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炼神君 旧日红箭阿尔法·罗密欧8C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3-15 16:38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是全球波谲云诡、风云变色的岁月。政治上,纳粹德国兴起,日本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上,由美国首发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各国。而在汽车业界,具影响力的大型赛事逐一举办,触发大车厂对高性能车种及赛车开发的大勃兴。三十年代名车辈出,不仅是当时的代表作,也对后世汽车发展影响深远。其中一款不能不知的车型,是阿尔法·罗密欧8C。
时至今日,阿尔法·罗密欧在意大利汽车界的名气可能不及法拉利或兰博基尼,普及性也不如菲亚特。不过,假如没有8C,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法拉利了。
教科书式经典
如果说8C牵引了意大利跑车近几十年的发展,也非过誉之词,事实上,在各式各样的经典车排名上,阿尔法·罗密欧8C都在前列位置,用“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来形容,也全不为过。这款车不但产量稀少、性能惊人,其设计亦深具划时代意义,它在各类赛场上战绩彪炳,更有数不清的异闻传说——可以说,8C集一切作为经典车的要素于一身。或者反过来说,怎样才算得上经典车?看看8C,它就是一个范本。这一长篇剧的源头,要由一位匈牙利裔的意大利汽车设计师说起。
大腕初长成
维托里奥·简诺生于1891年,在都灵长大,他在20岁之年加入菲亚特担任初级绘图员,参与汽车设计工作。六年后,晋升为设计小组的负责人,专事赛车设计。直到1923年,简诺被尼古拉·罗密欧以近乎双倍的工资挖角,成为阿尔法·罗密欧车厂的第二任主设计师,举家迁往米兰,其第一项作品就是阿尔法·罗密欧P2赛车。
简诺加入了阿尔法·罗密欧,在P2赛车取得成功后,马上着手新的量产型汽车,使用直列6汽缸1500cc容积,因此直接名为6C 1500,而且还用于参加比赛。到1929年,阿尔法·罗密欧要求一台比6C更强大的量产车型,简诺就在6C的基础上开发新的8汽缸发动机——这就是8C的渊源。
拼装的神器
8C的动力中心,是一台直列8汽缸发动机,这样的布局在当时仍属新技术,第一款使用直列8汽缸的量产型汽车是1919年的意大利 Isotta-Fraschini Tipo 8,直8比直6有更强的功率和扭矩,而且其双数活塞冲程连动,能比单数连动的直6有更畅顺和谐的动力发挥。直8过长的发动机本体却是其弱点,对车头的发动机舱空间要求较大,因此局限了车身和车型的设计。简诺加盟阿尔法·罗密欧的首台作品P2赛车,使用的就是直8发动机,也是车厂第一台直8车型。
至于8C的发动机,其实是使用了6C的发动机汽缸本体,把原有的6汽缸减掉两个成为4汽缸,再把两个4汽缸连成一线而成。8C每个汽缸的冲程和口径分别是88mm和65mm,与6C一样,如此一来,8C就等于是加了两个汽缸的6C,总容积提升为2336cc,所以这款8C就叫8C 2300。
这台8汽缸发动机,使用当时仍属新技术的双顶凸轮轴,每汽缸设两活瓣,凸轮轴采用经典的两边分置设计,呈90度夹角形式置于汽缸顶格局,每4汽缸配用一个化油器。另加上机械增压装置,在整体的平衡性和完成度来说都称得上无懈可击,这台发动机的转速可达5400rpm,最大功率达165hp,为8C提供稳定可靠的强大动力。
扬名立万
根据阿尔法·罗密欧的官方纪录,8C 2300于1932年起投产。不过事实上,早在1931年,车厂已经完成了24台8C的车架,车厂似乎根本并不急于把8C推出市场发售,第一批生产的8C,更重要的任务是作为赛车征战四方。
1931年,8C即已开始频繁出征:当年4月的千里大赛,两台簇新的8C首次参战,不过并没有获得处女赛的胜利,反而双双以退赛告终。然而胜利距离8C并不太远,在5月的第22届Targa Florio大赛上,意大利名车手塔齐奥·努沃拉里(TazioNuvolari)为8C带来第一个大赛冠军。6月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由亨利·伯金(Henry Birkin)和厄尔·豪威(Earl Howe,因其伯爵身份一般被称为“Lord Howe”)合作驾驶的8C夺得冠军。同一周末,阿尔法·罗密欧厂队车手恩佐·法拉利在意大利一项爬山赛中驾8C获胜。8月的英国Tourist Trophy大赛,8C得到亚军。9月的意大利蒙札大奖赛,8C位列第二。
一连串的夺标光环,只是8C辉煌战绩的起步点,此后数年,8C几乎横扫所有欧洲大赛,各类高水准耐力赛、越野赛、大奖赛和爬山赛,无处不见8C的身影。要统计8C一共获得的冠军次数,只有四个字:难以尽数。
曲高和寡
虽然在赛场上赢尽光荣,可阿尔法·罗密欧8C的市场成绩就不见得同样精彩,主因之一是8C本来就不是便宜的汽车,8C的基本车架叫价由75000意大利里拉至80000里拉,整车售价更近100000里拉。这款名贵的高性能跑车可谓生不逢时,适值三十年代初经济大衰退的风潮到达欧洲,也使8C销量不起。根据记录,在8C 2300生产期的四年(1931-1934)内,总产量只有189台,其中有不少更用作赛车,因此也令乘用版的8C只有很少量流传后世。今天,8C 2300的身价已经大幅飙升,基本上,任何一台出现于拍卖会上的8C 2300,卖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千姿百态
阿尔法·罗密欧在开始生产8C之际,基本上只制造长轴距版和短轴距版两款车架,根据用途配上不同的车身,由车身建造商负责制造车型。当时大体上分为三个车型:一是赛车型(Racing Model),又称为蒙扎(Monza)型,极速可达225km/h,车身设备极为简单,场地赛用的赛车更不设车灯,相当于今天的方程式赛车;二是跑车型(Grand Sport Model),又称为勒芒(Le Mans)型,极速约215km/h,属双座位型式,有敞顶式和硬顶型;三是长轴距的长阵版(Long Model),多属四座轿车款式,有固定车顶和可开顶式选择,极速约170km/h。为阿尔法· 罗密欧8 C装配车身的制造商甚多, 大部分由两大名家Zagato或Touring经手。此外,也有出自平尼法瑞纳(Pininfarina)手笔。由于款式、造型众多,加上全属独一无二的订制版本,因此每部8C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几乎没有一个专属的车款可供辨识。于是,后世对于8C的考证和核实,就成为经典车专家的工作。由车架号码入手,再对车身设计、款式和型号作深入辨析,才能准确判断出一部8C的真正身份和历史,由是,更令8C成为经典车界常说常有的话题。
最强红箭
镜头回到1933年,是年8C虽然创下年产90台的纪录, 但阿尔法·罗密欧车厂面临又一次危机。自尼古拉·罗密欧在1928年离任,车厂经营每况愈下,在经济萧条影响下,已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至1932年底,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介入,工厂获得注资后得以维持,而国有化后的阿尔法·罗密欧新领导层,要求车厂退出赛车这项烧钱运动。于是,1932年,阿尔法·罗密欧宣布厂队退出所有赛事,而与赛车有关的业务,则交由恩佐·法拉利以独立的法拉利赛车队名义运作。这也就是如今神坛之上的那个Scuderia Ferrari。
8C赛车成为法拉利的车队战车,车身上原来代表阿尔法·罗密欧的四叶草标志顺理成章改为跃马队徽,也就是赛车史上著名的跃马阿尔法·罗密欧。在恩佐经营和操作下,阿尔法·罗密欧8C继续有出色表现,但为了强化以对抗来自德国的强大对手,1933年,8C的2336cc发动机容积被扩大至2600cc,称为8C 2600。到1935年,更进一步提升至2900cc。
8C 2900是阿尔法·罗密欧专为攻打千里大赛而改良的新车型,除了发动机扩容,更改用双机械增压器,输出功率达220hp(极速约230km/h),是当时最快的量产跑车。1936年的千里大赛,8C 2900一举囊括了三甲位置,1937年也包办前两名。其后,厂方推出了功率减为180hp的8C 2900B,不过两款8C 2900的产量极为稀少,只有30台(短轴距双座位版20台,长轴距四座位版10台),个别车款更只造了一台,是以8C 2900的名字常列十大名贵经典车名单上,完全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
时代分水岭
另一方面,当时的格兰披治大奖赛争夺战也达到疯狂程度,德国的Auto Union和奔驰都制成速度达300km/h以上的专用赛车,8C使用不足三公升的发动机,在场地赛上难以匹敌。而阿尔法·罗密欧在1938年再度组织厂队出战(恩佐·法拉利因而发展自己的赛车和汽车事业,引出另一段传奇),对简诺施压,要求设计出更快的赛车。然而简诺的新型V12发动机并未取得成功,他本人也因此在1937年黯然离开阿尔法·罗密欧,8C的故事走向尾声。是年,日本侵华战争在亚洲展开,欧洲的战争危机也日益严重,在8C结束了三十年代叱咤风云的生平同时,全球战事迫在眉睫,也使汽车历史走向一个全新的棋局。
顺带一提的是,简诺离开阿尔法·罗密欧后加入蓝旗亚,创造了另一台经典赛车D50。后来,蓝旗亚退出一级方程式时,把D50卖给法拉利,开创了法拉利的V8发动机历史。而简诺也同时转移到为恩佐·法拉利工作,主力设计V6和V8发动机。法拉利的名作Dino跑车,其搭载的V6就是基于简诺的设计。可惜简诺和恩佐一样,不幸晚年丧子,最终于1965年自杀身亡。一位汽车设计巨星以悲剧收场,为他起起落落的一生平添无尽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