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太上感應篇彙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55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太上感應篇】為道之根。周列諸善諸惡。因果報應。為歷朝歷代君王大臣。達官名士。仁者大德所傾力推崇。廣宣流布。無論賢與不肖。男女婦孺。皆可朗朗上口。對照力行。文中詳示吉凶禍福由來。條目精細。如羅如網。一一對照。振聾發聵。不知不學不修【太上感應篇】。即不知此生災禍何來。糊塗受苦。冤枉受罪。凡欲求闔家幸福。人生平安者。焉能錯失此趨吉避凶之受教良緣。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解釋】
見到他人四體殘缺,或是形象醜陋,不哀憐矜湣保護,反而加以譏笑。
【分析】
一個人肢體殘缺,形相醜陋,若不是他生前造了惡業,就是他父母所遺留下來的災殃;遇到了這種人,應當要哀憐矜愍保護,怎麼忍心去譏笑他們呢?況且一個人能否成功立業,是在乎他的器識,而不是在乎他的身體相貌。周勃雖然有口吃的毛病,卻作到了宰相;晏子雖然是身材矮小,卻能夠顯明君王;像這種例子,記載在史冊上,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佛經上講到有等同種類的果報,意思是說:人生在世,若是心術不端,後世生生就會形體不全,口歪眼斜,四肢殘缺;這就是說前生造作惡業,所以造成了今生的體相不具啊!所以人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怎麼能夠不戒慎恐懼,而讓自己的心念,流入了邪僻的想法呢?
【故事】
唐朝的大臣盧杞,他的臉色又青又藍;郭子儀有一次生了病,朝廷的百官到郭府探病慰安的人接踵而至,因此郭子儀的姬妾侍女全都出來,與來訪的官員相見,而郭子儀則未加以禁阻;但是等到盧杞到的時候,郭子儀就把所有的姬妾侍女屏退,告誡她們不准出來;有人就問他:「這是什麼原因呢?」郭子儀說:「盧杞的相貌醜陋,心地陰險,婦女們見到他,必定會笑他;哪天他若是掌權,我的家人必會遭殃,被他殺光了啊!」後來盧杞果然當上了宰相,當時凡是曾經得罪過他的人,他都是有仇必報;只有郭子儀的家人竟然無恙,沒有遭到盧杞的報復。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解釋】
見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稱贊宣揚,不但不稱贊不宣揚,反而卻阻止壓抑他。
【分析】
見到他人有才能而壓抑,這與隱蔽他人的善行,挫折別人的長處不相同;隱蔽則有幽錮的意思,而挫折則有摧折的慘痛,這又更進了一層;因為可以稱贊而不稱贊,這就是壓抑;跟隱蔽他人的善行,挫折別人的長處比較起來,罪好像是輕了一些,然而所推勘的道理,則是愈來愈細愈深了啊!
【故事】
戰國時代李斯、韓非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也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韓非。秦王見到韓非所寫的說難乙書,恨不得馬上就見到韓非。後來韓王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與韓非相談甚歡,心裡非常的高興;此時李斯害怕韓非會得到秦王的寵信,就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壞話,使得韓非下獄被囚禁;然後再令韓非服毒自殺。韓非想要自己親自向秦王陳訴,李斯不讓他有機會覲見秦王,韓非因此而死在獄中。後來李斯被宦官趙高陷害下獄,李斯也想要親自向秦王陳訴;趙高也不讓李斯有機會覲見秦王;李斯最後落得全家滿門抄斬。懂得道理的人都認為:這是天道好還,報應不爽啊!
埋蠱厭人。
【解釋】
刻了木頭人像,在上面書寫符咒,然後埋在地下,用來魘魅害人。
【分析】
玄都律說:「人若是造滿了二千七百條的過失,就會生出一個大害;他的家中會出巫男覡女;然而生為巫男覡女,本就已經是前世造罪的人了;現在又替別人使用妖法邪術埋蠱厭人,則更是加深了自己的罪孽,來世就要墮到地獄去了!然而有人居心不良,想要害人,就利用巫男覡女來埋蠱厭人,那麼他的罪孽,就比巫男覡女還要更重了!
用藥殺樹。
【解釋】
就是用毒藥來殺死樹木。
【分析】
世間的一草一木,都是天地間創造賦予的生機;孔子的學生高柴,對於正在成長的樹木,都不忍心去折斷它們,所以孔子稱贊高柴的慈悲。佛說:「樹木年歲久了,都有鬼神在上面棲息,所以不可以輕易的砍伐;而且砍伐它們往往會得到災禍啊!」
【故事】
桃源人茹雲衢,他的個性陰險狠毒,與鄰居不和,就秘密的把鄰居所種植的果樹和樹木,用毒藥全給毒死了;有一天,茹雲衢外出歸來,在恍惚之間,看到了燈火熒熒,聽到兵戈冗冗的聲音,他就被許多的士兵綁了起來,推他到樹林之間;有一位神明就斥責他說:「草木也是上天所賦與的生命啊!你怎麼可以遷怒它們,把它們殺死,像你這樣的作為,多是因為你的五臟不平的關係啊!」於是就下令士兵,剖開他的肚子,挖出了他的肺肝;這時候茹雲衢嚇得驚醒過來,因此就患了心腹絞痛的怪病而死。
恚怒師傅。
【解釋】
因為師傅的教訓責備,而對師傅產生了恚恨憤怒。
【分析】
恚怒師傅與「慢其先生」是不一樣的,慢是沒有原因無緣無故而輕慢;而這裡是因為師傅的教訓責備,而對師傅生了恚恨憤怒。古時候,弟子事奉老師的規矩,就是不可以冒犯師長,也不可以對老師隱瞞了自己的缺失;凡是老師有所教訓和指導,都應當要虛心和氣的接受,怎麼可以對老師恚恨憤怒呢?如果因為老師的教訓責備而恚恨憤怒,那麼他必定是薄德無福的人啊!
【故事】
明朝人汪會道,天性聰穎過人,看書可以過目不忘,而且馬上就能背誦;八歲的時候,就會寫文章;但是他事奉師傅的態度,則是異常的傲慢;稍微不如意,就在老師的背後憤怒的臭罵;有一天,他獨自坐在書房裡面,忽然打了一個呵欠,口中竟跳出一個鬼來,指著他說道:「汪會道,你本來可以大魁天下考中狀元的,但是因為你恚恨憤怒師傅不敬師長,上帝已經削去了你的祿籍,我也要從此離你而去了啊!」說完之後,鬼就不見了。汪會道這時候再翻閱已往曾經讀過的書,竟然一個字也不認識了。
抵觸父兄。
【解釋】
衝撞觸犯了父親兄長。
【分析】
這裡說的抵觸,和前面所講暗侮不同,暗侮君親的罪惡隱微而深,而抵觸父兄的罪孽則甚為明顯,凡是在言語行事之間,稍微有些不順從的意思就是抵觸;須知父兄為五倫之首,而孝悌乃是人道之先;所以對父親兄長應當要恭敬順從,講話的聲音要柔和,臉上的顏色要愉悅;即使是父親稍微有些偏私,兄長侵淩欺負自己,也只能委曲的加以解釋,反省自修;萬一父兄還是執迷不悟,不肯改變自己,也必須要和氣平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感到這樣做是周全適當的。若是自己稍微有些忿怒之氣,必定就會犯下了抵觸父兄的罪孽,那就會違背了倫常,悖逆了孝悌的道理,而被天地所不容了。
【故事】
明朝鵝湖人費宏,曾與一位同年好友在下棋的時候,互相的爭勝;費宏就開玩笑的打了同年朋友一巴掌,朋友因此而不高興。費宏覺得很後悔,每天都到朋友的家中請罪,而朋友則始終不肯出來和他見面。費宏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情很生氣,就封了一條竹板,派人送到京城,叫費宏自己用竹板打自己;費宏就拿了父親的信和竹板,到朋友家中,自己用竹板責打自己三次,這時候朋友才出來見面,兩人就抱頭痛哭;費宏說:「這是我造的罪,你為何也哭呢?」朋友說:「你尚且有父親在督促責備你,而我想求督促責備我的人,已經都不可得了啊!」從此兩人相好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