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春秋卜筮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春秋卜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08 13:55
東晉大儒范寧曾評價《左傳》:「《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意思是《左傳》的文章優美而且史材豐富,但缺點是裡面有太多鬼神與卜筮的描述。對於《左傳》豔而富的評價,我認為十分中肯。《左傳》全書十九萬六千多字,記載了春秋時期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大事。相比其注解對象《春秋》惜墨如金的一萬六千餘字而言,《左傳》對歷史的描述確實夠「富」。除此以外,《左傳》被公認為是開了中國歷史散文和敘事散文的先河。後來司馬遷著《史記》,就從中吸取了不少筆法,故《左傳》文筆稱「豔」,也是實至名歸。但對於「其失也巫」的評價,我就十分不認可了。很多學者都說《左傳》在史學、文學、文化、經濟、語言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我認為這個方面還必須得加一項,那就是卜筮學。卜筮作為傳統文化之一,《左傳》裡面記載了豐富的卜筮案例。而《左傳》中所記載的春秋卜筮與後世的六爻納甲、諸葛馬前課、奇門、六壬、太乙等易學預測術都不同,具備最原始最樸素的卜筮色彩。但預測的神奇效果卻讓人歎為觀止。我認為這部分恰好是《左傳》中最有特色,最出彩的地方。他能夠讓我們有機會去了解中華卜筮學的源頭,有可能去探尋丟失了幾千年的易學瑰寶。
我們今天用易學做預測,最常用稱為大宗之法的「六爻預測」。六爻預測搖出卦象後,還需要知道起卦的月份和日辰,同時還要用納甲法為卦爻添加天干地支、六神六親等方可斷卦。甚至有些卦師還需要再添上各種神煞才覺完備。就是這樣,六爻預測的準確率和信息量仍被很多術士所批判。那麼「奇門遁甲」,「大六壬課」與「太乙神數」這易學預測領域中地位最高的三式之學又成為了眾多易學人士所追捧和學習的對象。其中「太乙神數」又號稱能預測國家興衰,朝代更替。當然,這三式之學的預測複雜程度和學習難度又遠遠大於六爻了。不過當我閱讀《左傳》中的春秋卜筮案例時,我發現春秋時期的古人根本沒有採用六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更談不上使用奇門和六壬中的這樣盤和那樣門。他們用的只是很淳樸的卦象分析,卦辭與爻辭解讀而已。但就是這種最淳樸的卜筮技術,下可測關乎自己之事,如魏國祖先畢萬自筮投奔晉國的前程。中可測兩國戰爭情況及勝負結果,如秦穆公筮討伐晉國。上可測國家興旺更替,如晉獻公卜立驪姬為夫人之吉凶。卜筮結果的精準性和預言的時間跨度讓人看完後瞠目結舌。此處權舉一例來說明春秋卜筮之神奇: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出生時,讓史官筮其前程吉凶。史官筮得「風地觀卦「變」天地否卦」。史官做了一番專業的觀象與爻辭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陳完的後代會有大出息,但不是在本國,而是在姜子牙開創的齊國繁衍興盛。那這一卦斷對了嗎?歷史給出了我們精準的答案!陳完成年後,陳國內亂,陳完避禍齊國,那時候齊國正好是齊桓公當家。齊桓公賞識他,封他為工正,並賜給他很多田地。中國古音田陳接近,故在齊國又被稱為田氏。到了陳完第五代子孫的時候,田氏就掌握了齊國的大權。到了第八代子孫的時候,田氏就取代了姜氏成為了齊國之主,姜太公的後代出局了。以後我們所熟悉的孫臏幫田忌賽馬之時,已經是田齊而不是姜齊了。從陳厲公讓史官筮陳完到陳完之後人在齊國壯大直至成功反客為主之時,歷史的車輪已經駛過三百多年了。那位史官不僅預言的結果正確,預言興起的國家正確,最厲害的是他能預測數百年之後的事情,我想太乙神數也不過如此吧!
春秋卜筮之法十分神奇,不用納甲,不用天地盤,不用八門,不用神煞神將,不用日令月令,同樣可以推出精彩繽紛的結果。從《左傳》記載的卜筮案例來看,春秋卜筮之法純粹卻不簡單。何謂純粹?即卜筮所用技法僅為象法、辭法。又何謂不簡單?先說像法,就需要十分紮實的八卦象學功底和豐富的象學思維模式。他需要你把一個卦顛過來、倒過去、拆開、合並、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聯想。其可衍生出錯卦、綜卦、互卦、之卦等各類卦變。每一種卦變都有其大象、本象、廣象、逸象、參象等不同的卦象解讀。再說辭法,古占辭繁雜且沒形成系統,並非都只出自《周易》。如「秦伯伐晉」之例占得蠱卦,有占辭為:「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這句占辭出自何處尚不知曉。但上述這些還只是皮毛功夫,精髓之處恕我之能力難以言表。那麼今天我們還能掌握和復原春秋卜筮之法嗎?我個人認為很難。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古人敬畏天地之心完勝今人,體現在卜筮上就是儀式、流程與工具。先說儀式,古人卜筮前都會齋戒、祭祀和焚香禱告。而今人呢?清朝八卦預測宗師野鶴所著六爻扛鼎大作《增刪卜易》中寫道:「不拘早晚,不必焚香,深夜亦可占之。」清朝卦師已然如此,何況今人!再說流程,古人用五十之蓍草揲筮,雖過程較為繁瑣,但四營八變皆可取象。但是從漢朝京房開始,就已經開始用銅錢代替蓍草,占筮流程大大簡化。最後再說工具,古人卜用龜殼,筮用蓍草。《說文》對卜筮的說法是:「卜,灼龜也;筮,揲蓍也。」但龜殼和蓍草並非是個殼和草就能用,古人對選材是有標準的。因為他們認為工具只有符合標準才具備靈性,預測才會準確。《史記》裡面專門列有一章叫做《龜策列傳》,裡面就講述了一些選龜殼和蓍草的標準。而今人占筮大多數就是三枚古銅錢,甚至有些是個硬幣就在使用。(二)古法遺失嚴重。雖然秦始皇焚書並未焚卜筮之書與醫書,但卜筮古法已經在秦朝之前就出現了傳承脫節,遺失嚴重的現象了。《史記·龜策列傳》中曾對此現象有過描述:「雖父子疇官,世世相傳,其精微深妙,多所遺失。」比如我們熟知易有三易,連山、歸藏與周易,但目前我們僅存周易,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很難了解他們的全貌了。又比如古法之中「龜卜」之預測功效勝過「揲蓍」,但是龜卜之術已經很難知曉其門道了,哪怕尋遍《左傳》多見筮法,幾乎不見卜法,唯有一例可見一斑。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讓卜人用龜占卜,得出的立驪姬不吉利。然後有用蓍草占筮,得出的結論為吉利。獻公因為一心想立驪姬,故想依照占筮的結果執行。而卜人告訴他龜卜勝於占筮,應該遵從龜卜的結論執行。而龜卜的爻辭指出如果獻公專寵驪姬,晉國後期會有十年的動亂。獻公不聽而立驪姬,結果後來晉國果遭十年動亂。(三)古今術士綜合素質不同。《史記·日者列傳》裡面寫道:「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一個司馬季主批得能寫《過秦論》的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嚴君平隱居成都市井以擺攤卜筮為業,但不影響他創作出《老子注》和《道德真經指歸》。京房能推災異,通曉納甲,更精通音律與改良樂器。李淳風不僅能和袁天罡寫出《推背圖》,更能作為世界第一人給風定級,還能編寫數學教材,編制曆法,製作天文儀器渾儀。邵雍不僅能做梅花易,還是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尚秉和能作《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更是精通中醫,進士出身。易學艱深,易學不易,非博學精深之士,定不能在易學領域樹碑立傳,更別說摸到春秋卜筮古法之門徑。
春秋卜筮古法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恢復其原貌定有很大難度,但是不代表不去嘗試,不去探尋,不去努力。很值得我們欣慰的是,已經有先人走上了嘗試與探尋之路,邵雍創「梅花易數」;尚秉和主張「未學易,先學筮」,「筮無定法」;霍斐然先生創「小成圖」,雖然這些離古法有差異有距離,但在尋找源頭的道路上,他們都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我們的易學卜筮領域越來越豐富多彩了!
李文淵
教育培訓行業職業經理人,傳統文化與易學研究者,現任重慶錦繡前程教育公司副總經理。精通國際教育與職業教育領域,擅長周易六爻預測學與四柱命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