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大答题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旅行
  • 发布时间:2013-03-15 16:54

  坐在马桶上我一直在想,什么叫做旅行。听起来简直太容易,从A点出发到B点的行为就叫旅行。但我问问你,从马桶上站起来回到起居室叫旅行么?从家里走到楼下超市叫旅行么?不够远?那从天安门走到通县算旅行么?还不够远?那我开车到门头沟买一筐柿子再去怀柔取一个包裹算旅行么?时间不够长?那我不开车,这条线儿我就腿儿着去腿儿着回来,满打满算两天,这算旅行么?

  我们都笑了,其实旅行和距离和时间都无关,要抱着一个旅行的目的,心无旁骛地从A点出发到B点的行为才叫旅行。于是,我们又陷入了沉思。因为用旅行本身来解释旅行,逻辑上说不通。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发现和掌握的。因为旅行明显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所以旅行不能仅仅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旅行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我想去某处并想体验这个过程。

  体验过程,是旅行和其他有目的或者无目的位移的主要区别。如果忽视了体验过程这个元素,旅行可能变成:去运动、去采购、去博物馆、去吃饭。同样的,我们从来不把“去运动、去采购、去博物馆、去吃饭”叫做去旅行,因为我们根本不在乎体验路上的过程。

  为什么要去旅行?用网上流行一段调侃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这句话切中了旅行的原因——追求新鲜感。我曾经对一个酷爱旅行且宣称自己对伴侣极其忠诚的女孩说过,旅行就是一次全身心的出轨,只不过没有伤害到谁。而且,旅行一定是为了获得某种内心的满足,必须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或者为了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我们再聊聊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前者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后者更看重物质满足。其实,大部分人把旅游当作了旅行。同一个团的人,他们去同一个地方,参观同样的景点,品味相同的美食,但是由于心境的差别,其中一些人是去旅行而另一些人是在旅游。这就好比美食家和饿死鬼的区别,美食家的目的是品味,饿死鬼是为了果腹。

  旅行的关键词是体验过程和精神满足。有了这些诀窍,下次再报团出游,就能做一些特别的准备,让每一次旅行变成一个体验人生的机会。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次旅行,有一天我停下来,审视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想明白了,背起行囊继续走。

  李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