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前程錦繡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機器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1:36
工業機器人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高端裝備,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首先要加快產業體系建設,規範產業發展秩序。二要下大力加強研發,尤其要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三要加快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四要加強國際合作。
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包括一切模擬人類行為或思想的機械。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預言,機器人將重複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發展機器人產業正在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有著錦繡前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各國都全力競相開發機器人產品,機器人智能越來越高,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在當代工業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機械加工行業、電子電氣行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木材及家具製造業等許多領域中,還在不斷地拓展。此前,機器人主要用於替代重體力勞動和複雜勞動,以解決人力在惡劣環境下作業的問題,以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保障人身安全,現在已使用到簡單重複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工序,以減少用工人數,提高效率。機器人在工業中的應用情況,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經濟發達水平的重要標誌。在日本,每一萬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數量是三百多台,而我國不到二十台。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的總人口數超過十三億,而日本只有一億多。我國製造業總量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製造大國,但我國是一億多產業工人來完成的,而美國只有一千萬工人來完成的。表明我國工業的生產手段還非常落後,生產效率非常低下。
實施「中國製造
二〇二五」,就是要改變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狀況,到二〇二五年實現從製造業大國邁入製造業強國行列。而在現實這一轉變過程中,智能製造是主攻方向,也是根本路徑,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則成為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二〇〇五年至二〇一二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銷售增長率為百分之九;而同期中國機器人銷售量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五;二〇一三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約十七點九萬台,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二,其中約三點七萬台在中國銷售,同比增長百分之六十,全球第一;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信息,二〇一四年,我國機器人銷售達五點六萬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最新報告認為,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中國機器人銷售年均增長率仍可達百分之二十五,而在美洲和歐洲,預計僅為百分之六。僅從浙江省來看,全省三點六萬家規模以上企業爭取在三年內完成「機器換人」,每年投入不少於三千億元,意味著三年將釋放萬億元機器人採購需求。在「二〇一四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上,浙江省內企業上報的採購清單顯示,採購總額超過八千億元。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已從工業領域快速擴展到航空航天、國防軍事、醫療康復、社會服務等更多領域。機器人對人類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越來越被全球重視並快速發展。二〇一二年,美國發佈了機器人發展路線報告,將現今的機器人與上世紀的互聯網定位於同等地位,並被列為美國實現製造業變革、促進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近期,歐盟啟動了全球最大民用機器人研發計劃,預計到二〇二〇年投入二十八億歐元,創造二十四萬個就業崗位。該計劃將有二百多家公司,一點二萬名研發人員參與。德國提出的工業四點零計劃,也將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技術作為迎接新工業革命的切入點。我國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投資建立了九個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和七個科研基地,開始受到重視,「十二五」期間,國家八六三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等多個項目都涉及機器人項目,國內各個地區、省市也在大力投資機器人產業建設,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機器人產業園已達四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園區在籌建之中,機器人產業已步入加速期。但是,我國機器人的技術和應用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現在,國內市場銷售的機器人百分之九十依賴進口,我國新增加的工業機器人超過百分之七十是國外進口,主要從日本、瑞典、德國、意大利、美國進口。其中,日本約占百分之六十四,歐洲約占百分之三十六。
我國雖然開始大力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進入了初步產業化階段,一些產品已開始產業化生產應用。但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器人本體,國產機器人的總體水平和國外大公司差距三十至五十年。一是缺乏核心技術,一台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主要三項: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減速器。高端的工業機器人國內也能製造,但是需要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必須從國外進口,價格很高,國內企業想降低機器人製造成本非常困難,發展受制於人。如用於機器人關節處的一個小小減速器,進口單價高達一兩萬元,一台國產六軸機器人銷售價大約十幾萬元,單單減速器就占掉將近一半成本。二是產品質量可靠性、精確度遠低於國外產品。如日本發那科公司生產的「拳頭機器人」,一架四軸控制的機械手凖確快速地將傳送帶上的小零件搬運到指定地點,完成一次搬運動作的速度只要零點零七秒,即使傳送帶上的小零件淩亂擺放,都能準確抓取和轉移,誤差通常只有零點一至零點二毫米,而且這些機器人還不容易壞。有試驗證明,國產機器人平均無障礙時間為八千小時,而外資品牌機器人可達到五萬小時。
工業機器人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高端裝備,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首先要加快產業體系建設,規範產業發展秩序。要從戰略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管理、引導,制定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機器人產業發展指導、服務機構;建立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設立第三方檢驗檢查機構,實行機器人產品認證制度;成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國家標準,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標凖的制度們使用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二要下大力加強研發,尤其要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組織高校、科研機構、機器人製造商及應用企業,加強合作,針對關鍵性部件、核心技術,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研發高智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器人,研發製造更多品種,價格相對較低、質量可靠,實用性強的機器人產品,以滿足眾多中小企業「機器換人」的實際需求。三要加快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政府應制定鼓勵企業生產和應用機器人的扶持和激勵政策。比如設立機器人研發專項資金;對研發生產和應用機器人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減免稅收;對機器人研發企業在貸款、上市、發債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機器人研發,使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較充足的資金保障。四要加強國際合作。鼓勵國內企業及研發機構與國外機器人生產大公司和研發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性機器人技術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高水平人才。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提高我國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技術,盡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周德文 著名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溫州東方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高級經濟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