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我領了!」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蔣經國,台灣,開放政策
  • 发布时间:2015-11-03 11:35

  老友慶平兄(前台灣「海基會」副秘書長)介紹本刊的發行人文駒兄與我一起相聚敘談,聊起蔣經國先生過世前患病中曾因看了一盒《奉化》風光片錄影帶後,深深一聲感慨「這情,我領了!」,之後台灣就開放政策允許赴大陸探親……。談至此事我突然激動起來,因為這錄影帶正是我當年擔任導演並帶領組建攝製組拍攝的,而且還頂住很大的「壓力」和「困難」、總算完成的這盒錄影帶。回想起此片前後拍攝過程的往事,距今已有整整三十年了。

  那是在一九八五年,朋友介紹寧波奉化一世家子弟找我,說是台灣經國先生患病較重,很想了解大陸老家的現狀,因「文革」十年,謠傳多多,說蔣家故居、祖墳等都已毀壞殆盡云云,可實際現狀卻恰恰相反,都被保護修繕得非常之好,故想拍攝一部資料片趕在經國先生在世時,讓他親眼看看老家故居等現實狀況。就這片子放在現在來拍只是件非常簡單的小事,因為私人都有攝像設備可隨意拍攝,但在三十年前,尤其拍攝這樣的題材內容,那可是太有風險且無比困難的大難題,不過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特殊內容的片子,而我當時正好專業賦閑,盡幹些不務正業的雜事,自問已過「而立」之年,四十還不到,恰是敢闖敢為的年華,現好友相托正是衝我「膽大敢拍」的脾性,故經一番內心鬥爭後便毅然決然地接下此重任,並提出必須先解決幾個基本問題:1、拍攝資金即拍攝費用從哪來,2、專業人員的攝製組及專業級的攝製設備、器材等,3、掛靠上比較有影響和實力的正式出面單位,最好帶點「官方」背景且又有「魄力」的,4、拍攝製作完成後怎麼才能及時送到台灣給蔣經國觀看……,經反復商量後他負責解決1和4,我負責解決2和3,於是說幹就幹,他找到了幾家奉化的企業贊助,我找了些年青人,先去奉化溪口體驗採集素材資料,編寫腳本底稿,與此同時也聯繫掛靠上了《民主與法制》雜誌社,並還與浙江省電視台、寧波市的統戰部、宣傳部、電視台都搭上了不同程度的「默契」關係,等等這一切凖備就緒,約在一九八六年正式開拍。

  現在回想起關於此片拍攝、製作、後期等全過程中,有以下幾事值得一提:一、為了「安全」起見,我想出打著風光片的幌子,定位拍攝一部奉化溪口秀麗風光片,故片名就叫《奉化》,但其重點是在風光片的遮掩下把所有蔣家故居、祖墳等相關場景充實進去,故攝製組拍攝了雪竇山、瀑布、深潭、剡溪等許多美景,同時把蔣家故居豐鎬房、蔣母之墓、武嶺門小洋房、蔣家祖廟摩訶殿等也都如實拍攝記錄下來;二、有些畫面鏡頭頗有爭議怎麼辦,我果斷決定由導演拍板,也由導演承擔責任,實行「文責自負」的原則。如豐鎬房裡的「報本堂」供列有蔣家各祖宗牌位,多人提出應忽略過去,我仔細思考後決定還是如實拍攝錄入,又如祖廟摩訶殿尚未修繕好,但考慮到經國先生生母毛福梅夫人喪於日寇轟炸後葬於此處的,故絕不能缺此鏡頭,不足之處用解說詞畫外音給補上,還有其他等等的鏡頭都想方設法盡量保留齊全;三、片名題寫,我再三考慮最為合適的人選是在北京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經國先生的同學屈武先生,好不容易聯繫上並給我回復了,可因屈老身體原因需等待一段時間,但此片沒有時間可等,已多次催我完成交片,故最後只能放棄屈老題字,沒想到這一折騰卻無意中泄露拍攝的一些信息,反倒引起了一些官方部門的關注,都想來插上一手,一旦有某人或某部門開了頭提出「審查」什麼的(當時已有前來找「麻煩」的),如真的被干擾插手,那可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通過、才能交片囉!攝製組當機立斷,趕快加班加點地完成編輯、配音、解說、字幕等等全部後期製作。

  錄影帶終於完成交付後,我的任務也結束了,至於如何送到台灣,怎麼送給經國先生觀看,就不是我的事情了。但總算不久後還給了我個交代算是告訴了我一聲,錄影帶已送達台灣,並在經國先生有生之年,神志清醒時看到了他夢牽魂縈的故鄉、故居、祖墳……。據慶平兄、文駒兄介紹,此片是由蔣孝武前妻汪氏家人(雖離婚但與蔣家關係甚好,定居瑞士於八七年赴台探視並送上此錄影帶),而找我的世家子弟正是汪氏家族的,一切前因後果關係至此完全聯上。

  吳樹防

  上海最早的第一代電視人。現任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中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嘉泰拍賣公司及上海嘉賜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業負責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