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语言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手工艺,语言
  • 发布时间:2015-06-18 14:58

  英国克鲁郡宾利工厂之行

  出版匠人盐野米松说:“即使是在机械化非常发达的今天,也会有一个工序,留给人的双手来完成。”还有一个做面的故事:从工厂里买来同样的面粉,手艺人会根据当天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结合当天面粉的情况来和面,然后才擀出面条。那么,就一定有人宁可不去吃五块钱一碗的普通面,而愿意付二十五块钱给这个手艺人。

  你会如何看待斯堪的纳维亚公牛皮的挑选过程:手工打磨八道工序对木头进行抛光;手工对金属的塑性精度会超过机器;缝纫针孔距离设定的工具竟然是餐桌上的叉子……

  为了寻找传统手工艺的状态,盐野米松最初来到的国家就是英国。所以当我来到英国的城市,来到英国的乡村,才看到了真正的英国手工制造,感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是多么的想当然。

  能有机会来到英国的克鲁(Crewe)当然是无比幸运的。在英国旅行的人没有几个会选择这里作为目的地,这里既不是城市,也不是著名的乡村。她坐落在英格兰西北部,典型的英式农场,小镇上是一排排的尖顶民宅,村里是一片片安静的绿色。克鲁足球队曾经被称为“铁路工人”(虽然球队本身不出名),因为克鲁是英格兰西岸铁路较大的中转站。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缅怀克鲁是如何从70人的小村庄变成曾经的世界上最大火车头制造基地,我们来这里,是要亲眼看一款出自英国的非凡手工艺品——宾利汽车。

  来之前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汽车导报》杂志从主编到编辑,差不多一半人都亲临过克鲁,宾利车厂的很多故事都被大家细致入微地挖掘出来了。从宾利汽车的历史到现时车系,从博物馆到生产线,从缝纫女工到宾利员工世家,从定制车主五花八门的矫情任性到工厂作息时间反映出的宾利员工的更任性……总之就是说,在克鲁镇西边的梅里尔(Merrill)农场上有一处叫做Pyms Lane的工厂,在怀旧气息浓郁的红砖建筑内,是英伦超豪华座驾宾利品牌的车间。

  “这是我的宾利”

  作为编织的狂热爱好者,我非常能够理解缝线师Gary专注的工作状态,自信我甚至可以成为他的好徒弟。50分钟过去,一个方向盘的把手部分才缝完。Gary会用手感知整个部件的质量,目测这件作品的品相,熟悉每个玩手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一个一个地斟酌,一年一年的积累,从眼睛的测量到力度的控制,比机器测量和检测都要精准。这就是英国人自中世纪以来就建立起的对手工艺产品质量的尊重。

  手艺人与艺术家是不同的,从社会关系上来说,手艺人基本不用去营销自己的关系网,因为他不需要出名。Gary的神情我很熟悉,随和散漫跟杂志社美编似的,“别催我,慢工出细活”。

  我想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被工作台上一个个专注的表情感动,匠师们根据车主五花八门的要求琢磨着,琢磨是手艺人沟通的语言。世界上没有两辆相同的宾利,被这样做出来的车,你不能说:我有一台宾利。而应该是:这是我的宾利。

  给内行人看的车厂

  沃尔特·欧文·本特利(Walter Owen Bentley)先生于1888年诞生在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是全家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童年时期他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6岁开始他经历了从铁路工程师到飞机发动机工程师到致力于高档运动汽车的设计开发,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的汽车展上,推出宾利3.0汽车,从此宾利公司走上了专业设计高档跑车、赛车的历程。接下来的十年,是宾利最辉煌的时期。他几乎包揽了每一届著名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1946年以后,宾利的生产就一直在克鲁镇进行,不倦追求极尽奢华的手工工艺以及极致的性能车。

  英国的手工艺师都不大喜欢宣传和推销自己,他们习惯于隐藏在作品背后,并且享受这种感觉。而事实上英国人在手工艺创造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克鲁工厂探访宾利任何一个车间、饰品间及装潢间,从车身线条的锻造,到皮质座椅的缝制,大部分工序均由顶级精湛的手工实现。

  克鲁工厂的生产线每分钟仅移动15.24厘米,工匠们以毫米级的单位修正生产误差;车体焊接、涂装,动力及传动系统组装、内饰真皮缝制以及原木加工等工序,均由纯手工打造完成。

  宾利内饰所用的皮料全部选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牛皮,每张皮革都经过仔细检查与挑选,通常一辆顶级四门车消耗的牛皮多达27张,缝制工时超过150小时,仅方向盘蒙皮就需要一个熟练工人耗费15个工时来精心缝制。在宾利新飞驰的内饰打造中,把仪表板与车门之间的生产公差降为零,由左车门至右车门之间间距不差分厘,完美得无需任何填漏补缺。

  每辆成车的打造时间均超过16周,甚至达到惊人的20周以上。而这里的作息时间更让我们嫉妒,员工8点上班,下午3:30就可以下班了,没有倒班,任性吧。

  我不知道来过克鲁参观的人中,有多少是汽车专业人士,有多少艺术家、文学家,有多少是定制车主。但在一个职业旅行者的眼中,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品牌,这样一群匠人匠心,在被莎士比亚描写成“世间伊甸园”的英国乡下,手工打磨着世界上最著名的超豪华汽车,还能有比这更怡情的工作吗?

  带领我们参观的Negel先生在克鲁厂区长大,他的祖父、妈妈和哥哥都为宾利工作过,在Negel转岗专门负责讲宾利故事之前,他在皮革车间工作了19年,从做学徒到带学徒,宾利车间里有个重要的词汇叫做“手把手”,手艺如此传递下去,宾利手工师们在用生命力和意志力创造一件东西,而“手把手”也是手艺人沟通的语言,这是一个能让人看了掉眼泪的地方。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惯性,艺术追求、工艺传承、文化传播,就不会在世界范围内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为女王讲车的人

  我们在机绣工作区看到陈列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定制标志,排在第一的车主在伦敦市中心有幛很大的房子,她便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在2015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我们有幸与为女王讲车的“宾利汽车王室以及VIP主管”理查德·查尔斯沃斯(Richard Charlesworth)先生座谈。这位标准的英伦绅士的名片上名字右面有三个字母MVO,这是“皇家维多利亚勋章”获得者的特殊标志,是女王授予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的私人礼遇。

  从1974年加入宾利,理查德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王室成员还有世界各地的VIP打交道。针对全球社会顶尖客户,他的工作方式与技巧应该说是宾利市场销售模式的标杆。

  在所有定制宾利的车主中,1999年女王的一次预定既是宾利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手工定制汽车的故事。

  为迎接女王登基50周年,从1999年开始,宾利与王室取得联系,希望为庆典准备一辆全新座驾。女王深知克鲁车厂只生产宾利,因此她很高兴接受一款英国制造的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理查德负责向女王报告进展情况。2000年,由30位工匠组成一个团队专门打造这辆女王座驾,研发与制造过程历时近两年。2002年宾利将登基版State Limousine呈献给女王。从此之后,宾利也开始为其他王室成员提供出行座驾。

  提到女王的御用座驾,一共有5台皇室用车,其中有2台是宾利,宾利1号和宾利2号,其他3台是劳斯莱斯。宾利1号就是上面这台登基版。宾利2号是之前提供的原型车,用来做道路测试,但是女王特别喜欢,于是在做了一年的道路测试后,把所有的内饰都重新做好,像新车一样,也给了女王。

  而说到女王对这款车的要求,乃是不要过分高调和耀眼,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也有一些很好的意见,使设计更加实用。女王比较喜欢天鹅绒,因此车的后座是天鹅绒的。本来采用了很多胡桃木,但因为女王出席活动时经常会穿比较高档的服装,身上也有很多金属的装饰,可能会跟木头产生磕碰,因此减少了木质的使用。

  倾听,也是手艺人沟通的语言。

  缘何经典?

  从罗马人带给大不列颠岛文明,到中世纪诺曼底的封建王朝,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再到十八世纪英国进入经济贸易发展的黄金年代,并且开启世界工业革命时代。在超过一千年的进程中,多元化的民族和多维的社会需求造就了群岛上的“行动之人”。

  在艺术与手工艺的领域,传承有着丰富、肥沃的社会、历史、思想、经济、生活习惯的土壤。保守与创新看似矛盾,却是英国人对传统欣赏与尊重的根源。

  对于宾利品牌而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与手工艺者的巧夺天工不仅体现于刚刚离开生产线的新车。自1919年品牌创立之时起,近一个世纪以来出厂的所有宾利汽车中至今仍有70%在正常运行。同时每一辆奢华座驾的皮革内饰均可在使用多年以后进行整饰修复,唯有严苛至极的材质挑选及精妙绝伦的手工工艺方可成就。超越时空界限、延续传奇经典绝非一句空言,世界上只有年代久远的宾利汽车,没有废弃无用的宾利汽车。

  文/图>刘明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