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資深員工,企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08 09:57
當你在一個單位或者一家企業裡待了幾十年,奉獻了人生當中大半的青春,與你一生當中最富活力、生命力的時光,你會被冠上「資深員工」的名號﹗代表了你的年資、閱歷都要比其他的同仁、同事長久、豐富。「資深」像是一枚隱形的勳章,表彰著你對於團體的奉獻與貢獻。像是一個勞動楷模,是企業或者團隊當中其他後進的指導標竿與學習對象。一個資深的員工通常在企業內會受到企業主較大的禮遇,或者說,老闆對於資深員工通常會比較於其他資歷較淺的員工,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與容忍度,當然這樣的包容與容忍並不是代表資深員工可以在日常管理上或行為舉止上為所欲為,而是資深員工與老闆之間更多的存在著一種「默契」,這樣的「默契」讓工作、溝通與互動更加順暢而已。一個人願意付出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在一個團隊裡,或者團隊、企業當中能夠聚攏一群資深員工,代表著這個團體具有某種特質或者高度的凝聚力量,領導者以及這個團隊已經塑造或者形成不同於其他團體的特殊文化,讓這一個人或是一群人認同這個文化,進而甘心奉獻付出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一個團隊。
「資深」員工並不一定是高階主管,資深員工可能分佈於團隊的各階層,默默的付出他們的心力,並且成為團隊當中最安定的力量。許多成功的企業或者是具有一段成長歷史的團隊,都一定存在著這樣的一股安定的力量,這股神祕的力量讓外人很難窺探其中強大的奧秘,組織架構所存在的階級與職稱很多時候與這股力量、這群資深人員搭不上邊,卻在團隊與企業面臨許多重大事件或者重大決策的過程當中,擔負起決定性、關鍵性的角色。往往一個資深員工的意見,可能比一個經理、協理、副總…更具有份量。因為資深,因為熟悉,因為休戚與共所以能夠容易聚焦問題核心並且更容易獲得更多的信任。在眾多日系企業,我們看得到「先輩」的文化,「先輩」不一定是主管不一定是領導,但一定備受尊崇。在許多台資企業存在著「師父」的角色,相同於日系企業的先輩,大家對於師傅的尊敬程度絕不亞於對領導、主管的程度,對於資深前輩的尊敬與重視,奠定了這些企業的穩定與傳承。企業文化與經驗的傳承是我起心動念寫這篇文章的動力,這些年一直致力於企業的創新,對於企業的傳承著墨甚少,「資深」一詞就暫且視為傳承的代表,在現代化的創新商業模式掛帥,創新經營模式的風潮領軍,突破與革新成為首要,鮮少人提及「傳承」。「資深」、「傳統」逐漸被淡化,屢上頭條的是顛覆傳統的案例,被追捧,被頌揚﹗彷彿如果堅守傳統就是落伍。我相信「創新」絕對不是否決一切傳統,相反的,在具備傳承條件下的創新更具底蘊。甚麼樣的條件是傳承的必須?請真誠地請教資深員工們,是甚麼樣的條件或是甚麼樣的力量能夠留住他們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這股力量正是別人學不來、偷不走的底蘊。
任何一個企業與團隊都必須有其獨特的文化,無論是傳統或者是創新﹗適應並且認同這個文化就能夠促使人們不離不棄長期固守,不能認同這個企業所存在的特質與文化的人會無所適從,就只能選擇快快離開,尋找適合自己的下一個團隊了。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經常會在閒聊時聽到某人批評某某集團的文化,認為某某企業存在太過於鬥爭的競爭環境,勾心鬥角的結果讓人在那個集團根本無法長期待下去,於是乎只能選擇轉而投奔其他企業。但是﹗我們沉澱一下,仔細地審視那個集團,真的很差嗎?真的很沒有人性嗎?或許也正因為某某集團正是由於聚集了一群善於爭鬥的人,攻城掠地,強取豪奪市場份額,然後成為市場霸主?誰對?誰又錯了?抱歉﹗答案是沒有對錯,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以及認同與不認同。每一個人都有選擇工作與生活方式的自由,物以類聚,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席之地,任何一個企業與團隊都是人來人往,但是無論怎麼來怎麼走,總是有機會聚攏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資深」的群體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生成。企業對於形成企業文化的主客觀條件也是一樣的背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選擇正確的道路,自然形成了這個群體的特質,這些都是勉強不來的,至少至今為止我還沒有發現一個人為的、做作的企業文化,可以傳承,可以延續。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無可取代的,今天可能某些人會從地球上消失,明天的太陽依舊從東方升起,再偉大的人總有殞落的一天。但是企業與團隊卻是可以持續的,企業的創新與傳承如同天體運行一般,當地球受到太陽的牽引,無論如何地球會在一定的軌道上運行,白晝與黑夜的分配,四季交替,都脫離不開規律的軌道運作。當企業建立了正確的目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如同地球進入了軌道,所有的工作只要稍加推動就能向目標運動而不會脫離軌道,這樣的軌道在企業裡是一條無形的軌跡,讓所有成員認同並願意遵守的軌跡,這樣的企業與團隊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消失而灰飛煙滅。可是如果企業內部意見雜陳,凝聚不了共同的目標,或者沒有正確的方向,也就無從形成我所說的軌跡,更談不上所謂的永續與傳承,因為這樣的環境聚攏不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就無法養成「資深」的中流砥柱。投入職場三十餘年,閱歷過無數的企業,中資、台資或者外企,不管是哪裡的公司,甚麼背景的企業,這樣的鐵律無一例外。老闆如果沒有鐵桿兄弟相挺,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少成就?怎麼說都無法相信﹗
傳承著許多經驗,在團隊裡待了很長的時間,這些因素並不代表著可以在企業裡晉升高位,加官封爵。年資只是晉升的眾多條件之一,並且日漸式微。許多企業的晉升更加重視的可能是績效、能力、創意…。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將領的養成必須具備各個方面的條件,成為一個領袖不可能單靠著年齡、年資,更多的是需要不斷的充實學識涵養,同時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提升個人的領導技能。「資深」這個勳章無比沉重,像一個戰場上的老兵,經歷無數的戰役,獲得無數次榮譽,但是最終你可能還是一個「兵」﹗因為你沒有在經歷的每個戰役中獲取進步的技能,沒有在每天的工作中加強領導的知識,於是乎你只能是個老兵。我並不是否認老兵的價值,資深的老兵是團隊裡最安定的力量,為團隊付出奉獻。只不過如果不能與時俱進,與日俱進的提升自己的職場技能,以現代高速跨進的產業變化以及不斷提升的管理技術,「資深」只能作為孤芳自賞的虛名罷了。加油吧﹗資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可千萬不要死在沙灘上呀。
王志瑋
美國管理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產業創意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蘭陽科技大學生活創意系客座教授,曾任富士康企業集團中國區產品事業處主管,(華碩集團)力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