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房價可保城市競爭力?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房價,城市競爭力
  • 发布时间:2015-11-03 13:41

  《上海·樓市智典》月刊發行人暨總主筆,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衡明不動產行銷智庫負責人,兼大陸、台灣十多家知名媒體專欄主筆和特約評論員。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日前一番「高房價危害城市發展」的指導意見,引起各方正反觀點碰撞與「頭腦風暴」。

  「高房價」之說,有「弦外之音」想當然耳,有贊成,有反對,贊成者以消費者居多,覺得當前包括上海在內的一線城市,均面臨嚴重的「購房難」問題,再這樣下去,恐將不利城市的健康發展。反對者以業內人士與專家居多,認為隨機式的行政命令不宜過多的干預市場正常運作,而上海房價的快速走高有其背後成因,輕率打壓將後患無窮……云云。

  關於「上海房價是否過高」?我已在上期文章作過說明,考慮到各方意見反饋及坊間說法,乃至不少記者提問相關事項時,我的補充感想,決定再作更深層次之探索,以利「真理愈辯愈明」。

  首先,我認為韓正作出「上海高房價」之表述,有其「弦外之音」,畢竟上海用地指標近乎枯竭,「賣地」已成不可持續的財政收入模式,與其等待無地可賣再作嚴控,不如在地價明顯走高之際,先行發出「高房價預警」,而為了避免「不壓地價壓房價」的「護短」之譏,上海市府隨即暫停了五塊土地的招標出讓計劃,以示決心。上海意欲告別「土地財政」。

  至於裁撤房管局,則意在凸顯上海未來將更多思考城市建設、定位與生活的合理佈局,正式向「土地財政」告別!而後續更有可能的動作是全面或較大範圍的開征房地產稅,否則過去數年動輒以千億元計的賣地收入,將無補充來源。

  以上觀點看似陰謀論,其實是無奈之舉。問題的關鍵是,如此作法能否達到平抑房價的目的?答案是不能!部分原因在上期專欄中已作解釋,便不贅述,想要強調的是,以上海當前發展來看,浦西有世界規模屬一屬二的國家展會中心,浦東有號稱「遊園人數將突破每年三千萬人」的迪斯尼樂園,遑論「國際金融中心」之城市地位正快速向上攀升,使上海強力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人才、產業、資金、資源的迅猛進入,在這樣的優勢處境之下,欲強力壓制其房價漲幅,談何容易?如同要求一個十四至十五歲正在發育的小夥子,每天只吃半碗飯以保持苗條身材,知易而行難!

  以前景看,上海房價仍偏低

  在如此情況下,毫無選擇、全面性的打壓房價正常走勢,其結果必然是後續適當時機的報復性反彈!執是之故,上海市政府似應釐清自身責任,有系統的專門針對當前及未來應積極扶持的產業與人才,乃至中低收入者給予特別之政策傾斜,使產業得以發展,人才、人力得以安居。必須知道的是,該淘汰的就應該出局,「市場不同情眼涙」,「吃大鍋飯」看似公平,卻無法激發經濟應有的活力。

  事實上,在我看來,除非一座城市的房價與其經濟實力顯不匹配,而是經過人惡意的炒作所推升、帶動,「否則壓低房價以確保城市競爭力」根本是過時之工業一點零版的「代工」心態。君不見,美國加洲矽谷與紐約曼哈頓,英國倫敦金融城的房價傲視全球,其經濟、金融、商貿仍煥發青春洋溢之生命力!

  事實上,在我看來,高房價與城市競爭力的關係,是先有城市競爭力,才有高房價,否則其將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終將癱塌!換言之,欲降上海房價的根本、有效辦法,是摧毀其城市競爭力,否則勢必徒勞。

  上海已是世界的上海

  總而言之,在「上海早已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之城市地位快速上升的同時,過去簡單、粗暴的臨時性政策、舉措,已完全不適用在上海這座舉世瞻目的國際級都會,正由於動見觀瞻,主其事者當慎之又慎,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投資增幅自二〇一四年起連續二十個月呈下滑趨勢,與兩年前相比,從百分之二十以上降至不足百分之四,說明開發商選擇區域集中於包括上海在內的一線城市,亦為後續房產漲價預埋伏筆。

  因此,當務之急絕非盲目的、一廂情願的壓制上海不可逆之房價漲勢,那是耗費資源、白花力氣,還不如因勢利導,給予欲扶持之產業及人才各種優惠措施,給予中低收入者特殊補貼,來的實際些。

  蔡為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