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儉由己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豐儉由己,飲食,生活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26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奢侈淫靡之風有所遏制,一些餐館飯店的經營服務也隨之有所改變。諸如取消「最低消費」的規定啊,高檔菜肴的收縮與中低檔菜肴的開發啊,物美價廉「和菜」的配置啊,等等。有些飯店還相應地作了宣傳,在北京曾看見過「合理點菜,避免浪費」的招貼,上海則出現了「豐儉由己」的口號,這些都是好事。

  不單是飲食,生活的方方面面,「豐儉」都應當重視。「豐」,豐富,充裕,不受限制,誰不喜歡呢?而「儉」,儉省,樸素,不能隨意,多少總不那麼痛快。把豐儉和憂樂放在一起觀察和思考,情況就更複雜了。一擲千金的大場面,並不一定能給人帶來歡樂,負債的負債,心疼的心疼,就是「得其所」者,想到日後的還禮,也不免一陣陰影掠過。難怪有些小「白領」感歎,工資卡敵不過邀請帖,幾個鐘頭的「風光」,換來半個月的尷尬,何苦來呢?「禮尚往來」,沒法子呀。而說到儉,也未必沒有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春節,有次我邂逅單位裡的一位勤雜工,提著一小捆甘蔗,「挈婦將雛」地探親訪友,一家子喜氣洋洋;一次在當時老北站排隊乘火車,前面兩個外地打工者在為幾角錢推讓,一個說「怎麼能用你的錢」,一個說「路上買水喝」,真誠的態度,令我頗為感動。區區幾角錢,卻能體現人們的情義。

  由此看來,「豐儉由己」的提法還真是不錯。「己」者,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真實需求,自己的精神狀態,總而言之一句話,實事求是。不攀比,不媚俗,不做作,不自慚,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有什麼需求解決什麼問題,適可而止,留有餘地,永不會鬧「饑荒」。這樣過日子,不也挺好嗎?

  可事實證明,如此「由己」不易辦到。一是社會上已形成一股「攀比」風,一切向「前」、向「上」看齊,炫富、追富、比富,輿論的傾向一時較難扭轉;二是節儉的環境大為縮小,有些小區連大餅油條和家常菜肴都難買到,因為商店租金太貴,不賣高檔商品,連本錢都撈不回來,從而對低消費者就難免有些厭煩和輕視。

  但一味攀高不啻於飲鴆止渴,老百姓買不起乾脆不進門,你又如何?不少小區周邊就剩下了按摩所、美容院,只賣些金銀飾品和珍稀補品,同老百姓的距離越來越大,如此的經營會有前途嗎?正常嗎?

  墨子說過:「節儉則昌,淫佚則亡」。於國於家,都是一個道理。倘豐儉當真不能「由己」,那就不只是一個風氣問題,而反映出貧富兩極分化的現狀已經相當嚴重了。荀子說:「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糾正風氣,讓人民「豐儉由己」,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一個國家必須有憂患意識,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奔向小康。

  要為「豐儉由己」造輿論,要把鋪張浪費搞得無地容身。

  過傳忠

  資深語文特級教師,復旦附中原校長。曾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上海市語協副會長,現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