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电图,心肌梗死,诊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2 15:19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心电图诊断本病出现漏诊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接受复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共计50例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非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12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诊断本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漏诊原因。结果: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准确率为65.00%,诊断敏感性为54.00%,诊断特异性为76.00%。诊断正确组与诊断错误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特异性高,准确性及敏感性较低,易出现漏诊。漏诊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临床需谨慎使用。
关键词:心电图;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漏诊
为进一步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引发漏诊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近期所收治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取得了确切的研究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3月期间,于门诊部接受复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
观察组5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均≥1个月。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40~75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5.1±2.3)岁。选取同期我院收治非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35~72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3.2±1.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12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加以记录。对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观察。同时,选取患者年龄指标、性别指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就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电图诊断价值
针对本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电图下诊断阳性患者共计27例(54.00%),诊断阴性患者共计23例(46.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心电图诊断下阳性患者共计12例(24.00%),诊断阴性患者共计38例(76.00%)。综合上述数据,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准确率为65.00%(65/100),诊断敏感性为54.00%(27/50),诊断特异性为76.00%(38/50)。
2.2心电图漏诊原因
心电图诊断下,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准确患者共计27例(54.00%),诊断错误患者共计23例(46.00%)。
性别方面,诊断正确组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51.85%),女性患者共计13例(48.15%);诊断错误组中,男性患者共计11例(47.83%),女性患者共计12例(52.17%)。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方面,诊断正确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8±1.3)岁,诊断错误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2±2.1)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方面,诊断正确组中,1支病变患者共计8例(29.63%),2支病变患者共计15例(55.56%),3支病变患者共计4例(14.81%),诊断错误组中,1支病变患者共计2例(8.69%),2支病变患者共计10例(43.48%),3支病变患者共计11例(47.83%)。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多使用心电图作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所对应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1-2]。然而,对于本次研究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而言,常规心电图下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明显较低(诊断敏感性为54.00%(27/50),诊断特异性为76.00%(38/50))。该数据反映:心电图作为诊断本病手段,缺乏科学性价值,较易出现漏诊问题。主要机制在于: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疾病患者进行干预诊断的期间,病理性Q波是最主要的观察对象。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不同程度上表现有病理性Q波,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则不尽然[3]。一方面,受到扩张性心肌病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因素的影响,同样可能产生病理性Q波,导致非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为假阳性(本组共计12例),另一方面,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若早期采取血流再灌注的治疗方案,可能致使患者心悸瘢痕愈合,一定程度上致使病理性Q波的表现不明显,乃至消失,从而诊断为假阴性(本组共计23例)。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以及性别均非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两组患者仅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会导致缺血性心肌范围的扩大,知识心肌除极向量相互影响乃至抵消,在二次投影下反致使心电图正常化。
综上所述,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特异性高,准确性及敏感性较低,易出现漏诊。漏诊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临床需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等.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13-2216.
[2]黎明,张宇霞,周柏宇等.碎片状QRS波群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9):1345-1346.
[3]王婷,白竹,孙玉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5):397-397.
李新梅 李萍萍 聂妮娜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