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講談(一)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人格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24

  什麼是人格?每個人都知道,但沒有人能說得清。

  在心理學家看來,人格是由許多成分組成的,比如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其中,性格是最重要、最大的組成部分。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於人格也有不同的定義。我們平時說一個人「人格有問題」的時候,主要是指性格。性格是人格裡面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部分,其中包含許多社會道德含義。「性格」是指人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徵,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而「性格趨向」指的是孩子本身所具備的先天潛在的天賦或才能。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

  人格,又譯為性格,指人類心理特徵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是個體穩定的行為方式或者行為習慣。並在不同時間、地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會功能。人格更是體現了一個人的特點和與眾不同,萬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組合成了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個體。

  不同的理論家對人格的界定存在顯著的差異。但既然是「每個人都知道」,那一定有許多共同的地方。西方心理學家對人格的定義儘管相差懸殊,卻基本上代表這一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點,因此包括表現在外的行為特點和蘊涵於內部而外人無法直接觀察的特點兩部分。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對人格的定義是:人格是「個體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特異性模式,以及在這些模式之下、能夠或不能夠被觀察到的心理機制」。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格的界定雖然存在一種相互矛盾的現象,但也同樣把人格看作是個體內在和外在特點的綜合。人格的特點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功能性等。人格的「格」的本義是樹木的長枝條,並被引申為品格、格調及標準、規格。「人格」強調的是行為標準(表現在外、有章可循)和對內心世界的把握。即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同樣認為個體的人格是內在特點和外在特點的綜合品質,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對內部和外部特點的重視程度不同而已。

  我們認為,人格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一般理解為個性、性格,它包含六個方面的特徵:

  1.心:人的個性特徵、心理機制的總和。個性心理特徵,就是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個性的特徵具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共同性和差異性、穩定性和可變性、獨立性和統一性、客觀性和能動性。個性心理特徵的形成具有相對穩定性,例如形成一個人脾氣暴躁、性格外向,其含義是通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看到這個人的一些行為表現,才產生這樣的評價,所以,心理特徵在一段時間內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個性心理特徵在個性結構中並非孤立存在,它受到個性傾向性的制約。能力和性格是在動機、理想等推動作用下形成、穩定或者再變化,也需要依賴於動機和理想等動力機制才表現出來。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使個體表現出時間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貫性,體現個體行為。

  2.德:人的品德,品格、格調、標準、規格。德簡述為人品,比如:這個人很善良、品德很高尚、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等等,還有對自己充滿自信,做事執著,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有一個寬容的胸懷,為人正直、真誠、寬容、豁達。

  3.知:是認知、觀念,或叫做文化知識素養,它反映人的智能水準,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但也可以表現為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也指思想品德方面的認識,是個人對道德知識和規範的認識。

  4.情:指個體的思維、情感態度,常稱為情商(EQ),反映人在認識自我、控

  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能力,形成待人親切、溫和、易於溝通和受人歡迎的人格特點。情包含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培養積極的思想情感,一靠提高認識,二靠多組織參加實踐活動,三要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使情感轉化為信念。

  5.意:是意志,個體理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意志是人們自覺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我們平常所說的勤奮、吃苦、自製、毅力、奮鬥都是意志的具體體現。意志是成才的重要保證,因而也是成才的一個必要條件。

  6、行:即行為,包括行為特異,行事風格,習慣行動。行為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準高低的主要標誌。思想品德習慣是行為經過反復實踐而形成的一種動力定型,是自動化行為。我們要解放青少年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自然,瞭解社會,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範圍。育人者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對青少年進行行為訓練,並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使教育形成合力。知是基礎,情是動力,行是關鍵。

  一個人的完善人格是由心、德、知、情、意、行六個要素構成的。

  人格健康

  教育就是培養人的心、德、知、情、意、行的過程。一般說,知是情的基礎,情又影響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現,知是行的先導,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們實施人格健康教育要知行統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我們認為,人一生的性格、處世態度、做事行為、朋友、夫妻、屬下、事業發展趨勢、先天吉運、最適合做的行業、可從事的職業、優缺點、身體功能等相關資訊,以及隱含你的一生成功的定位、必須熟記的方式、創業的起因、規則、應該掌握的時機(人有四次十年)、一生錢財應如何得到、阻礙你的人際關係之方式、利於你的人際關係之方式、你一生思想與行動時屬於哪一類型、要善加運用的「磁場感應與人為的管理」類型等,都屬於人格的範疇。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格。通過努力也許可以改變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先做到「知己」。明確地把握「何去何從」的要領,可以掌握你人生的方向,俗話說「知性就好相處」。所以你必須先瞭解自己的個性,再去分析何種行業適合你的個性。「個性是主決一個人成功的要素」。

  某人的人格特徵,是通過他對別人、對自己、對所從事的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人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尤其與一個人童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所受教育及形成的行為習慣有密切聯繫,因而,早期教育對於建樹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對人格的分析和認識只是剛剛開始。人格健康教育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中西方認識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也已經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和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國人的人格健康掩飾性似乎也在減少。近來,中國人越來越重視和張揚個性,對自己人格是否完善的掩飾性必然也會逐漸減少,這種趨勢會否影響人格發展?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利於對人格和社會行為的準確把握,在理論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同時,龍學集團-龍學文化教育建立了基于人格因素分析基礎上,應用《人性透析與管理》學理來進行的人格健康諮詢,人格健康諮詢還有待於擴大範圍、積累經驗、拓展應用。

  臥龍教授

  自幼潛學易理之奧妙,研究天星、地理及人文環境四十餘年,尤對《人格管理》等中華人性文化興趣深厚,研究人性之奧秘及環境規劃,並不斷加以演習和印證《三體五格:人性透析與管理》。

  曾任:澳洲金沙·威尼斯人、新葡京等博彩公司;大陸華源地產、黎明集團萬翔地產、冠正地產、寶業地產等集團之環境規劃與管理高級或特別顧問。

  現為:中華海外菁英聯誼會總會長、中國基礎國學學會會長、興邦龍學研究院院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台聯名譽理事、福建省海聯常務理事、中國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導師團)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