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对于护士职业危害的思考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 发布时间:2015-03-12 15:32

  摘要:血透室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血液透析为缓解病人病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血透室的护士在实际工作当中,自身的健康受到的威胁较其他可是而言,更加严重。因为血透室当中接收治疗的患者多位肾病中晚期患者。患者通过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而极易产生一定的感染。而且,他们被感染的几率也较高。在此,笔者结合血透室护士日常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的传染方式,从而根据传染途径来进一步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血透室工作的护士拥有一个健康的职业保障。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解决办法

  1.引言

  血透室的存在主要是针对那也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而设置的科室。其中的病人大多都是肾病患者,而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同患者血液、体液等接触较为频繁。同时,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同患者接触的时间较长,而且一部分的护士在血液透析过程当中,由于操作失误等,便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感染几率升高。因此,对于血透室的护士

  2.传染方式和情况

  血透室的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主要是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极易被感染。在工作当中,传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物理传染

  所谓的物理传染就是血透室的护士在工作当中,由于同患者接触较为频繁,整体一些注射品、器材等几率教导,在此过程当中,被锐物所致受伤从而导致的纪律及其高。进几年来,通过对于血透室护士的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都有被锐利物体刺伤的情况,尤其是日常整理的剪刀、针头等。这些物质可以说是涵盖护士工作的全部,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他们,而这些恰恰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4.生物传染

  病毒通过一部分的的接触借助一些破损的肌肤来进行传染,是生物传染最显著的特点。由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都是一些尿毒症中晚期患者,中毒患者等,他们当中的病患时常伴随着呕吐、输血等工作,同时很多情况下是伴随着急诊为出现的。血透室当中,工作环境较为紧张,便极易导致在紧急情况之下,医生护士频发的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有时候因为情况紧急,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直接导致传染几率大增。

  5.环境压力

  在血透室当中,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其中工作环境较差。除了病人痛苦的呻吟和家属的情绪影响之外,血透室当中的护士还需要每天面对仪器设备所散发出来的声音和辐射的危害。长时间下去,在狭小的空间之内,护士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便会导致护士的免疫力下降。当下在医院的发展当中,除了要注重医护人员的身体危害以外,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工作人员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面对高强度、大压力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会出现一系列的失眠、头痛、听力下降等,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工作集中性变差,增加因为工作而带来的传染风险。

  三、提高血透室护士预防能力的途径

  3.1生物危害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在工作当中,讲生物危害降到最低。同时,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另外,要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透析器材复用过程中戴防护面罩,眼套,防水围裙,保证自身做好消毒工作。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从而讲病毒危害降到最低。

  3.2化学伤害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通过营造一个干净的环境来降低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另外,在工作当中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3.3物理伤害的防护

  空气消毒时,人不要留在室内,各种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室内安静。为病患和医护人员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要减少流动人员,水处理的房门随时关上,对于不可避免的机器报警,病人呻吟,可以在透析前认真做好机器和管路的检查。在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尽量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适当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沟通,通过这些办法来更进一步的和病患沟通,创造良好的病院氛围。

  参考文献:

  [1]甘良英,王梅.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血液净化.2008(08)

  [2]何夏阳,刘雪琴.上臂围和小腿围对住院老年人营养评估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8(06)

  [3]杨勤兵,张凌,穆立芹,李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膳食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06)

  [4]胡明亮,郑智华,黄莺,王晓华,张辉,余学清.血液透析患者3种整体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7(12)

  丛丽娜 辛颖 袁倩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