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式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护患关系,优化方式
  • 发布时间:2015-03-12 16:1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增强,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及医护人员的服务的要求日趋严格。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在就医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有可能与护理人员发生口角,产生矛盾。为了缓解医患关系紧张,本人通过对儿科护理方式的转化及相关措施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优化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身体的健康认识越来越重视;随着法制宣传的普及化,人们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尤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稍有出入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现就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儿科护理纠纷存在的常见原因

  1.1目前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的原因

  虽然我国现在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医疗保险辐射对象也日益广泛,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相比,目前还处于技术相对滞后,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是太健全,我国就医病人之多,医务人员与患者数量不成比例,出现就医困难的局面。

  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媒体的舆论导向辐射速度之快,报道的内容过于片面,容易引起人们对医院的片面认识,致使医患之间信任危机,矛盾日益恶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也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高昂的额医疗设备,势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出现看病贵这一紧张局势,也是护患之间的一大矛盾。

  1.2病人的原因

  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加之儿科病起病急、症状复杂多变,患者难以用言语表达,难以配合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操作的难度。

  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对孩子疼爱有加,对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期望过高,导致苛刻、不认可的态度形成,难以接受护理工作的客观结果,从而发生误解。

  有些患者经济能力有限,在先交费后治疗的接待原则上产生抱怨,甚至对医护人员的从业道德产生怀疑。

  1.3人员配备和环境的原因

  面对我国现在医护人员少,就医人员多的紧张局势,是目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势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儿科护理过程中,随着季节性的发病率增多,部分护士日夜值班,超负荷工作,致使基础护理不到位,更谈不上做好对细节的处理,影响护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引起纠纷。

  对于住院环境的问题,就医人员多,医院的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就医环境难以改善,从病儿入院到住院部再到护理人员完成一系列的相关操作,其手续繁琐复杂,耗时耗力,入院后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产生焦虑,引起争执,也是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所在。

  1.4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家属影响的原因

  家长对医疗知识的欠缺,对孩子的病情出现紧张恐慌心情,在就医过程中本来对医院就产生陌生感,加之患儿哭闹,希望医护人员及时治疗。护理人员在此嘈杂的工作环境中工作,造成身心疲惫,沉重的心理压力,此状态的护理过程中,难免出现生硬的态度,不积极的答复,不恰当的语气对待患儿家属,从而降低了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认知度,对护理人员产生极坏的影响,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所在。

  1.5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不熟练的原因

  儿科的护理工作对象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之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人的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无信赖感。为了将患儿的痛苦降到最低限度,要求护理人员操作一针见血、一次到位。这样的高要求势必增加了护理的精神紧张,稍有不慎或者是由于患者的原因,未能达到家人的期望,给患儿带来痛苦与恐惧也是引起护患关系紧张所在。

  二、缓解护患关系的方法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也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通过增加游戏等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更加具有人情味,不光保护与增进护士的心理健康,也是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有新的认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业务水平的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对大家指导和交流,定期参加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2.2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情感交流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可以直接影响语言的交流和效果。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目光平视对方,同时注意对方的表情,以便及时掌握其心理活动,护士对患儿及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予以解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从而减轻其精神方面的压力。

  2.3运用合适恰当的体态语言

  人们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第一印象给人的感觉非常重要,所以护士应着装整洁,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使患儿感到温暖,产生亲切感、信任感。缓解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生疏感。拉近护患关系的亲属感。

  2.4加强治疗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患儿不配合治疗,可能对医务人员产生恐惧心理,更加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操作水平的提高和熟悉,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烦恼。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医护人员在面对患儿这样的特殊人群进行护理时,要尽心尽职,面对患者要一视同仁,采取多种方式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的心理负担,同时还能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刘红,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第12期。

  [4]徐玉艳,李丽.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J].科技资讯.2009(17)

  [5]段红梅,王惠峰,郝玉芳.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9(15)

  杨慧 林文杰 袁倩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