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京30年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赛车,聚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8 12:12
我从事汽车记者超过20年,在个人履历中引以为傲的事项,正是我曾去过港京拉力赛。
1985年举行的第一届港京拉力赛,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中国赛车运动的起点,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的赛车人,无论是车手、官员、裁判乃至记者,很多都是从那三千多公里的比赛路线中展开了参与赛车的第一步。
今年是第一届港京拉力赛的30周年,在香港,一群曾参与过港京的赛车人最近召集了一次聚会,齐来怀缅过去。说实在,倒是有点“白头宫女话当年”的味道,就我在现场所见,的确是白发苍苍,头发稀疏的人比满头黑发的人更多。这也难怪,30年前参与港京拉力赛的,一般都是风华正茂、满腔热血的年青人,30年后,最少都已称得上年过半百了。
港京拉力赛可分为两阶段,由1985年至1987年举行了三届,然后中断了五年,在1993年又再复办,之后又一年一度进行了四次比赛,1996年是最后一届,1997年由采用世界拉力赛花瓣式路段铺排的中国拉力赛取代(举行地点是北京怀柔)。
大致而言,前三届比较经典,原因是80年代中国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部分农村百姓对赛车(特别是拉力赛)几乎一无所知,而港京拉力赛这项创举,一方面令国人首度认识赛车(以至世界级的拉力赛车手),相对地,参赛队伍也是破天荒地深入中国的山区和农村,可以说对双方都是一次全新的见闻和体验。到90年代的四届,一则拉力赛已非新生事物,二则中国亦度过五年发展,很多生活条件上已有明显的改善,所以相对地称得上奇闻的经历也较上次比赛为少。
其实80年代的港京拉力赛,对我来说还只是电视新闻的章节,其时我刚离开校园,对赛车或拉力赛的了解,也不比一位中国农民好得了多少(充其量可以认得赛车的品牌吧)。到1993年港京复办,我已加入汽车媒体行业,自然对这业界大事趋之若鹜,不过顶多只能目击短短的香港路段情况,直到1995和1996年的两届,我终于赶上港京的尾班车,由香港一直随军北上,最后到达天安门广场的终点站。过程间有很多情景,虽然经过了20年光景,我亦已跑过无数大小赛事,仍无损深刻的印象。例如每日发车时间一天比一天早一小时,第一天还是早上七时出发,最后一日由河北石家庄入京时,开车点数提前到凌晨一点(因为要赶在日出前抵达八达岭路段见证赛车飞跃出长城)。
过去七届港京拉力赛中,香港赛车界参与甚多,由负责组织赛事的香港汽车会诸前贤,赛车手、领航员、维修技师、赛事裁判、乃至像我这样初出茅庐,同样充满热情的小记,虽然大多数人都不是站在镜头前,或在比赛中处于领先,但很多业余车手,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众志成城地奋战七天,最终历尽艰辛地抵达北京的故事,今天仍旧为人津津乐道。而我从事汽车记者超过20年,在个人履历中引以为傲的事项,正是我曾去过港京拉力赛。如果你是1997年后才入行的话,对不起,汝生也晚,怎样也不可能追加这项条目了。
今年是首届港京拉力赛30周年,据闻中汽联正筹办纪念活动,也许是温故知新的好机会,其实由于当年条件所限,也没有很多采访数据记载下来,这次活动也许可以把一些当年遗老请出来,让当事人以口述历史的方式,丰富我们对港京拉力赛的认识,所谓罗马非一日建成,倘没有港京拉力赛,今日的中国赛车发展肯定不一样,而中国赛车界对拉力的特别重视,也正源于港京拉力赛,这样子的30年光景,实在不可遗忘。
林健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