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规看香港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交规,香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3-15 15:03
天生“食汽车饭”,刚满18岁即申请学车,可能与车有缘,幸运地“一次过”,顺利考到车牌。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尚未有廉政公署,考车牌要向考牌官奉上“茶钱”,似是理所当然的“指定动作”。犹记得,临近考牌,教车师傅充当“中间人”游说学生,如想顺利过关,则付上港币五百大元并可代为接洽安排云云。笔者当年自信心爆棚,婉拒师傅一番“好意”。以当年的生活水平,一个政府公务员初级文员也只是月入港币四百元,五百大元“茶钱”确是非常不简单。不过俱往矣,如今的香港已经确定了应有的社会秩序及近来政经人员经常提及的社会核心价值了。
其实每个城市或国家,任何建设都必须经过一个学习的阶段,所不同的只是这个阶段发展期的时间长短而已。去年圣诞节假期往上海旅游探亲,吾弟在上海工作生活二十多年,亦早已习惯当地生活,每天都驾车上班,但竟然对有关“抢黄灯”的新交规处罚稍有微言。
黄色交通灯的作用是对司机的一种警示,按照国际惯例,黄灯亮时应停车,冲黄灯便是违法。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发生不少交通意外引至人命伤亡,公安部才出台实施“闯黄灯”的相关罚则。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群众及司机普遍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再加上司机的驾驶坏习惯,每逢遇到交通灯的黄灯,便很自然地加速通过使原意是警示灯的黄灯亦变成预告加速灯,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至于部分的香港驾驶人,也好不到哪里,打从2000年7月开始禁止司机在车辆行驶时使用手提式流动电话,或其他同类无线电通讯设备,违规者最高可被罚款二千元。但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会见到不少司机在马路甚至在高速公路上手持手提电话边行边讲,置法规于无形,而交警却因为执法指证上有难度,致使不少司机以身试法,实属不应鼓励。据知,内地公安部今年十月开始亦修订及执行有关法规,违例司机将被记两分,而此新规定却意外地让手机蓝牙耳机走俏,每月销量倍增,亦算是商界的一点意外收获吧。
每当有新的交通规例实施,不多不少都会对司机的心理上有点儿威吓,但随着交规越来越严格,新的交规会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司机的驾驶态度会变得更安全稳重,交通意外伤亡能够减少,社会医疗成本亦会降低,长远而言,汽车保险费率亦会逐步回落,得益者还是驾驶司机本身。
莫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