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 必須有新思維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計劃生育,新思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08 10:02
最近許多專家、學者不斷呼籲,盡快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據權威部門發佈的數據,二〇一〇年我國人口普查登記的總和生育率數據是百分之一點一八,如果把漏報率補上去,經過多種手段測算,我國實際生育率大約在百分之一點五至百分之一點六五之間,近幾年都穩定在這個水平。國際上通常認為,人口生育率百分之二點一為世代更替水平,百分之二點一以下為低生育水平,百分之一點五以下為很低水平,百分之一點三以下為超低水平(被稱為「低生育率陷阱」)。以此對照,我國人口實際生育率已經接近「很低水平」,到二〇三〇年,我國人口將達到十五點五億,二〇三五年贍養比為二比一,即兩名納稅人供養一名養老金領取者,到二〇五〇年中國人口將下降到十三點五九億,二〇一四年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二點一二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點五,這個規模與現在歐洲三大國(德國、法國、英國)的人口總量相當。我國一九九九年進入老齡化,當時人均GDP約一千美元,發達國家是平均五千美元到一萬美元之間進入老齡化階段。二〇一〇年之後的四十年,每十年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提高四點七、八點零、五點二、五點三個百分點。二〇三〇年時,我國老齡化水平和二〇一〇年的德國水平相當,二〇四〇年的時候,我國的老齡化水平和二〇一〇年的日本相當。同時老年人口按六十歲,二〇一五年已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三,其中上海市替代率僅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九七,在各省區市中排名最低。全國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明顯提高,各省區市差距明顯,最高的北京市為百分之九十七點一八。
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資本積累,其貢獻量占經濟增長比重達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而資本積累的實質是人口因素帶來的優越條件。過去中國通過資本積累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依賴點在於:一、是中國長期人口撫養比呈下降趨勢,負擔輕,所以成就了中國幾十年來全世界最高的儲蓄率;二、是中國初級勞動力供給巨大;三、環保政策一直是建立在親商的基礎上。
一些專家、學者呼籲適度放寬生育政策,可以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降低人口老齡化水平;生育政策越寬鬆,人口老齡化緩解程度越大。如果一直實行單獨二孩生育政策,二〇三〇年人口老齡化水平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九,二〇五〇年為百分之三十四點零;如果在單獨二孩基礎上再進一步實行普遍二孩,相同時點的人口老齡化水平分別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七和百分之三十三點一,後者達到同一個老齡化水平的時間比前者可推遲一至三年。
筆者認為:這些專家學者仍未脫離原有思維模式體系,各類關於中國人口的總人數和老年齡數按模型推算也應和以後的實際情況相差不多。但關鍵是我們在討論老年人口撫養比,是否忽略了以下幾個未來社會科技的關鍵量與趨勢?
1、即現有大量的流水線、有毒、有害、各類礦山、飛機、地鐵、汽車、家政服務人員工作的崗位等都可在未來二十年內,逐步被中、高級智能機器人取代。講撫養比不是一個人與人數字比概念,應具體在國人有效工作年齡時間段的人機配合效率,所產生的使用價值、效益,若大量中高級智能機器人能替代人工,以及中高級智能機器人產生的使用價值、效益、效率、人機轉換率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話,那麼我們在研究贍養比時是否犯了一個習慣性路徑依賴錯誤,只見樹木不見林,其實綜合替代贍養比更應該能正確體現人機的使用價值、效率、效益指標、指數等。
2、中國在加快實現人工智能的科技轉換率,應用率和成功率,最終體現在轉換效率、效益上。一九四九年的中國人口在四點五億,當時稱為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一九五七年二月十四日毛澤東發表中國有七億人口,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語錄時,在七點五年內,中國人口增加了二點五億,一九六三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百分之四點三,達到最高時,中國人口已經以世界第一出生率,迅速膨脹擴大,而教育、衛生、就業、公共服務、人均占有資源一直長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若以中國名義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二百九十九萬海洋平方公里,我們與美國的人口應該差不多,考慮到中國現在人均收入、勞動、生產效益、效率為美國八分之一、科技、教育的差異,那麼中國適宜的人口在七億,當你走進富士康,原來需要三萬多工人的工廠,現在只需要一千五百工人,你就知道這種單純靠人口來規劃中國計劃生育的思維應該轉型了,計劃生育需要有新思維,融合後工業化、工業4.0智能化發展戰略,這樣才能保證中國在經濟、土地、技術、資金、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保持一個動態良性、可再造以及可持續性的平衡發展,不要讓人口最終壓垮了資源和生態環境。
當軟銀推出一代服務機器人時,二代三代與時俱進的高智能機器人應該不遠了,同時未來二十年中國與世界要逐步進入人機共存、共合、共生時代,一些法律、法規、倫理、規則等逐步將做出調整,這是我們在平衡計劃生育人口老年化、經濟發展時必須要有前瞻性、系統性,考慮到這些問題,人機共處、共合、共生,以後將有一個智能複合型機器人伴隨著人成長的情況,必須作為動態性指標納入系統中,加大人才素質、素養,複合型技能的培養,改變教育精英化,真正實行大眾化。
建議用十年左右的時間,過渡到全面放開二胎生育。具體建議分兩步走:第一步,在當前實施「單獨二孩」的基礎上,從二〇一八年開始放開三十歲及以上婦女的二胎生育限制,允許其選擇生育二胎。第二步,在實行年齡限制三至五年後全面放開育齡婦女的二胎生育,允許所有已婚育齡婦女生育二胎。按照年齡段逐步放開二孩生育的好處在於:一是可以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的增長情況,避免人口過快增長給社會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造成過度壓力;二是可以實現生育權利的平等,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把部分人群限制在外。老齡化是社會進步表現,靠增加生育來衝淡老齡化是飲鴆止渴。單獨開放二孩政策才不到二年,還得觀察幾年,生育政策的影響是一個複雜系統的過程,中國要高度關注人口、人手、人才三者的黃金比例關係。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放開二胎是改革的趨勢,但是在這之前,需要看到「單獨二孩」政策的落地情況。要加強政策的實施評估,加強人口形勢的研判全面放開二孩相關規定正在抓緊制定,全面放開二孩已是不可逆轉政策方向,衛計委作為參與制定政策和執行決策的職能部門,在其中有自己的一些具體考慮,因此表態十分慎重,工作推進務求穩妥,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生育政策的調整事關全局和長遠,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從研究論證、頂層設計、制定政策到組織實施,都不只是衛生計生部門一家之事,而必須由立法機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公眾依法參與,共同研判。真正實現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為進一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質量和國民素質交出一份對歷史負責任的答卷,這也是智慧性、前瞻性戰略實現中國夢的可靠保障。
周鴻軍
英國博鷹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靜茹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東方儒商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金盾網絡電視台文化頻道副主任,中國炎黃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DBA、EMBA戰略與品牌管理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