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如何對陣蔡英文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朱立倫,蔡英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1:30
朱立倫在兩岸關係方面態度鮮明,對台美關係的立場美國也是瞭解的,這是他超過蔡英文的地方。筆者相信,朱立倫在選戰中會有良好的表現,如果最終獲勝了,不會是令人驚訝的事情。假如他敗給了蔡英文,票數差距不會太大。
選情一直落後於民進黨的國民黨終於痛下決心,用黨主席朱立倫替換了本黨女候選人洪秀柱,台灣選舉格局為之大變,甚至有人認為選情可能翻轉。圍繞國民黨的「換柱」之舉,島內輿論傳言不絕、犀評不斷,尤以「陰謀論」和「交易說」為甚,民進黨更是大加撻伐,矛頭直指朱立倫,顯然不樂意面對這樣一位比洪秀柱更難對付的對手。確實,當初有些保守怯陣的朱立倫,眼看自己領導的黨有可能在領導人和民意代表兩方面都落敗,而國民黨的「花木蘭」洪秀柱明顯無力挽回頹勢,迫不得已,拋開前說,邁進前台,頗令人們感到意外。但客觀而論,國民黨和朱立倫捨此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只是虧欠了洪秀柱,刺痛了挺洪群眾。不過,政治畢竟不是喝茶吃飯,該心硬時不能手軟,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否則可能喪失立足之地。我們不能斷言今天的變故是朱立倫半年前就預設過的,但我們得佩服朱立倫半年後的勇氣與魄力。
英倫大戰已拉開戰幕
朱立倫可能迎頭趕上
「換柱」即畢,主席對主席,針尖對麥芒,英倫大戰才是國民兩黨選戰的真正狀態。國民黨振作了起來,民進黨緊張了幾分,真正的好戲終於登場了。民進黨人起訴朱立倫在「換柱」中有非法交易,還把矛頭對準了朱的岳父的營商糾紛,以圖給朱立倫戴上以權謀私的大帽子。朱立倫奮起反擊,痛批民進黨「奧步用盡」,「要讓民進黨繼續當在野黨」。對手蔡英文則指責說,國民黨的參選人還在挑起對立,似乎換沒換人都一樣。她說,執政黨已經執政七、八年了,執政的成績人民並不滿意,國民黨的參選人應該深刻檢討反省。這樣的相互抨擊在選戰中是司空見慣的,可能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看客們怎樣看才是關鍵。
朱立倫獲國民黨征召參選二〇一六至今十數天,不光向對手蔡英文下了戰帖,要求與蔡英文進行政策辯論,而且招數不斷,步步進逼,立竿見影。先來看朱立倫是怎樣佈局和輔選的。選戰剩下不足一百天,朱立倫到新竹輔選固盤,基層展現團結,包括縣長、議長、鄉鎮市長、代表會主席議員等全數總動員,包括農會、漁會、水利會等也全部出動。國民黨的選戰因為朱立倫的參選,爆發出巨大能量,各縣市「立委」參選人都掛出聯合競選看板,也印製好文宣,爭取選民認同。
再看朱立倫是怎樣搞定高層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不分區「立委」提名辦法,「立法院長」擔任不分區「立委」的屆數不應受限,全案無異議通過,為「立法院長」王金平解了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會上提出三項「國會」改革要求,內容包括一、「國會」更有效率;二、「國會」協商透明化;三、「國會議長」即「立法院長」中立化。朱立倫也要求所有區域、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都必需全力支持「國會」改革。提到三項「國會」改革內容,前兩項都有加以說明,只有第三項未進一步說明內容,只強調「議長中立化」是國民黨也要推動的目標,這三大努力的目標,不會因為個人而影響,而是希望從長期的制度來建立。朱立倫幾乎是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王金平的地位問題,既明確了朱王關係,調動了王的能量,又奠定了「立委」選戰的基礎。
另一個看點是朱立倫重批馬英九執政三大政策錯誤,包括證所稅、十二年國教及油電雙漲等。有媒體解讀此舉為與馬切割,藍營內部也不乏非議,如有人說朱是國民黨要員,若馬政府真有政策錯誤,朱也負有責任,不能只顧著檢討別人,不檢討自己。不過,從選戰角度看,朱立倫要讓選情逆轉,再造「新變數」,不能不「自揭傷疤」。筆者認為,朱立倫的揭短會對他有利,可增加選民的信任感。這使本來就有好口才、親和力的朱立倫選情熱了起來,給蔡英文造成了心理壓力,可謂英倫對陣,棋逢敵手。
更為可觀的動作是,朱立倫到新北市三重綜合體育館,參加勞工後援大會,對全場一千二百左右的勞工界代表喊話表示,他知道工會的訴求,對於勞保最高投保上限四萬叁仟玖佰元,要提高到四萬伍仟捌佰元,這他一定做得到。這場名為「勞工界支持朱立倫參選「總統」後援會成立暨雙北誓師大會」活動,全台職業工會和企業工會理事長和幹部代表等約四百多個團體都踴躍出席,場地位子爆滿,眾多支持者甘願在場外等著朱立倫現身,替他吶喊加油。朱立倫則喊話說,所有的勞工朋友要知道,要選一個實實在在為勞工打拼的人,還是選一個呼口號的人。
由此可見,朱立倫借助自己的行政歷練和經驗,主動觸及了廣大民眾的實際問題,展現了務實和自信,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樹立了精幹的形象。較之朱立倫,蔡英文就顯得脫離實際,政策空洞。當然,最後還得看選民如何看待這兩個候選人,而台灣選民的內心世界並不是能一眼看穿的。不過,由於國民黨給人的印象不佳,年輕世代的認同向民進黨傾斜,朱立倫要戰勝蔡英文極為困難。
兩岸關係不可回避
美國仍然扮演角色
應該說,兩岸關係是蔡英文的短板,她一直用「維持現狀」闡述她的大陸政策,但又無法說明什麼是現狀、如何維持現狀。所以,蔡英文常常回避兩岸關係這個重要問題,充分表現出空洞性。朱立倫則不然,能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在對外關係方面,蔡英文雖得到了美國的肯定,但未必能壓倒朱立倫,後者很快就要去美國訪問,有機會從美國獲得能量。朱立倫是美國長期的夥伴與交往對象,因此朱對美國而言並非「生人」,而是個「可信賴」的人。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表示,國民黨的臨陣換將讓美國和日本重新審視蔡英文當選台灣領導人對兩岸可能造成的危害。他認為,朱立倫為可能勝選之候選人,潛力無限。由於朱立倫曾在二〇一〇年新北市長一役中擊敗蔡英文;因此,朱對蔡可能構成陰影或心理壓力。
朱立倫訪美的身份是現任台灣執政黨主席,更有行政團隊支持。在TIFA、TPP上美方或許釋出部分善意,對台灣的發展有積極正面機會。朱立倫訪美未必能取得實質成果,但不會比蔡英文訪美的成果差,或多或少能為朱立倫加分。筆者注意到,針對美國派出導彈驅逐艦拉森號(USSLassen)駛入南海中國的渚碧礁和美濟礁十二海里範圍,引起中美兩國緊張,朱立倫受訪提到,維持區域和平,是周邊國家的共同責任,他期盼大家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這讓美國聽上去適當,也不用擔心大陸做出激烈反應。
朱立倫在兩岸關係方面態度鮮明,對台美關係的立場美國也是瞭解的,這是他超過蔡英文的地方。筆者相信,朱立倫在選戰中會有良好的表現,如果最終獲勝了,不會是令人驚訝的事情。假如他敗給了蔡英文,票數差距不會太大,朱立倫辭掉黨主席後,還能參加二〇二〇年並可能把蔡英文拉下馬來。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如果蔡英文當選後頭腦開始膨脹,顯露出「台獨」意圖,或者在海洋問題尤其是南海問題上邁錯步子,可能直接引爆兩岸衝突,後果不堪設想。希望蔡英文保持高度理性,她身邊的智囊不要出餿主意,以免引火燒身,禍害台灣。
王海良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執行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