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发布时间:2015-10-08 14:26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太上感應篇】為道之根。周列諸善諸惡。因果報應。為歷朝歷代君王大臣。達官名士。仁者大德所傾力推崇。廣宣流布。無論賢與不肖。男女婦孺。皆可朗朗上口。對照力行。文中詳示吉凶禍福由來。條目精細。如羅如網。一一對照。振聾發聵。不知不學不修【太上感應篇】。即不知此生災禍何來。糊塗受苦。冤枉受罪。凡欲求闔家幸福。人生平安者。焉能錯失此趨吉避凶之受教良緣。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釋】

  看見別人的妻子女兒美麗動人,就立刻起了淫慾的心,想要與她私通。

  【分析】

  色,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啊!它比起貪財殺生等等的惡業,還要百倍的難以控制;所以它的敗德取禍,也比其他的惡業,要百倍的嚴酷慘烈。然而太上對於貪財殺生等的事情,不斷再三的說明禁戒;而獨獨對於萬惡之首的淫,則僅有這一句話,這並不是太上要刻意的忽略它;而是因為貪財殺生等的惡業,比較明顯,而且道理也淺顯,是語言可以說得盡的;然而淫的罪惡,非常的隱密,而且道理又深,是語言很難說盡的;所以太上才用了滅除意念的文字,從最初的一念,來喚醒眾生的癡迷,太上說道:「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因為人對於美色,當眼睛接觸的那一剎那,心若是一動,則想念、思慕、貪求的念頭,就會纏來纏去團結在心中而解不開啊!若是心中萌生了這種的念頭,不用等待身體去犯,就已經是違背了天理,而墮入了人欲;這時候,就已經被陰司列下了無窮的罪業啊!所以太上真是無量的慈悲,祂不用繁瑣的言語,只用一句話來點醒;提示人們於見色起心的時候,不可不從心源處,來及早的禁止斷絕這種隱微又深邃的惡業啊!應當要在才起念頭的時候,立刻就要奮勇的把它一刀斬斷,不可以存有絲毫的猶豫,也不可以容有絲毫的情念;所謂天堂地獄,就在這一時之間立刻分判了啊!若是在這個時候,稍有一些認識不清,看得不破,不能夠斬釘截鐵毅然的立定腳跟;則在瞬息之間,就會牽引滋長蔓延開來,不知不覺就飄入了羅刹鬼國中去了,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啊!所以太上說這句話的用意,實在是博大精深,而且是用心良苦啊!

  【嘉言一】

  四十二章經說道:「見到了老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母親一樣;見到了比自己年長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姊姊一樣;見到了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妹妹一樣;見到了年幼的女孩,就當做是自己的女兒一樣。」這是養心最上乘的方法。

  【嘉言二】

  陰律說道:「奸淫別人的妻子,會得到絕嗣的報應;奸淫未婚的處女,會得到子女淫佚的報應。」俗話也講:「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家中自有代還人,你要賴時他不賴。」

  【再析】

  殺人的人,只是殺了別人的一個身體;而奸淫了別人,則等於是殺了她的三世啊!因為奸淫不只是破壞了那位女子的節操,使得她的公婆父母、丈夫子女,感到羞恥而痛心疾首,甚至因為羞恥而導致了死亡;或是丈夫殺了妻子,父親縊死女兒;兒子不認母親,親戚見面的時候,也都沒有好臉色;而一般正常的人家是決不肯與她聯姻;何苦以短暫的偷歡,造下彌天的罪惡;而絕嗣的報應,尚且還不足以懲罰淫人妻女的罪孽啊!

  【嘉言三】

  梁朝的時候,禪宗的初祖達摩祖師,做了一首皮囊歌說道:「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唐朝時候呂洞賓則說:「休誇少年趁風流,強走輪回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髏。」又說:「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

  【嘉言四】

  天戒錄說:「書寫印製誨淫的書籍,汙染人心,壞了人的心術,這種人死後必定墮入無間地獄(俗稱阿鼻地獄),直到他所書寫印製的淫書消失滅盡了;和因為看了他寫的淫書而做惡的人,罪報也都受盡空掉了,他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到別的地方。」

  【故事】

  貴溪有位讀書人,每次考試都不中;不知原因在哪裡,就去乞求張真人,焚香伏章查天榜;神明於是批示說:「此位讀書人,命裡有功名;因為盜嬸故,功名被奪除。」張真人伏章查榜完畢之後,就起身告訴讀書人,神明說他考不中的原因;讀書人聽了之後就說:「我並沒有冒犯我的嬸嬸啊!」於是他就寫了篇疏,向神明申訴,為自己辯白。神明又再次的批示說:「雖然你沒有冒犯嬸嬸的行為,但是你卻有冒犯嬸嬸的念頭啊!」讀書人此時感到非常的慚愧,而且後悔莫及。因為在他少年的時候,見到嬸嬸貌美動人,因此而動了一個邪念的緣故啊!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解釋】

  負欠他人的貨物錢財,不想償還;反而願他死掉,就可以不用還了。

  【分析】

  負,是缺乏的時候,借來急用;日子久了之後便不願償還了,如此一來就辜負他人借給我用的恩德。中誡經說:「負欠他人的錢財貨物,目前還沒能夠償還的話,應該要牢記心中,經常的想,要如何的還給人家才對;若是為了想不償還,反而願意他人身死,以滅除掉自己欠債的事實,這種的存心,現在便是豺狼,來世決定難逃做狗做馬償還的果報,這豈不是愚笨到了極點嗎?」

  【故事】

  白元通欠楊筠四千五百文的錢,楊筠屢次的向白元通催討;但是白元通始終都沒有還。後來楊筠的家中,生下了一只驢,而這隻驢卻忽然的說了人話,它說:「我是白元通,因為欠了你家四千五百文的錢,而變成了今天這個驢子的樣子啊!現在西市賣驢子的店家,也欠了我的錢,剛好也是四千五百文,你們趕快把我賣給他,這樣我欠你們家的債,便可以了了啊!」楊筠的兒子聽了之後,就照著去做,而驢子賣到賣驢店之後,兩天就死了。

  幹求不遂,便生咒恨。

  【解釋】

  凡是向別人懇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夠遂心如意,就發生了咒罵怨恨。

  【分析】

  君子能夠通達道理,而且樂天知命;因此不會隨便的向別人幹懇求托;如果輕易的向人懇求拜托,就已經不是正人君子了;倘使向人請托,而不能夠遂心如意,也只該自己好好的反省;若是因此而咒罵仇恨對方,那就真的成為十足的小人了。

  【故事】

  宋朝有位盧某,乘著黑夜,拿了一百兩的黃金,送給當時的宰相王旦,請求王旦幫助他獲得江淮發運的職位;王旦對他說:「你的才能尚不足以擔當這項職務,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是我不敢以私廢公啊!」盧某聽了王旦的話,感到不好意思,就帶著黃金離開了宰相府。從此之後,他每天黃昏的時候都在焚燒咒語,希望王旦早死。有天晚上,他夢到神明呵叱他說:「王旦忠心為國,你卻咒他早死,上帝因此降罪,很快就要處罰你了。」果然沒有幾天,盧某就死了。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解釋】

  看見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說這是他平日的過惡,所召來的惡報。

  【分析】

  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的事情,處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與境地,本來就是失敗容易成功難,逆境多而順境少啊!或是時運不濟,所行不順;或是偶然犯了過失錯誤,想改過後悔也來不及了;唉!世事艱難,成功不易,古今都有這種的感慨!然而卻有一種人,不近人情;平日的時候,喜歡為了好面子而交往,然而在朋友遇到了困難,或是遭到了失敗,他就每每置身於事外,而且還在旁邊譏笑掣肘的說:「這全都是他自己不對所造成的!」唉!請這種人要仔細的反省,難道自己生平,從來不曾做錯過一件事情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