁能把它放进这只新瓶子?”台下众人目测着新瓶子的瓶颈开口,显然,要把原来的瓶子装进去是不可能的。此时,一个男士毅然走上讲台,果决地拿起瓶子狠狠一砸,捡起碎片装入新瓶子。教授点头赞许说:“因为有了上次的启发,大家容易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当遇到经常性的瓶颈问题时,往往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不破不立,只有像打碎瓶子一样,打破旧的制度模式或旧的理念框框了。企业创新的成功,就是要有足够的魄力与勇气去完全改变旧的状态,不能让原来的旧观念影响我们做出的创新决定。”台下又是一片掌声。
教授扫视了一遍台下的学者们说:“彻底改变旧机制,需要很大的决心,有一点点留恋就不能打碎,而要打碎,则意味着毁了一只心爱的瓶子。所以,当我们下决心打碎某个旧机制或框框时,应当再次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后悔?这要做一番科学的研究推论,以防把一只好端端的瓶子给毁了。科学依据不足时,就不要随便糟蹋一只好瓶子。打破旧瓶子,就是打破了旧的观念束缚,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以革故鼎新的智慧和必胜的信心来创新。任何完整的东西破碎都会令人心存怜惜,但是,认准了旧瓶子确实缺少价值,就要当机立断。如果动摇,则可能在老路上徘徊不前。”
教授的一节课,把“变通、应变能力”在企业创新中的意义阐释得生动形象,验证了创新的实质是“变”。
“莫尔斯法则”认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创新,而创新又取决于应变力。所以,应变力就是可持续竞争的要素。
任何应变力都要“见机行事”。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不来却硬想成功,很可能会功亏一篑;当机会真的来了,若不善于把握,则可能“过了这村没那店”,与成功擦肩而过。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不可能长久存在。纵观企业发展史,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在一次次创新中积极应变,赢得先机;所有被淘汰的企业,多可归咎于应变力差,丢失了机遇。企业竞争的形势在某一时期的变化,可用“日新月异”,甚至“瞬息万变”来形容。从股市角度看,反映出来的就是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企业要像炒股者一样见机行事,进行取舍,在遵循自家战略不变的前提下,善于随市场风向标而变,适时微调。任何不会随机应变的企业,都随时可能被无情击败。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