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妇产科,临床护理,问题
  • 发布时间:2015-03-12 16:1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家庭对母婴的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针对目前我国现有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病人、护理管理水平、心理健康沟通等方面。通过实践总结在产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问题;对策

  人们对卫生医疗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妇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工作时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并加以防范。

  一、妇产科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过低,专业水平不过硬

  妇产科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护理经验,涉及方面之广泛,存在于内外科,儿科妇科之重任,因为其护理的对象有急诊患者,妊娠合并症患者及新生儿等,护理人员要在高压、繁琐、技术性要求强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时间长久的高工作状态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疲惫,导致工作中消极怠慢行为和态度不友好状况,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不安全结果,以至于出现护理纠纷。

  1.2 护理工作中存在妊娠分娩高危风险

  目前的医疗水平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新型事物的更新导致身体状况以及妊娠分娩过程中也出现新的问题,这就给工作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加大工作难度,加之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比如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心声发生改变或者出现异常,护理人员未及时向家属交代,以至于发生新生儿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1],这样及其引起患者和家属疑惑、不满,甚至状告到法院引起护理纠纷。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因疼痛而嚎叫和肢体上的挣扎,致使部分助产师态度差,从而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对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以及高龄产妇的护理专业知识与突发症状的欠缺,致使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出现误差,严重时致使病人发生子痫。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会阴裂伤。

  1.3 孕产妇的心理障碍问题

  由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出现明显的变化[2],而雌激素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往往容易躁动不安,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对待产妇可能有恐惧心理,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疼痛,进一步加剧了其恐惧心理。对产后的产妇要缓解其心理压力,对其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阻止产后抑郁的发生。对于产妇出现的异常状况护理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际的予以解决。

  二、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提高服务意识

  定期加强对护士的业务知识进行培训,聘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聘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医护人员就行授。同时对于妇产科的专科操作必须全部熟练掌握,便于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如婴儿沐浴、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接产技术、新生儿ABC复苏等。[3]医学的高速发展,只有好的护理技术,才是防范护理事故的基础和保证,从而避免护理纠纷事故的发生。在提高业务水平和精通业务的同时,可以观察孕产妇的情绪及心理波动,以及其家属的紧张情况和顾虑进行疏导和情感上的交流。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推选服务标兵,给优秀的护士予以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护理人员。

  2.2 加强医疗设备、努力提高医学科技水平

  医院要科技不断更新的状况下加强医院的医疗硬件建设,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要随时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定期故障维修制度,及时维修或报损等,善于观察使用出现的问题,保证孕产妇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对患者使用药物要做好具体明细的备案,保证药物使用各个环节的用量,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随时使用,保障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预防孕产期间的心理障碍

  对于孕产妇的心理疏导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是医护人员,由于孕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议可以缓解孕产妇的诸多顾虑和疑惑,所以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对其心理变化至关重要。其次是在孕前或者孕期,孕产妇家属要照顾好孕妇的生活起居问题,多和其沟通交流,排除孕妇心理障碍,与丈夫的心灵沟通会缓解孕妇的心理焦虑。最后是对婴儿的照顾,可以将家里添加婴幼儿的物品和装饰,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家人帮忙照顾孩子,帮助产妇分担家务,减少其担心的问题,缓解抑郁的忧愁。

  三、结束语

  本着以病人身体健康为本的原则,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实行人性化护理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实现护理人员真正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也是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健,孙淑华,戴芳德.临床科护理差错防范管理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54.

  [2]张燕,莫艳华.产妇分娩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1):43.

  [3]蔡华娟.新形势下护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上海护理,2003,8(3):51-52.

  吴超 张秀丽 袁倩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