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内科护理的常规方法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2 15:4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空气日益恶化,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呼吸类疾病发病期多以咳嗽与咳痰、呼吸苦难、咯血等临床表现,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呼吸内科的护理也需要专业的护理方式,本篇文章就呼吸内科护理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健康指导;疾病防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空气日益恶化,呼吸内科疾病在医院医治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呼吸内科疾病不同于普通的内科疾病,所以在护理时需要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有效且合适的护理方法。
1.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1.1 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自发性气胸、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1.2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脓肿和肺结核等临床表现。
1.3 其他病因
除了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性如ACEI类药、肺水肿、心因性咳嗽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肺炎护理相关常规知识
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压迫我所致。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肺炎早期,肺部并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会伴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肺实变叩诊浊音,可问湿性啰音。
2.1 发热患者的护理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病人需卧床休息。医护人员要及时送检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等。病人在发病期间需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烦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还需遵医嘱服用定量的抗生素,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要摄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失误,促进身体恢复。
2.2 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需要先观察咳嗽的性质,遵医嘱给予祛痰药和雾化吸入,并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咳痰,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对已无力咳痰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咳痰,必要时吸痰。
2.3 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需要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控制病房室温在18-20摄氏度,相对湿度55%-60%为宜,每周对病房进行1-2次消毒处理。并按照医嘱给予吸氧、支气管解痉药,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要仔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度和节律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2.4 休克性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皮肤粘膜色泽等。去枕平卧位,保持脑部血氧供应。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和。
3.支气管哮喘护理相关常规知识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伴哮鸣音。重诊患者呈端坐呼吸,大喊、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复运动、发绀。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时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减少室内过敏原的种类和数量。避免患者进食易诱发哮喘发作或有刺激性食物(如乳类、蛋类、鱼、虾、辛辣刺激食物等),鼓励病人多饮水。还需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解痉药物并观察疗效。促进排痰、观察呼吸,监测血气变化,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肌松剂、机械辅助通气。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相关常规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系指终末支气管远端气腔扩张,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低。临床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可伴有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患时,需协助患者端坐位或卧位。患者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全身运动与呼吸锻炼相结合,可进行步行、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家庭劳动等方式锻炼,锻炼时速、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5.慢性肺原性心胀病
慢性肺原性心胀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两个阶段。一是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气喘等。二是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慢性肺原性心胀病患者的护理要点。需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水肿时应摄入低盐低脂饮食。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者,必要时机械通气并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缺氧程度、呼吸形式、皮肤温度及色泽、痰液的性质。
6.非临床护理
6.1 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护理
(1)为病人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自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为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多食蔬菜、水果,并做到粗粮细粮合理搭配,注意预防便秘。少食豆类、薯类及饮料等易产气发酵的食物。为中度和重度呼吸困难病人提供流食或半流食。(3)对咳嗽、咯血病人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对于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有利于稀释痰液,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监测病人白蛋白、血色素及体重的变化,以了解病人营养状况。必要时需静脉补充营养液。
6.2 患者的药物治疗护理
首先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药物治疗。还要为病人讲解治疗用药的名称、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切记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3 患者的心理护理
病情反复,病人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病人,讲解有关的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做治疗护理前,为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鼓励病人倾诉,以消除病人消极情绪。休养期应鼓励病人自我照顾及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7.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在护理患者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告知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告知患者预防疾病发作,胜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及预防疾病的方法。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的方法。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指导患者按时门诊复查及寻求医疗信息的途径,如阅读寻医问药书籍,参加健康讲座。
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指导丛书——护理常规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王继华
[2]《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书——新编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尤黎明主编
[3]王继华,刘小明.护理常规分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丁云艳 戴宁 于洪翠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